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白骨

歌唱的白骨

《歌唱的白骨》 是2010年9月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R.奧斯汀·弗里曼。本書主要介紹了桑代克醫師利用顯微鏡查明一切細節,揭開疑案背後的故事。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譯者: 朱紀蓉 / 景翔

作者: (英)R.奧斯汀·弗里曼

ISBN: 9787513300308

頁數: 479

定價: 29.00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10-9

圖書簡介

大海中的骸骨,懸崖下的腳印,古怪的摩押文密碼,被害女子枕邊的細砂……所有細微的證據在桑代克醫師的顯微鏡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仔細聆聽它們無聲的歌唱,兇手便無所遁形。

作者簡介

成就

R.奧斯汀·弗里曼

(R. Austin Freeman, 1862—1943)

英國偵探小說家,以桑代克系列偵探小說聞名於世。生於倫敦,於1887年獲得醫學學位。1891年開始創作偵探小說,將醫學知識大量運用到作品中。1907年推出第一部以桑代克醫師為主角的長篇小說《上帝的指紋》,接著便推出一系列短篇集和多部長篇,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直至逝世。1912年的短篇集《歌唱的白骨》開創了“反敘述性偵探小說”的先河,在推理小說史上占有獨特的偉大地位。弗里曼筆下的桑代克醫師堪稱偵探小說史上科學辦案的典範,也是CSI、犯罪實驗室的靈感起源。

生平

歌唱的白骨 歌唱的白骨

理察·奧斯汀·弗里曼(Richard Austin Freeman)出生在一個裁縫家庭。他拒絕子承父業,十八歲時進入米德爾塞克斯醫院(Middlesex Hospital)學習醫學。1887年,他獲得內科和外科醫師資格。同年早些時候,他與安妮·伊莉莎白·愛德華茲(Annie Elizabeth Edwards)結婚,為了完成學業,他參加殖民地軍隊,成為駐紮在黃金海岸阿克拉的一名助理軍醫。四年在非洲的時光,他患上了黑尿熱病,被送回國。弗里曼在非洲的故事被記錄在他第一部作品《在阿散提和加滿的旅行和生活》(Travels and Life in Ashanti and Jaman,1898)。

接下來十年弗里曼的生活不得而知。在一長段的康復期之後,他最終放棄了從醫,轉向文學以求生計。弗里曼的早期的小說作品是羅姆尼·普林格(Romney Pringle)的冒險故事,於1902年至1903年間發表在《卡塞爾雜誌》(Cassell's Magazine)上,分為兩個系列,以筆名克利福德·阿什當(Clifford Ashdown)發表,這些作品是和約翰·詹姆斯·皮特卡恩(John James Pitcairn)一起創作的。後來,弗里曼否認這些作品,直到弗里曼去世之後人們才知道合作者的存在。

弗里曼於1907年發表了第一部宋戴克長篇小說《 紅拇指印》(The Red Thumb Mark)。這部作品不大受重視,但是1908年宋戴克系列短篇小說刊登在《皮爾森雜誌》(Pearson's Magazine)上之後立刻獲得成功。其中大部分於1909年結集為《宋戴克探案集》(John Thorndyke's Cases)出版。

那時候,弗里曼已經快五十歲。他繼續創作,總共創作了二十九本宋戴克系列作品,他還對自然歷史和科學感興趣。他在自己家裡建了一間實驗室,在那裡他可以驗證書中的化學分析。他七十多歲的時候,有一小段時間暫停創作,當時英國宣布參戰,但是很快又在他花園裡的空襲掩蔽處重新開始執筆。因為帕金森症,弗里曼於1943年去世。

圖書目錄

一、 布羅茨基命案

二、 預謀殺人

三、 海上喋血的回聲

四、 浪子戀曲

五、 帕西瓦爾·布蘭德的分身

六、 失蹤的受押人

七、 釘了鞋釘的鞋子

八、 陌生人的鑰匙

九、 人類學的運用

十、 藍色亮片

十一、摩押文密碼

十二、中國富商的珍珠

十三、鋁柄匕首

十四、深海來的訊息

圖書評論

此書是將台灣臉譜出版的《微物神探宋戴克》與台灣遠流出版的《宋戴克醫師名案集》兩書合為一輯而出。原書方面,在1912年有短篇集《歌唱的白骨》(《The Singing Bone》),其美國版名為《宋戴克/桑代克醫生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Dr Thorndyke》),同時另有其它宋戴克/桑代克短篇集。

其實本書的兩大突出特點就是倒敘推理和鑑識科學。作者對於推理小說在這兩方面的貢獻,已經有人詳介,在此就不重複贅述。本文只是想就這兩方面,談一下對推理小說的一些感想,這些感想,有些是關於本書的,但有些未必是針對本書的。

