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同步振盪

次同步振盪

電力系統次同步振盪的深入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早期稱為次同步諧振。

電力系統次同步振盪的深入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早期稱為次同步諧振。隨著直流輸電技術的發展,從廣義定義考慮,通稱為次同步振盪。以發電機大軸被看作是若干彈性連線的集中質量塊為物理模型,從分析狀態矩陣A的特徵值、特徵向量入手,研究發電機軸系的扭振機理,以複數力矩係數法分析次同步振盪過程原理。

概述

當發電機經由串聯電容補償的線路接入系統時,如果串聯補償度較高,網路的電氣諧振頻率較容易和大型汽輪發電機軸系的自然扭振頻率產生諧振,造成發電機大軸扭振破壞。此諧振頻率通常低於同步(50赫茲)頻率,稱之為次同步振盪。對高壓直流輸電線路(HVDC)、靜止無功補償器(SVC),當其控制參數選擇不當時,也可能激發次同步振盪。

措施

1、通過加或改造一次設備;
2、降低串聯補償度;
3、通過二次設備提供對扭振模式的阻尼(類似於PSS的原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