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南開大學教授]

楊琳[南開大學教授]

楊琳,1961年9月生,甘肅臨夏市人。1982年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兼任國家語委語言文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漢語語彙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民俗語言學會副會長、中國訓詁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字學會理事。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82年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1988年四川大學中文系漢語史碩士研究生畢業。1997年破格晉升為教授。兼任國家語委語言文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漢語語彙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民俗語言學會副會長、中國訓詁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字學會理事。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為辭彙學、訓詁學、文獻學、文字學、文化語言學、 民俗學等。

主要貢獻

出版學術著作8部,發表論文240多篇。

著作

1. 新型古代漢語(副主編) 巴蜀書社1993

2. 語言與文化探幽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

3. 漢語辭彙與華夏文化 語文出版社1996

4.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5. 小爾雅今注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

6. 古典文獻及其利用 北京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4;第2版,2010;第3版,2014

7. 天津民俗(主編) 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

8. 重陽 北京:三聯書店2009

9. 訓詁方法新探 商務印書館2011

10.古代漢語(與董志翹共同主編) 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第2版,2014

11.漢字形義與文化 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

論文

一 語言文字研究

1.風馬牛不相及又一解 語文學習1987:2

2. 《說抱薪救火》商榷中國語文天地1987:5

3. “昭假”新解四川大學學報1988:4

4. 論“唯S是(之)P”句型煙臺大學學報1989:1

5. 釋“取與”“負”“論”中國語文天地1989:4

6. “其”字的一種特殊用法 古漢語研究1989:3

7. 也談人稱代詞“其”中國語文1990:1

8.郭錫良等編《古代漢語》的釋義問題煙臺大學學報1990:1

9. 馬王堆漢墓帛書重文號釋例 文獻1990:3

10. “疑問詞及指示代詞+其”釋例煙臺大學學報1991:1

11. 論“V於(乎)O”結構煙臺大學學報1992:2

12. 古書的國語今讀問題 語文建設通訊(香港)36期(1992.6)

13. 古漢語詞語雜考古漢語研究1993:3

14. 漢語系詞研究評議煙臺大學學報1993:4

15.五筆號碼檢字法圖書館學研究1994:4

16.漢語拼音文字方案中國人文科學(韓國)13輯(1994.12)

17. 成語另解二則 辭書研究1994:6

18. 東州考 文獻1995:2

19. 建立統一的古漢語教學語法系統大可不必中國語文1996:1

20. 漢語辭彙複音化新探煙臺大學學報1995:4

21. 成語正義二則 古漢語研究1995:4

22. 《漢語大詞典》中存在的問題 清華學報(台灣)1995:2

23. 萬物何以稱為“東西” 文史知識1997:7

24. 辭彙規範應以從眾和需要為根本原則 語文建設1997:5

25. 論聞一多的《詩經》研究 漢語史研究集刊第1輯(1998.7)

26. 《金瓶梅》詞語拾詁煙臺大學學報1997:4

27. 何為“垂天之雲”?學語文1998:5

28. 古漢語詞語辨析三則 古籍研究1999:1

29. 解釋古籍須多方斟酌 古漢語研究1999:3

30. “畫餅充飢”如何畫?學語文1999:6

31. 論訓詁學的學術原則 漢語史研究集刊第2輯(2000.1)

32.伍子胥事跡的新發現社會科學戰線2000:4

33. “杜撰”語源考 古漢語研究2000:3

34. “子”為尊美之稱探源 漢語史研究集刊第3輯(2000.10)

35. “解手”與“胡豆”釋名辭書研究2001:1

36. “二百五”與“不管三七二十一” 尋根2001:1

37. 《語文學論集》閱讀札記 漢語史研究集刊第4輯(2001.3)

