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在人心

、、……一首首繞樑三日的電視金曲,令人回味的,不僅是劇集本身。金曲歌詞道盡香港人的人生觀、拼搏精神,歷久常新,主唱的「一代歌王」羅文(蘿記),雖已於十年前離世,但至今仍未被遺忘。羅文的四十多年演藝事業,憑著勇於創新、走在潮流尖端的非凡見識,在音樂、舞台表演等不同領域,為歌迷、觀眾帶來無數驚喜,誠為香港人珍貴的集體回憶。一連五集《羅文.歌在人心》,由模仿「蘿記」維肖維妙的「視帝」黎耀祥,帶大家回顧這位「一代歌王」留下的光輝印記。

內容簡介

羅文原名譚百先,因英文名Roman首個音節諧音,被圈中人暱稱「蘿記」,素以嗓子宏亮與咬字清晰著稱,獨特的「羅文腔」自成一派。羅文少年時在廣州接受粵劇訓練,1962年移居香港,先後以Roman and the Four Steps樂隊主音、和沈殿霞(肥肥)組成「情侶合唱團」,憑歐西流行曲勇闖樂壇。1976年主唱日劇《前程錦繡》的同名主題曲一炮而紅,自此成為粵語流行樂壇中流砥柱。

除了主唱一系列電視劇經典金曲外,羅文在音樂上不斷大膽創新及自我挑戰,包括推出概念專輯《卉》;唱而優則演,自資製作舞台劇《白蛇傳》與《柳毅傳書》;灌錄曲風妖艷迷幻的<雷射中>及<波斯貓>;與世界知名管弦樂團合作等……至今仍為樂迷津津樂道。

節目會追溯羅文的音樂足跡,重溫他四十多年演藝事業中彌足珍貴的演出及訪問片段,「蘿記」愛徒容祖兒和鄭伊健;合作無間的前輩音樂人顧嘉輝、鄭國江;演藝圈好友潘迪華、林子祥、陳百祥、陳潔靈、草蜢、粵劇文武生蓋鳴暉和著名時裝設計師陳華國,亦會一一細訴與羅文一起共度的歲月。

分集劇情

音樂篇

播出日期: 2012.08.20 (一)「一代歌王」羅文的燦爛人生,當然要由音樂說起!六十年代,羅文由成長地廣州移居香港大展拳腳,由組樂隊唱歐西流行曲,到76年憑<前程錦繡>一炮而紅闖入粵語流行樂壇。自此別樹一幟的「羅文腔」響遍全球華人小區,即使在他離世十年後的今天仍歷久不衰。首集節目,「視帝」黎耀祥聲音導航,帶大家重踏羅文逾四十年的音樂足跡。羅文的姐姐和妹妹、好友汪明荃、陳百祥、林子祥,前樂隊拍檔韓仁義(Willy),分享與羅文一起走過的日子。羅文原名譚百先,英文名Roman,圈中朋友及歌迷暱稱「蘿記」。羅文雙親均為大學畢業的知識分子,熱愛文學、藝術,他自幼受薰陶,醉心歌舞及粵曲表演。後來羅文決定從廣州到機會處處的香港闖一番音樂事業,他最先與志同道合友人組成T.N.T與Roman and the Four Steps等樂隊,擔任主音,唱歐西流行曲為主,更有「Beatle仔」的花名,原因何在?偶爾幕後代唱國語電影歌曲的羅文,其後又和「肥肥」沈殿霞組成「情侶合唱團」,歌路縱橫。縱然在樂壇載浮載沉,好學的羅文並未灰心,趁機赴日本學藝,充實自己,1976年因緣際會獲邀主唱日劇主題曲<前程錦繡>,紅遍香江。與羅文共同度過酒廊夾Band歲月的Losers樂隊成員「叻哥」(陳百祥)拆解「蘿記」的「羅文腔」得天獨厚之處,把粵語流行曲推上新高峰。林子祥(阿Lam)早年出道,亦是由歐西英文歌轉唱粵語流行曲,阿Lam自言他是深受「蘿記」的「開荒」啟發。兩人因出任《香港小姐競選》表演嘉賓而結緣,關係可謂亦師亦友。「蘿記」在音樂路上敢於大膽創新,探索前人怯於嘗試的「踩界」領域,例如在八十年代初推出港產Rap歌「元祖」<雷射中>。「蘿記」舞台劇拍檔兼好友「阿姐」汪明荃,對於「蘿記」邀請她擔任在利舞台首個演唱會嘉賓,最為難忘,並暢談「蘿記」對音樂理想的追求與堅持。節目還會播出「蘿記」獻唱<雷射中>首次入選「一九八三年度十大勁歌金曲」、七十年代在TVB綜藝節目演繹英、日文歌曲的精彩片段。

