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詠健

楊詠健,生於古城徐州。 他的筆墨沉厚,又帶有江南的淡雅。 王冰石先生題詩,錢行健先生題字作品

簡介

楊詠健,1956年生於徐州,早年跟隨彭城名士劉夢筆先生學習花鳥畫。 後又拜錢行健先生和著名書畫家啟功先生。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出並獲獎。進修於浙江美院,現為中國美協會員,江蘇省花鳥研究會會員,鄭板橋研究會會員。

畫集序言

楊詠健,生於古城徐州。在這片四省交界的範圍內,誕生了一批藝術大師。如李可染、朱德群、劉開渠、王子云、蕭龍士、王肇民等。黃河古道那厚拙又不乏靈氣的民風、民俗和吃苦耐勞的秉性,造就了一批中年畫家,楊詠健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筆墨沉厚,又帶有江南的淡雅。早年跟隨彭城名士劉夢筆先生學習,後期又拜錢行健先生和啟功先生學習,學習傳統如青藤老人、白陽、石濤、八大山人以及揚州八怪。
古代寫意傳統,發端於文人花鳥畫。強調錶達作者的精神遐想。講求書法式任情揮灑。手法洗鍊概括,時有誇張變形,大多刪略環境,也可渲染氛圍。在長期歷史演進中形成了半具象半抽象的語言。積累了融筆墨造型為一的圖式與法則。這一傳統的優點在於拉開了藝術與自然的距離,是藝術更加貼近心靈。但因為偏重主體精神的表現,如果缺乏對生活現實的觀察感受,不具備訓練有素的基本功,只知臨摹古人作品卻不能對其中蘊含的筆墨造型法則得心應手,就極易為成法所縛,窒息性靈,使作品流於空泛或徒具形式。
他則嚴格練習,強化對比,對傳統中國畫十分講求對立統一的形式美法則,注重虛實、濃淡、乾濕、聚散、疏密、開合的對比轉換。墨竹畫,本來就得於紙窗粉壁的投影。畫得是總體印象與情境,能在大處落墨不務瑣屑中見神采。他無論畫竹、蘭、荷、石榴、魚、鳥、雞、草蟲等,都認真對待,用心作畫。如荷塘秋晚,他都在筆墨結構上突出大圓、大方、大面、大點的組織,突出大起伏與大線條的交錯,強化有筆墨處和無筆墨處的整體感,突出完整筆蹤的力度。誇大總體構成的氣勢與張力。務求簡賅、渾勁、生辣、精純與得勢,藉以提高繪畫語言的抽象性與可感性。實現了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他畫殘荷,給人以清純遒雅,空靈淡遠之感。畫中題詩“吾愛荷花風骨勁,不隨落葉墮寒塘”。“甘作泥中藕,不為水上萍”。古人云:“畫法可學而得之,畫意非學而有之者。惟多書卷以發之,廣聞見以廓之”。寫實靠技巧,寫意靠學問。
楊詠健已過“知天命”之年。此集近幾年作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前者是用於塑造的境界,後者是用心塑造的境界。繪畫藝術,特別是中國傳統的繪畫,加法易做,減法難求,加法靠的是功夫,減法靠的是才氣。經過歲月的過濾,雜質盡消,火氣盡退,留下的只是芳香的醇味。“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恩師合影

與啟功先生合影
與恩師錢行健先生合影

部分作品

啟功先生題字作品《秋聲》
錢行健先生題字作品《秀竹水禽圖》
錢行健先生題寫的畫室名《聽雨軒》
王冰石先生題詩,錢行健先生題字作品
近期墨竹作品
近期水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