38. 《小爾雅》異文研究 文字學論叢第1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8

39. 《小爾雅》文字訛誤辯正語言研究2002:1

40. 《小爾雅》疑難義訓溯源煙臺大學學報2002:2

41. 箭靶中心何以稱“鵠”?中國典籍與文化2003:1

42. 何為“偏諱”?煙臺大學學報2003:3

43. 論詞例求證法語言研究2003:4

44. 《漢語大詞典》詞義溯源 漢語史研究集刊第6輯,巴蜀書社2003.11

45. 從《說文》看《小爾雅》之本字 說文學研究第1輯,湖北:崇文書局2004.1

46.《小爾雅》研究史綱清華學報(台灣)新33卷第1期,2004.4

47.《說文》辨證五則中國文字研究第五輯,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11

48.“亞父”為古代楚方言稱謂說劉叔新先生七十華誕紀念文集,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12

49. 釋化 漢字研究第一輯,學苑出版社2005.6

50. 談義源研究的價值南開語言學刊2005:1

51. 論語境求義法 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八輯,巴蜀書社2005.12

52. 論對文求義法長江學術2006:2

53. 論異文求義法語言研究2006:3

54. 龜鴨王八語源考中國文化研究2006:2

55.《說文通訓定聲》評議 說文學研究第2輯,湖北:崇文書局2006.6

56. 煤的詞義演變與古代民俗文化學刊2006:2

57. 樞之本義考漢語史學報第六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2

58. 《說文》小札中國文字學報第1輯,商務印書館2006.12

59 論文化求義法 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十輯,巴蜀書社2007.9

60.“胡”的鬍鬚義的由來及出現時代 南開語言學刊2007:2

61.臨夏話中疊音詞的音變現象 金秋集——劉叔新先生南開執教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

62. 論因聲求義法長江學術2008:3

63. 漢語詞源求證舉例 民族語文2008:5

64.“亞父”即“阿父”說——兼論詞頭 文字學論叢第四輯,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

“阿”的出現時代

65.論因形求義法中國文字研究第十輯,大象出版社2008

66.訓詁方法的現代拓展:異語求義法 南開語言學刊2008:2

67.《〈觀世音應驗記三種〉譯註》獻疑漢語史學報第八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9

68.析疑解惑求真務實——評《古詩文詞義訓釋十四講》文化學刊2009:6

69.《史記》疑難詞語解詁 古漢語研究2009:4

70.詞例求義法新論——兼談相因生義說的問題 南開語言學刊2009:2

71.論名字求義法勵耘學刊2010:1

72.論方言求義法燕趙學術2010春之卷

73.《漢語大詞典》光碟版與紙質版的區別 辭書研究2010:4

73.古漢語外來詞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南開語言學刊2010:1

74.“黃花閨女”與“露馬腳”探源 民族藝術2010:4

75.說“文”紅樹林(中學生版)2010:12

76.說“年” 紅樹林(中學生版)2011:1-2

77.論連文求義法長江學術2011:1

78.說“天” 紅樹林(中學生版)2011:4
79.說“案” 紅樹林(中學生版)2011:5
80.論連文求義法 長江學術2011:1
81.古代詩文中“車軸”的喻義, 古典文學知識2011:6
82.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索隱 漢語史學報第11輯,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2
83.為什麼說“黃花菜都涼了” 咬文嚼字2012:3
84.物品稱“東西”探源 長江學術2012:3
85.“也”有女陰義 尋根2012:3
86.赤條條、光棍、吊兒郎當、二郎腿、弔膀子考源 勵耘學刊2012:1
87.釋“字”“船”“盛” 中國文字學報第4輯,商務印書館2012
88.辭彙生動化及其理論價值——以“抬槓”“敲竹槓”等詞為例 南開語言學刊2012:1
89.論文例求義法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中國學報第18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90.”棒“與”老闆“考源 南開語言學刊2012:2

91.諧聲字以諧韻為原則說 中國文字研究第17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92.“結裹”與“結果”的源流及糾葛 語言研究2013:1

