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大葉

樊大葉,勐海熟茶著名發酵師傅、雲南茶葉協會成員、著名學者。

人物簡介

樊大葉,勐海熟茶著名發酵師傅、雲南茶葉協會成員、著名學者、被業內譽稱為中國“普洱茶奇人”、普洱茶著名品茗家、勐海頂級發酵大師,在勐海發酵革新中,起到了領軍的作用,曾今是1984年-1987年在勐海古茗軒茶廠,任普洱熟茶發酵師。1989年-1992年在勐海玉名茶廠,任普洱熟茶發酵師。“大秦道”御用發酵師,對現代的普洱茶生、熟茶製作工藝有著重要地位。他對熟茶發酵工藝發展的貢獻以及大眾對於普洱熟茶的認知度理論貢獻,在普洱茶行業中,被人們稱為:普洱茶奇人。
擔任過的主要職務
雲南省茶葉協會,品茗科科長。雲南省勐海熟茶發酵協會,勐海熟茶發酵工藝講師。樊老師被視為現在普洱茶歷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在《雲南風采》雜誌中,被評為普洱茶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主要成就

現代勐海熟茶發酵工藝的革新,古樹生茶純料引領者

代表作品

古樹熟茶發酵系列,名山古樹純料收藏系列等作品

主要經歷

樊老師在勐海長大,年輕的時候在到雲南昆明升學。從小在勐海長大的樊老師,因為從小就受到普洱茶的薰陶,從小對普洱茶的好奇心,畢業後,毫不猶豫進入了普洱茶行業,1986年-1988年在勐海古茗軒茶廠,任普洱茶原料採集員,期間對普洱茶原料產地,初級原料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也為後期樊老的成就奠定了基礎條件 ,懂得普洱的老茶客都知道,有好的原料是做好普洱的先決條件。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普洱茶葉市場不景氣,普洱茶開始走像低谷,市場中流言蜚語,也許這就是天公對於每一個人生命的安排,1990-1993年,勐海各個大廠,生產量都不高,在這期間,樊老師傅進入過幾個大廠,開始學習發酵技術,資質聰明,勤勞刻苦,成為樊老師年輕時候的做事風格,由於幾個大廠生產量少,所以樊老師拜了幾位師傅,早期紫玉茶廠的發酵師:楊正學。古茗茶廠發酵師:張正和。在這些前輩的用心栽培下,學到了不少發酵的技巧和實戰性的普洱工藝。
1995-1998年人們對普洱茶得認知有所提高,有錢的人開始慢慢轉向品飲普洱茶,收藏普洱茶,這時普洱茶市場慢慢變活,也帶動了雲南普洱茶得生產,整個普洱行業百廢待興,也讓沉澱多年的樊老師傅走上了自己職業發酵師傅的道路。
在這期間在龍峰茶廠發酵的,龍峰韻3個批次,龍峰七子餅4個批次,均是樊興利老師傅早期的作品,雖然口感不能與頂級發酵師比較,直到2003年,這批茶才完全售出,在這期間,龍峰也有虧損現象,再次的失敗,同時也讓樊老師感到心力交瘁,處於現階段,不進則退,只有一直往前,才能看到光明。
2年後龍峰潤1號的發酵成為了樊老師傅發酵生涯的重要轉折點。兩個月後,這一個批次均全部被台商全部買斷,次年獲得業內重要人士的一致讚賞。2001年憑藉該熟茶一舉斬獲了雲南省普洱茶協會頒發的當年“優秀獎”,廣州茶博會熟茶“金獎”。
2002年,開始摸索古樹級熟茶發酵的工藝,奠定後期“以品質為主”的主要風格,並且搭檔了當年勐海茶廠的著名發酵師傅鄧先軍老先生。開始躋身一線熟茶發酵師地位。
2006年-2008年,憑藉其豐富經驗,開始進行名山古樹純料無拼配的生茶工藝,以獨特的選料手法和精湛的加工工藝製作出口感上乘的純韻名山極品生普系列,在純度和茶韻上大大優於市面上的一般生普,獨特的選料視角和工藝水準,成為業內靜靜樂道。
2006年成立潤茗茶廠,主要生茶是以古樹級生茶(樹齡100-300年左右)茶箐,以品質為先,大改以流通為主的業內主流,獨樹一幟。由於受到香浙商人的特殊青睞,2007-2008開始發酵最面上最高端的古樹渥堆熟茶,不進行市場流通。
2009年,成為“大秦道”品牌的御用發酵師,繼續保持走“重品質”的獨特路線,多為普洱茶發燒友所追捧,他發酵的古樹級熟茶工藝,以及名山純料無拼配收藏生茶也為世人所熱捧,好茶難覓,一餅難求,再次奠定了他在雲南普洱茶屆不可替代的導師級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