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楚歌古琴曲]

楚歌[楚歌古琴曲]

《楚歌》是一首的古琴曲,最早被收錄在1425年朱權撰輯的《神奇秘譜》中。

歷代琴譜記載-琴之界

琴之界古琴譜庫琴譜撰刊年代琴曲簡介
杏莊太音補遺1557年凡九段
西麓堂琴統1525年凡十段
文會堂琴譜1596年凡九段
真傳正宗琴譜1589年淒涼調 凡九段 緊二五弦各下一徽
陽春堂琴譜1611年凡九段
風宣玄品1539年凡八段
太音傳習1552年凡九段 淒涼調
琴譜正傳1561年淒涼曲 凡九段
神奇秘譜1425年凡八段
謝琳太古遺音1511年緊二五各二徽

琴曲解析-琴之界

曲意

《杏莊太音補遺》琴譜中記載:杏莊老人曰,羽至垓下,聞四面皆楚歌聲,乃夜起飮帳中,作力拔山兮氣蓋世之歌別虞姬,至烏江自刎。後人傷之,故作是曲。或曰留侯作,後人增益之耳。

《太音傳習》古琴譜記載:友山考譜曰,羽至垓下,與漢戰不勝,堅壁不出,漢兵圍數重 。韓信使軍中皆作楚歌之聲,羽夜聞大驚。漢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乃夜飲帳中,悲歌慷慨,欲與姬相別。自為之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數闕,虞姬和之。因泣下取劍自刎。羽潰圍南奔,兵散勢去,至烏江亦自刎。後人追往事遂作此操。屢考無吟,不敢妄議,以俟後之君子。

《神奇秘譜》古琴譜記載:臞仙曰,是曲者,古曲也。按項羽至垓下,與漢戰不勝,入於壁,漢兵圍之數重。韓信使軍中皆作楚歌之聲,項羽夜聞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乃夜起飮帳中,悲歌忼慨,欲與虞姬相別。自為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虞姬和之,因泣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而虞姬因取劍自刎。於是羽乘駿馬,麾下壯士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平明,漢軍覺而追之,於是重瞳無光兵散勢去,至於烏江畢矣,於時之人,感其事而作弦歌以悼焉。

歌詞

《真傳正宗琴譜》中琴曲歌詞:

第一段 憶別江東始皇無道,天心厭亂除剿。萬姓離心,䖏䖏雄據英豪,吳會勢堅牢。論將畧,羽稱最驍,力能拔山,志殄秦朝。長驅八千貔乕,遂爾奉行天討。匆匆那行色,別江東,星馳電掃。待富貴回鄕,列土那分茅,論心傾倒。

第二段 氣欲吞秦祖龍大肆荼毒,貳世法嚴令酷。坑儒焚書,虐用民力,眾叛也,天下共逐其鹿。鉅鹿之戰,沉船破釜,決勝負,鹹陽遂屠。喑啞叱吒,面縛獨夫。章邯輩,望風那降附。漢髙皇,俯首鴻門,聽遷於巴蜀。這豪氣,有誰人敢觸。惜乎殘愎也,范增而見逐,舍關中,都彭城,沐猴之屬。更憐他,誅無道,巨勛泯沒。

第三段 夜聞鐡笛赤帝鴻溝敗約,重瞳屢挫軍威。正淸秋,風卷乎旌旗,月色溶溶,戍樓畫角,點點頻催。時有鐵笛,迎風戴月輕吹,聲透重圍,如怨如慕如啼,思想故鄕而俱歸。辭父母,事君王,沙場兩淚交垂。楚羽聞之,慷慨啼悲。楚曲楚聲楚人吹,漢何為有此。

第四段 愈聞愈慘令人聞知,展轉躊躕,餘音嘹亮也,滿疆宇。天意欲忘予,韓矦妙計,播楚歌,送入那西楚王之耳。初非是畫樓中,戍鼓之聲,又非是牛背間,短笛之音。只此這牢籠,不必用刀兵。英雄聽,心膽驚,席捲勢,笛腔中。堪嗟他百勝威,到此成空,天祿永終。

第五段 八千兵散九里山前,巧計排成,八千子弟,一旦潛蹤。想昔日貔貅乕旅也,今日狐奔,兵與將兩不相聞。多則是斷腸聲,散了他的雄兵。

第六段 英雄消氣堪嘆英雄氣消,又嘆霸業徒勞。空自也傷懷抱,百倍增煩惱。漢三傑計高,擺列下百萬雄兵,十面埋伏也最難迯。圖王事,全沒下稍。龍逢在於淺水,虎陷也網牢。於時有誰援救,更猜何人計較,提起心間事,魂飛在九霄。

第七段 泣別虞姬虞兮,虞兮,虞兮,漢兵追迫,同林鳥,各自也分飛。想當日,誓諧那連理,今朝呵,永別鴛帷,頓覺淚傷悲。玉帳佳人也節堅持,香魂花貌,夜逐劍光飛,志難移。

第八段 隂陵失道項籍百戰之豪,產自江東,論地利,必能分曉,胡為乎失道。只為那時不利,追兵到,多顚倒。更恨田父,詭言詒詐也,迷誤了出龍潭,入虎穴,禍災非小。遙望江東,咫尺也無緣到。

第九段 烏江不渡不渡烏江果天乎,天心渡漢不渡楚。勢窮促,縱使渡,難恢復,有何面目。義帝魂,新安骨,這豈是卷土江東之仁術。

尾至今長江浩蕩無恙,楚漢亡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