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溜

基本信息

拼音:yán liù
注音:ㄧㄢˊ ㄌㄧㄨˋ

釋義

檐溜:檐溝。亦指檐溝流下的水。 唐 賈島 《郊居即事》詩:“葉書傳野意,檐溜煮胡茶。”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一:“ 孟郊 以檐溜為‘天紳’,所謂‘檐溜擲天紳’是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二》:“豈有竟夜雨而無檐溜者?” 清 陳維崧 《東風第一枝》詞:“檐溜纔停,街泥乍涴,花梢日影搖午。”
檐溜:1.即檐溝。亦指檐溝流水。 宋 范成大 《雪後守之家梅未開呈宗偉》詩:“瓦溝凍殘雪,檐溜粘輕冰。” 宋 陸游 《雪中臥病在告戲作》詩:“已矣吾何言,高枕聽檐溜。” 茅盾 《追求》二:“檐溜聲還在淙淙地響著。”參見“ 檐溝 ”。
2. 屋檐下的冰柱子。 章靳以 《凜寒中》:“流下來的口涎,順了嘴角淌著凍成了冰條,更象冬日屋瓦上的檐溜。”
檐霤:屋檐下接水的溝槽。 唐 元結 《潓陽亭序》:“因開檐霤,又得石渠。” 唐 元稹 《景申秋》詩之三:“嗢嗢檐霤凝,丁丁窗雨繁。” 清 陳維崧 《摸魚兒·早春雪後柬雲臣》詞:“雪初本氣,銀僵玉偃,冰牙猶掛檐霤。”
檐霤:屋檐流下的雨水。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八:“他看著窗前那瀑布似的檐霤,只是發怔。” 吳組緗 《山洪》十五:“但到夜間被窩裡微微感到一點燠熱,朦朧里聽見那檐霤又在滴嗒的響著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