倒敘推理

推理小說的各種元素已被愛好者解構殆盡,比如一本推理小說可以包括詭計部分、推理部分、情節部分、炫學部分、灌水部分、逆轉部分、崩壞部分等。其中灌水部分似乎是廣大推理愛好者深惡痛絕的。(狹義的)推理小說必然要以邏輯的推理和精巧的布局(包括詭計、逆轉等)作為取悅讀者的主要手段,不然作品就無法歸類為(狹義的)推理小說。但是推理小說畢竟還是小說,因此必要的小說文學結構和部分還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推理小說中,這些文學結構和部分,比如某些場景和人物描寫等,極有可能被讀者視為灌水部分,早在范達因的二十守則中就表達了這種傾向。而閱讀推理小說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忍受解答部分之前的章節,也已經成了推理讀者的共識。 因此,對於這些灌水部分,已成了欣賞推理小說的必經之路。

當然,一些作者的刻意甚至是惡意的灌水,在此暫且不談。

而在忍受了這些必經之路後,許多時候,迎來的解答似乎無法補償忍受冗長前戲的付出。有時候,亮點不在答案本身,真正的亮點可能是某一步驟的推理極具邏輯性,或某部分的思維觸及到了一個被廣泛忽略的盲點(當然,推理小說中的所謂盲點,大多數思維正常的人都會忽略的,不然此人極可能是精神科的光顧者,不過這種盲點也是十分受讀者喜愛,並且體現推理小說獨特娛樂性的元素),甚至是最終解答前的某一重錯誤解答。而為了顧及詭計或布局,罪案動機的牽強也時常受到詬病。因此有些時候,最終真相或者動機本身也有變成水分的傾向。

而本書的前六個故事,使用了倒敘推理,將對於許多讀者來說已經平淡無奇的犯罪動機、兇手是誰、作案全過程等,作為壓台解答前的部分,降格為推理的前戲部分,這樣一方面減少了讀者對於解答章節之間內容進行忍受的痛苦程度(畢竟倒敘部分的真相比純粹的鋪墊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更加突出了故事的亮點部分,即用鑑識科學和手段進行的推理。

因此,如果故事的亮點不在犯罪動機、兇手是誰、作案手法等,而完全在邏輯推演,則倒敘推理則是將解答部分的水分進行擰乾,使讀者得到更大的閱讀快感,但是這些水分(犯罪動機、兇手是誰、作案手法等)在一個推理故事,一部小說(不管是長篇還是短篇)中是必不可少,而倒敘推理將這些所謂的水分放在了作品的前半部分,不失是一記妙招。

鑑識科學

本人是《CSI》系列、《Criminal Minds》系列、《Numb3rs》等美劇的愛好者,這些美劇使用鑑識科學、犯罪側寫、數學等手段解決案件。如果不去考慮實際性和對於案件解決的幫助,單從推理小說角度考慮,引入鑑識科學其實就是引入了新的推理規則。一般的推理小說以日常的思維邏輯進行推理,但是一些亞推理類型,比如西澤保彥的科幻推理等,會人為布置一些科幻、奇幻等超現實的設定,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推理。但是鑑識科學似乎介於日常邏輯和人為設定的推理規則之間,既超越了日常的知識和邏輯,卻也不必事先進行交代以保證推理的公平性。

我個人的偏好是,我喜歡看鑑識科學破案的故事,但是也十分喜歡看純粹使用普通邏輯解決問題的推理。

各篇短評

1 《布羅茨基命案》:普通的命案被豐富的細節進行了邏輯的點綴,讓人感受到了開篇的驚艷。

2 《預謀殺人》:讓人思考對於警犬的功用是否有些過譽。

3 《海上喋血的回聲》:有些邏輯推演不是CSI式的(我知道本書出版時,CSI尚無蹤影),而是古典的奎因式的。

4 《浪子戀曲》:本書中的水準之作。

5 《帕西瓦爾.布蘭德的分身》:不知是否是該類手法的濫觴,Discovery《流言終結者》某集測試龍捲風颳起的玻璃是否會切斷脖子時,使用了完全一樣的手段,當然節目中用的是豬。

6 《失蹤的受押人》:巧合性細節的布置。

從第7篇起,不是倒敘推理,來自於另一部原作短篇集。

7 《釘了鞋釘的鞋子》:對於潮水線和腳印的推理比較有意思。

8 《陌生人的鑰匙》:經過高科技設備升級的版本在《CSI》系列中出現過無數次。

9 《人類學的套用》:人類學方面和現在一些美劇中的體現相比,比較初級。

10 《藍色亮片》:本作真相比較出人意料,因此確實不必/不能用倒敘推理。

11 《摩押文密碼》:這個手段應該也用多了,當然由於這個手段引起逆轉,所以也不是倒敘推理。

12 《中國富商的珍珠》:本作有個卡爾式的詭計,似乎篇篇都要倒敘是很難的。

13 《鋁柄匕首》:詭計流詭計配合當時水平的鑑識科學手段。

14 《深海來的信息》:中規中矩的一篇,有法庭推理部分。

可以看出,後半部分的風格雖然基本秉持了鑑識科學推理的基礎,但是還是比較多變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