檮昧

檮昧,拼音為táo mèi,出自郭璞《爾雅序》璞不揆檮昧,少而習焉。

釋義

詞目:檮昧

拼音:táo mèi

基本解釋

[stupid and ignorant]愚昧無知

璞不揆檮昧,少而習焉。—— 郭璞《爾雅序》

詳細解釋

愚昧。多作自謙之辭。

晉 郭璞 《<爾雅>序》:“ 璞 不揆擣昧,少而習焉。” 宋 歐陽修 《南省試策第五道》:“猥惟檮昧之微,舉皆管淺之說。” 王闓運 《擬李鴻章陳苗事摺子》:“統兵大臣畏避事之名,故兵挫而不退,愚臣檮昧竊有疑焉。”

字義

檮(檮)

táo ㄊㄠˊ

1.〔~杌〕a.古代傳說中的惡獸;b.古代傳說中的惡人;c.中國春秋時楚國的史書。

2.〔~昧〕愚昧無知。

3.(檮)

mèi ㄇㄟˋ

1.暗,不明:幽~。~旦(清晨還未明亮時)。

2.昏,糊塗,不明白:愚~。蒙~。素~平生(一向不認識)。

3.目不明:“目不別五色之章為~”。

4.隱藏,隱瞞:曖~。~心(違背良心做壞事)。

5. 冒犯:冒~(多作謙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