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花下

《櫻桃花下》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黃鶯蝴蝶嘲笑詩人不能趕上櫻桃花開正好時前來欣賞,暗含不逢時的感嘆。詩人在這首詩中以沉重的筆觸寫出潛藏內心的哀愁和隱憂,語言平白曉暢,情感真摯動人。

作品原文

櫻桃花下

流鶯舞蝶兩相欺 ,不取花芳正結時 。

他日未開今日謝 ,嘉辰長短是參差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流鶯:飛動的黃鶯。相欺:相嘲笑。

⑵花芳正結:指含苞初放。

⑶他日:以前的日子。

⑷嘉辰:美好的辰光。長短:此處有“總之”、“反正”之意。

白話譯文

飛動著的黃鶯和蝴蝶常常嘲笑我,因為不能在櫻桃花初放時來欣賞。

前來賞花不是未開就是已落,總之就是趕不上櫻桃花開的良辰吉日。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當時政治氣壓低沉,黨局參差,朝雲暮雨,翻復無定,詩人似已預感到自己前途的險惡,充滿驚濤駭浪,於個人而言,李商隱自視頗高,而一生困頓失意,便常有不逢時的感嘆,故經常以沉重的筆觸寫出潛藏內心的哀愁和隱憂,《櫻桃花下》一詩即是這類作品的代表。或以為這是一首單純的愛情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賞花而花已開,詩人常有不逢時之嘆,但此詩卻加了一個“他日未開”;不管是未開或已謝,總會令人有些感慨。作者從“他日未開今日謝”,引申出“嘉辰長短是參差”的結論,自然能引發讀者的共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此的“參差”之事,實在很多,卻也是無可奈何,只有自怨自嘆而已。

清代詩人袁枚有一首七絕:“桃花零落杳難尋,人為來遲惜不禁。我道此來遲更好,想花心比見花深。”(《湖上雜詩》)天下事,如能以此種心態處理,也許可以免卻許多煩惱。但並非每一個人都能達到這種境界。一個人,在人生歷程中,常會遇到此種參差之事,經歷得多了,心理狀態或有失平衡,於是乎,李商隱一來到櫻桃樹下,看到並非花芳正結之時,便陡然感到流鶯舞蝶都在相欺了,這種心態,倒也是常有的。

李商隱好幾首櫻桃詩中的櫻桃,是詩人嘲諷、譏誚的對象,這首詩中的櫻桃,是詩人同情、嘆惜的對象。紀昀把李商隱筆下的櫻桃當成一個人,認為“集中屢詠櫻桃,必有所為,亦可以意為之”。這樣的理解,抹煞了這些櫻桃詩在意象上的差異,混淆了其主旨。張采田不同意紀昀的意見:“紀氏能以意會,則於玉溪自不至於妄加攻擊,但恐未然耳。托意遇合之作,所謂恨遭逢之遲暮也。必非艷情,與《嘲櫻桃》詩不同,其座主李回貶湖時之深慨乎?”(《玉溪生年譜會箋》)

名家點評

清·程夢星《重訂李義山詩集箋注》:此自傷與時齟齬也,偶於櫻桃發之。良辰美景,原貴及時,無奈參差,竟難自必。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溫庭筠合稱“溫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