武侯廟·杜甫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武侯:指諸葛亮。諸葛亮於後主建興元年(223年),封為武鄉侯,省稱武侯。武侯廟:指祭祀諸葛亮的廟。其廟有多處,如襄陽、成都、南陽、夔州等地都有武侯廟。這裡指夔州武侯廟,在今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西。張震《武侯祠堂記》:“唐夔州治白帝,武侯祠在西郊。”

後人評價

張戒《歲寒堂詩話》:此詩若草草不甚留意,而讀之使人凜然,想見孔明風采。

唐汝詢《唐詩解》:此想武侯之忠,不以主之暗弱而歸臥南陽也。

《唐宋詩醇》:十字中包括武侯一生行跡,不涉議論,彌淡彌高。

《批點唐詩正聲》:格韻高雅。“猶聞”句,武侯多少忠貞,盡在衷懷。

《而奄說唐詩》:子美感公之忠,悲公之志深矣。

《唐詩繩尺》:詞意悲惋。

岳希仁《唐詩絕句精華》:虛實相生,由感傷而神往,傳盡武侯風神。

王嗣爽《杜臆》:“辭後主”,謂《出師》二表,至今神采如生,豈真作南陽臥龍哉!注謂末句傷其已死,誤甚。

浦起龍《讀杜心解》:後二語,概括兩《出師表》而出之。許先帝以馳驅,欲報之於陛下,此生不復敢再逸其生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少陵此詩,能達得武侯心事出也。

李瑛《詩法易簡錄》:通首一氣流宕。“落”字、“長”字作勢,轉出“猶聞”二字,最有力。後二句謂其死猶未已,是加一倍寫法,方寫得武侯之神,奕奕如在。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著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遊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759),他棄官西行,最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武侯廟

原文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

寫作背景

作於唐大曆元年,當時詩人流寓夔州。這首是詩人瞻拜武侯祠而抒發的感慨,高度讚頌了諸葛亮衷心輔佐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

賞析

杜甫的晚年窮途潦倒,在成都住了幾年後,便扶老攜幼,舉家東遷,到哪兒去,沒有明確,“漂泊西南天地間”。途中在夔州滯留。詩人無所事事,一天來到武侯祠,看到一片破敗荒涼的景象,不禁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詠懷五絕詩。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這兩句寫詩人瞻仰武侯廟所看到的一片蕭條破敗的景象。上句寫廟。詩中“丹青”,指廟中的壁畫;“落”,剝落、脫落。從“遺”字和“落”字可想而知,前來祭拜的人很少。想當年諸葛亮為蜀漢的創建和鞏固,傾注了畢生的心血,而諸葛亮的遺廟竟是這樣的景象,詩人頓生感慨。再看下句,詩人站在武侯廟放眼四望,周遭環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涼。“空山”,指白帝山。詩人用一個“空”字,似乎是說這山上什麼也沒有,空空如也,說明人跡稀少;一個“長”字,說明草木無憂無顧地生長,倒很茂盛,進一步反襯出武侯廟位於一片荒山野草之中,是多么的令人感傷!

“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這兩句由武侯廟寫到諸葛亮,對諸葛亮的出山輔佐劉備以及後主,讚嘆有加。詩人似乎還能聽到諸葛亮作《出師表》辭別後主的聲音,可他壯志未酬,病死軍中,在也無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陽啊!上句“猶聞辭後主”,“後主”,指劉禪,劉備之子,小名“阿斗”,劉備去世後接任蜀帝,在位41年(223-263年),諸葛亮死後,他任用宦官黃皓、佞臣譙周而亡國。“猶聞”二字,寫出詩人瞻仰諸葛亮遺廟,思緒萬千,諸葛亮的所行所為,在詩人的腦海里翻騰,一下子拉近了詩人與諸葛亮的時空距離。詩人感到,諸葛亮真是偉大,走出南陽,輔佐了先帝,又輔佐後主;一生操勞,最後病死北伐軍中。於是詩人認為諸葛亮衷心輔佐後主,是最值得大樹特樹的,於是寫下了這兩句千古名句。“辭後主”,蜀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出兵漢中,實行伐魏,臨行上《出師表》,向後主劉禪辭行,告誡後主要親君子,遠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貞之心。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在《後出師表》中說:“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忠義之心,溢於言表。下句“不復臥南陽”是上句的繼續,由於諸葛亮將一生獻給蜀漢事業,在也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陽了。“南陽”,郡名,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市西有臥龍崗,諸葛亮曾躬耕於此。“不復”二字,既寫出了諸葛亮為報答劉備三顧之情,將一生獻給蜀漢事業的偉大功業和奮鬥精神;也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讚嘆之情和無法功成身退返故鄉的惋惜之情。

這首詩虛實相生,融情於景。詩的前兩句寫武侯廟的荒涼破敗,寄託著詩人對諸葛武侯身後淒涼的哀惋,也為後兩句的抒懷作鋪墊;後兩句觸景生情,感嘆諸葛亮大業未成,而長眠他鄉,誠如詩人在《蜀相》詩中所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清代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分。神於詩者,妙合無限。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這首詩可以說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