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風雲

歐債風雲

2010年,國際金融危機才稍稍趨於平靜,肇始於希臘,蔓延至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歐洲債務危機,又再次繃緊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敏感神經。一時間,有關歐洲債務危機的新聞鋪天蓋地而來。歐洲債務危機發生的本質根源是什麼?危機對歐洲及世界經濟有什麼影響?歐元區的未來將走向何方?新形勢下如何找尋新的投資貿易機會? 在本書中,新浪財經記者們將為我們還原一幅幅歐洲債務危機的真實圖景,匯集對國內外專家學者、在歐華商代表、企業家的專訪,揭示出歐洲債務危機背後最深層次的歷史、社會、體制根源。

目錄

.歐債風雲

隔岸看世界

歐債危機爆發的本質與擴大的可能性——對話經濟學家曹遠征

第一部分親歷歐債

第一章爆發與恐慌

引子:危機的爆發與升溫

爆發

升溫

第一節貿易衝擊波

希臘企業聯盟Irini:希臘企業遭遇內外夾擊

華商在希臘的黃金時代宣告結束

英國希臘商會主席:希臘海島仍有投資價值

特寫:民主的社會和“閉塞”的貿易

啟示錄1壁壘不是解藥

第二節危機擴散

危機蔓延...........

試讀章節

隔岸看世界今年5月,在“歐債危機”的策劃還僅有一個模糊的輪廓時,我與一位英國朋友曾談到過希臘。在外界看來,如果給希臘做一個定義,無非是奧林匹亞,巴特農,或者是——度假島。而更有趣的是,歐洲人認為希臘人十分油滑,他們甚至屢次在電影中調侃希臘人。可這位朋友仍認為我的分析遠遠不足。他建議我去一趟希臘,到大街小巷走走,和希臘人聊聊天,到島上曬曬太陽。“這樣,你就能理解希臘了。”他說。這是一個不錯的建議。在我們策劃“歐債危機”專題之前,有關這一經濟事件的報導早已鋪天蓋地。數據、發言、分析……以及從這些枯燥的經濟現象中展現出的迷茫、憤怒、急躁……以致悲觀,都吸引著我想尋求更有血有肉的歷史現實。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個以浪漫著稱的小國陷入危機,並引發“蝴蝶效應”,攪起全球經濟一攤渾水。已有的財經新聞報導並沒有解答我所有的疑問,事實上,很多報導僅僅局限於對數字的羅列與分析,或有失偏頗,或流於形式。如是,何談財經媒體的全面和客觀?我們習慣了直接翻譯幾大通訊社的財經稿件,以旁觀者的心態觀望在歐洲大陸上發生的債務危機,而當南歐小國——希臘“意外”地成為導火索時,更是激發了我們對“失敗”無盡嘲諷的心態。當某個曾經輝煌的王朝突然間有黯然落幕的跡象,唏噓遠沒有毫不猶豫的嗤之以鼻來的痛快。經濟學大師約瑟夫•熊彼特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不掌握歷史事實,不具備適當的歷史感或歷史經驗,他就不太可能被指望理解任何時代的經濟現象。”這也是我所思考的:一個嚴肅的媒體不能駐足於妄加揣測,而是需要以史為鑑,透過現實洞察經濟危機的前世——獲取應對危機的智慧和韜略,然後積極地面對它的今生——踏上下一次經濟繁榮之路。危機,危機,我們對這個詞並不陌生,國際金融危機還未完全退去,歐債債務危機又接踵而至。但是除了隔岸觀火,媒體人還能做些什麼?在相隔著10個小時飛機航程的歐洲大陸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們又應該從中學到什麼,做可預見的準備,以避免有一天,我們中國經濟也成為別人“隔岸觀火”的對象。這些都遠比“口水戰”有意義得多。因為,存在,未必即是合理的,但必然是值得尊重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