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腦立體定向神經修復術

機器人腦立體定向神經修復術具有微創、安全、可靠等特點,能迅速、精確地定位顱內病變的部位、大小、體積、形狀、與周圍腦組織關係;能迅速、精確的尋找最佳手術路徑;能迅速的對顱內病灶進行精確地調控、修復,並在腦組織處進行系統修復。尤其是對於不適合開顱手術的腦深部小病灶、多發病灶和位於重要功能區的病灶,以及對於高齡患者、體質虛弱不能耐受開顱手術的患者,立體定向手術具有其它技術不可替代的特點。

技術簡介

“機器人腦立體定向神經修復術”是國家863科研項目的轉化成果,河南省中醫院腦病科率先在河南地區套用於臨床,主要用於腦外科微創手術規劃、導航和立體定向,優點是:能迅速、精確地定位顱內病變的部位、大小、體積、形狀、與周圍腦組織關係;能迅速的尋找到最佳手術路徑;能迅速的對顱內病灶進行精確地調控、修復;該技術操作簡單,普通醫師經過短暫的專業培訓即可進行操作,除腦病科,腫瘤科和急診也可使用該技術。

技術優勢

機器人腦立體定向神經修復術與傳統腦外科導航手術比較:該方法操作簡單,無需戴笨重的框架;無需漫長的等待;手術痛苦小,可以在清醒狀態下完成手術,術後即可下地行走;手術時間短,大腦圖像重建只需30秒;顱內病灶的三維重建只需20秒,而且可以全方位觀察病灶的位置、體積、大小、與周圍腦組織的比鄰關係;手術路徑規劃只需15秒,20分鐘即可結束手術;手術創傷可以忽略不計,手術風險為0.5%;手術後不留瘢痕;住院8天即可出院。

臨床套用

機器人腦立體定向神經修復術在腦出血疾病中的套用:
腦出血是致死致殘率極高的疾病,當高血壓或動脈瘤破裂誘發腦出血時,瞬間大量的出血,擠壓腦組織,逐漸出現腦組織水腫壞死,甚至出現腦疝危及生命。對於這類急重症的治療時間就是生命。此時採用“機器人腦立體定向神經修復術”快速的對出血部位進行定位置管引流,能有效的減少血液對腦組織的壓迫,防止腦組織壞死及腦疝出現,積極挽救患者的生命,減少腦出血的致殘率。傳統的手術在發現患者腦出血到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大約需要3小時,而採用機器人輔助腦立體定向技術只需1小時即可。該技術適用於出血量在小到1毫升大到數十毫升的患者,對於出血量過大又導致腦疝傾向的患者仍建議行開顱治療,在行機器人立體定向顱內血腫引流後一天,出血仍不止的患者建議開顱治療。在臨床實踐中95%的腦出血患者使用此方法損傷最小,效果非常明顯,病情最有效控制。

配合技術

機器人腦立體定向神經修復術是由“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技術”結合“神經修復技術”組建全新治療方式,臨床治療效果極佳,該技術也可結合神經內鏡技術,微電極技術,內放療技術,套用於臨床治療各領域。

技術適應症

機器人腦立體定向神經修復術適應症:腦癱、癲癇、帕金森、腦出血早期、腦出血後遺症、腦梗塞後遺症、腦炎後遺症、扭轉痙攣、小腦萎縮、多動症、腦發育不良、腦白質營養不良、遺傳性共濟失調、自閉症、強迫症、孤獨症、精神分裂症、腦萎縮、老年痴呆、酒精依賴症、缺血缺氧性腦病後遺症、肌張力障礙、溺水後腦損傷、嬰兒痙攣症、精神運動發育遲滯、智力低下、弱智。顱內腫瘤活檢、顱內腫瘤內放療、顱咽管瘤囊液抽吸,腦出血置管引流。
機器人腦立體定向神經修復術在功能神經外科領域中的套用:
近年來功能神經外科在治療腦癱、癲癇、帕金森、腦出血後遺症、腦梗塞後遺症、腦外傷後遺症、腦炎後遺症、扭轉痙攣、小腦萎縮、腦發育不良、遺傳性共濟失調、多動症、自閉症、強迫症、孤獨症、精神分裂症、腦萎縮、酒精依賴症、缺血缺氧性腦病後遺症、肌張力障礙、溺水後腦損傷等疾病上有長足的進步。依賴於精確導航技術的功能神經外科為機器人立體定向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發展的空間。機器人腦立體定向神經修復術=機器人立體定向技術+神經修復技術+微電極技術相結合,能精確的對顱內神經核團進行調控修復,建立新的平衡,有效的治療上述疾病,使很多疾病治療不再成為不治之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