形象篇

播出日期: 2012.08.27 (一)「一代歌王」羅文除歌路縱橫之外,百變舞台形象亦令人津津樂道。羅文「貪靚愛變」的性格,從他童年喜歡剪公仔紙,造出不同服裝配搭已見端倪。羅文加入樂壇後和時裝設計師劉培基合作無間,陸續呈現妖冶、姣勁等多個前衛形象,配合度身訂造的服飾、「跨性別」歌舞表演風格,一新樂迷耳目!及後羅文灌錄概念大碟《卉》;又為雜誌拍攝露股裸照,令他成為樂壇前無古人的先驅者。今集「視帝」黎耀祥繼續聲音導航,與大家重溫羅文造型百變的王者之風,劉培基、填詞人鄭國江、草蜢與陳小春,暢談羅文不斷追求突破的創新思維!羅文逾四十年的歌唱生涯,形象百變前衛,當中「妖冶」更成為與他分不開的代名詞。童年友人陳錦榮憶述和羅文以剪公仔紙遊戲為伴,令羅文的美學觸覺萌芽;十一歲起和羅文相識的著名時裝設計師劉培基,談到羅文受到以沢田研二為首的日本藝能界「視覺系」表演風格影響,更是其形象演變史的里程碑。羅文回港發展後,劉培基成為其「御用」服裝指導兼形象顧問。一次,羅文在劉培基家中檢視為利舞台演唱會而訂造的歌衫時,竟把歌衫怒擲窗外,所為何事?劉培基又會分享和羅文惺惺相惜、深受其信任的難忘經歷。對「師祖」羅文拍攝裸照創舉大為驚嘆的草蜢,引述羅文賦予「妖」的新定義,並提及貴為超級巨星的他,為了演出盡善盡美,不眠不休地彩排的敬業樂業精神!台上魅力四射的風采,單靠天份難以一蹴而就。從<雷射中>到<波斯貓>,羅文都會懷著藝術家的執著,配合曲風親自設計獨特的舞姿,務求以熱情奔放的形象,將觀眾的情緒推向高峯。陳小春懷緬被羅文選中出任豹小子第二代成員的過程,及暢談跟隨羅文排練<紋身的獵人>的多層次舞步,獲益良多。羅文又開創將中國傳統小調為粵語流行曲注入新生命的先河,推出以花卉為主題的概念大碟,碟中耳熟能詳的<紅棉>,譜詞的鄭國江一度以為自己的作品會被羅文棄如草芥,且聽鄭老師與唱片監製趙文海細訴箇中內情!節目還會播出羅文與梅艷芳在<雷射中Yeah版>的「斗妖」絕響、披上「孔雀金身」演繹<心裡有個謎>、絲帶舞伴唱<紅棉>的珍貴片段,同場加映盧海鵬、陳欣健、黎耀祥爭相模仿羅文百變形象的港人集體回憶。

電視金曲篇

播出日期: 2012.09.03 (一)七十、八十年代是電視行業的黃金時代,家家戶戶每晚在家「電視劇送飯」的同時,羅文字正腔圓、廣闊音域、澎湃感情演繹的電視劇金曲,亦伴隨著香港人一起成長。<小李飛刀>、<家變>、<親情>、<世間始終你好>等一首首唱得街知巷聞的劇集主題曲,將羅文的歌唱事業推上另一個高峰!琅琅上口的歌詞「何必偏偏選中我」、「變幻原是永恆」、「問世上有幾多愛」都已成為經典金句!。主持黎耀祥今集聯同甄妮、譚詠麟、陳潔靈、金牌監製李添勝、著名設計師陳幼堅,與大家細味羅文的電視劇金曲歲月,暢談其獨特唱腔與劇集歌曲,如何在羅文音樂之路發揮互相輝映的作用!羅文曾於訪問中提到,劇集同名主題曲<家變>叫好叫座,是粵語流行曲登上大雅之堂的契機。七十年代後期,隨著電視劇<家變>與<小李飛刀>熱播,確令主唱主題曲的羅文歌聲更加深入民心。今天貴為兩屆「視帝」的黎耀祥,分享<小李飛刀>如何將他引入電視世界,幻想與劇中的大俠融為一體!到底是羅文掀起主題曲熱潮,抑或電視金曲造就了羅文的巨星之路?經典長劇<親情>的金牌監製李添勝(添哥)有甚么見解?羅文是《書劍恩仇錄》同名主題曲的原唱者,後來又為何出現劇中男主角「秋官」(鄭少秋)的版本?《射鵰英雄傳》系列金曲,撮合了羅文和甄妮這對可一不可再的合唱組合,甄妮以「妖怪」及「鬼上身」來形容台上的好拍檔羅文,何出此言?陳幼堅曾替羅文精心主理《絲綢之路》與《射鵰》原聲大碟的唱片封套,這位平面設計名家形容羅文「歌中有畫」唱出大漠蒼茫的意境及氣魄,更分享當年土法炮製《射鵰》封套的趣事。羅文的電視歌曲成就斐然,樂壇戰友陳潔靈與譚詠麟,分析羅文歌聲突破語言界限的穿透力,以及他對唱腔的自信與堅持。除了電視劇與紀錄片之外,羅文亦曾演繹不少國語電影的主題曲,如<水仙>、<死亡遊戲>等;以及大受歡迎的日劇金曲<前程錦繡>,歌聲遍及影、視界各個層面。<前程錦繡>的原唱者兼劇集男主角中村雅俊,更於1983年來港亮相《勁歌金曲》和羅文合唱該首膾炙人口的勵志作品,節目中送上已成絕響的珍貴片段,與大家細味重溫。

