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高壓帶

極地高壓帶

氣圧和氣溫是二個不同的概念,低氣壓不等於低氣溫。 太陽光照強,空氣受熱膨脹後就會上升,空氣就減少了,氣壓就會降低,於是形成低壓帶。

赤道,太陽光照強,空氣受熱膨脹後就會上升,這樣空氣就減少了,空氣減少,氣壓就會降低,於是形成低壓帶。
北極,太陽光照少,空氣受冷於是下沉,這樣空氣就增多了,空氣增多,氣圧就會上升,於是形成高氣圧帶。
赤道空氣受熱膨脹後上升,升到了一定高度後力量自然就減弱了,到北緯30度時,這裡的太陽光照沒有赤道那裡的強了,空氣遇冷而下沉,空氣下沉,氣圧自然升高,於是形成一個副熱帶高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與極地高氣圧之間由於氣溫的不一樣,還是存在一個氣壓梯度(就是一個氣溫差),只要存在氣圧梯度,空氣又會自然流動,當副熱帶高氣壓與極地高氣圧的空氣相遇時,暖而輕的氣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氣流之上,於是又形成了一個上升氣流,空氣上升,空氣就減少,氣圧自然降低。於是就形成了副極地低氣壓。
冷暖流在這裡相遇,暖流上升,分別流向了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極地低氣壓帶,寒流自然就沉積在極地了。
在此要說明的是,氣圧和氣溫是二個不同的概念,低氣壓不等於低氣溫。
可以這樣來總結:
空氣受熱→上升→空氣減少→氣壓降低
空氣受冷→下降→空氣增多→氣壓升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