薪火相傳篇

播出日期: 2012.09.10 (一)永遠走在潮流最前方的先驅者羅文,於歌唱事業後期兼顧培育樂壇接班人的使命,同時又從學生身上吸收各種新興音樂知識,借著「教學相長」,成功跨越一個又一個音樂的時代巨輪。羅文堅持推動流行曲,亦不遺餘力摸索包括粵劇、京戲、電視劇及電影等的藝術領域。今集「視帝」黎耀祥,帶大家重頭認識羅文。鏡頭前,他除了是「歌王」,更是歌唱老師、戲曲達人及演員;鏡頭背後,他卻變成貪玩、跳脫的大孩子。入室弟子容祖兒(Joey)與鄭伊健、羅文胞姐譚文玉、周慧敏(Vivian)、蓋鳴暉、曾志偉及張徹太太(梁麗嫦),分享與羅文私下相處時的難忘點滴。早於1983及88年,羅文分別獲頒「香港十大傑出青年」與「藝術家年獎流行歌手獎」,表揚他的卓越藝術成就及對社會的貢獻。羅文永不言休,在九十年代中期逐漸淡出幕前,主要原因是希望把多年舞台經驗傳授給後起之秀。入室弟子鄭伊健與容祖兒,便承傳了羅文對表演事業認真、堅持的宗旨。伊健指出,師傅的教法不拘一格,鼓勵學生勇於創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歌唱風格,羅文更不時放下老師的身份,反過來與他一起研究當時流行的歌曲演繹法,不斷自我增值。Joey對離世十年的恩師仍非常懷念,難忘羅文穿著睡衣身體力行傳授歌藝的模樣。羅文病重時,堅持完成個唱的精神,如何影響這位當今樂壇「天后」?羅文熱愛中華文化,演繹<中國夢>等中國民族色彩歌曲額外傳神。羅文絕少演出電影,但在北京拍攝《告別紫禁城》期間,專程找來老師修習京劇,並視之為不可不學的國粹。玉女歌手周慧敏(Vivian)與粵劇文武生蓋鳴暉,有幸和羅文在劇集《刀馬旦》難得結戲緣,兩人在這名前輩身上有何得著?羅文對演藝工作擇善固執、忘我認真,舞台以外卻十分貪玩、喜愛熱鬧,家中客廳經常大開派對,張徹太太公開關於羅文的小秘密。節目還會播出羅文在《告別紫禁成》與《刀馬旦》內的京劇「戲中戲」,以及他和Vivian合演任白戲寶《劍合釵圓》的珍貴片段。

歌在人心

播出日期: 2012.09.17 (一)「一代歌王」羅文縱橫樂壇四十年,從七十年代的勵志金曲<前程錦繡>開始,唱出幾代港人不屈不撓的拚搏精神與積極正面的核心價值,金庸便以「歌在人心」貼切地形容羅文演藝一生。羅文眾多名曲之中,提倡各界同舟共濟的<獅子山下>,仿如香港精神的代名詞。主理同名劇集系列的前廣播處長張敏儀,暢談羅文灌錄這首不朽香江名作的緣份。「視帝」黎耀祥聲音導航的最後一集節目,除了剖析羅文作品的社會意義,羅文好友潘迪華、舞台劇《白蛇傳》拍檔汪明荃與米雪,及後輩鄭欣宜,細說羅文對音樂劇夢想的追尋與實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