93.漢語新詞語的規範問題 華夏文化論壇第9輯,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

94.俗語詞研究概說 文化學刊2013:5

95.“燒包”考源 勵耘學刊2013:1

96.俗語詞的流變規律 文化學刊2013:6

97.“吹牛皮”“拍馬屁”考源 南開語言學刊2013:2

98.“骨董”考源 長江學術2014:1

99.“華佗”之名來自外語嗎? 中國典籍與文化2014:1

100.“調包、搗包、搗鬼、日鬼”等詞考源 勵耘語言學刊2014:1

101.中古辭彙研究的坐標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2.12

102.《蘭亭集序》:“怏然自足”還是“快然自足”? 古典文學知識2014:4

103.文化語言學論綱 文化學刊2014:5

104.二百五與二五眼考源 南開語言學刊2014:1

105.“張致”與“失張失致”考源 漢語史研究集刊第18輯,巴蜀書社2014

106.“皮草”與“布草”考源 澳門語言學刊2014:1

107.“草”之雌性義考源 燕趙學術2014年秋之卷

108.《漢語複音詞研究新探》序 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

109.“野狐禪”非佛源考 文學與文化2015:1

110.發昏章第十一·不管三七二十一考源 文化學刊2015:6

111.“扒灰”考源 文化學刊2015:7

112.“馬百六”與“拉皮條”考源 文化學刊2015:8

113.“之乎者也”沒有迷 文學與文化2015:2

114.“貓膩”考源 漢語史研究集刊第19輯,巴蜀書社2015

115.“毛病”考源 文化學刊2015:9

116.上當·賣當·打當考源 文化學刊2015:11

117.方言詞“尕”“玍”的由來 南開語言學刊2015:1

118.論相鄰引申 古漢語研究2015:4

119.“抬槓”與“頂缸”考源 文化學刊2015:12

120.楚簡《老子》男陰之“鳥”考釋 中國文字研究第22輯,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

121.“侃大山”“擺龍門陣”考源 歷史語言學研究,商務印書館2015

122.半吊子·三腳貓考源 文化學刊2016:2

123.“赧郎”新解 古典文學知識2016:2

124.“露馬腳”考源 文化學刊2016:3

125.辭彙生動化與俗語詞的理據考索 辭彙學理論與套用(八),商務印書館2016

126.拖油瓶考源尋根2016:2

127.“裝蒜”“一屁股債”考源 文化學刊2016:4

128.《金瓶梅詞話》中的三種“語言指紋”中國典籍與文化2016:2

129.“盂蘭盆”考源文化學刊2016:6

130.“吃醋”考源勵耘語言學刊2016:1

131.倒霉·倒灶·刷子考源漢語歷史語言學的傳承與發展,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

132.俗語詞“停燭·停燈”考源南開語言學刊2016:1

133.“頂呱呱·呱呱叫”考源長江學術2016:3

134.“銅斗、潑天、潑天閧、撥天關、潑家私”考釋文獻語言學第3輯,中華書局2016

135.察只子·變復·偶語解證文化學刊2016:10

136.懸橙·捉出·懸米·嬴勝辨正文化學刊2016:11

137.“動彈”“動換”考源向熹先生九十華誕紀念文集,上海三聯書店2016

138.《說文》段注辨證七則宏德學刊第5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

139.“跳槽”考源中國語言文學研究2016年秋之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文獻研究

1.馮延巳還是馮延己 文獻1989:4

2. 《平水韻》的得名及成書時間考 文獻1993:4

3. 《東皇太一》與《東君》當為一篇考貴州教育學院學報1997:4

4. 《登徒子好色賦》的語文學證偽 文獻1998:4

5. 古代文獻辨析二則 古籍研究2000:1

6. 典籍書名及作者辨誤 古籍研究2001:4

7. 《小爾雅》考實 文史2002年2輯,總第59輯

8. 胡世琦及其《小爾雅義證》考述 文獻2003:2

9. 典籍辨誤五則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3:2

10.數位化古典文獻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2004:4

11.道藏纂修簡史 世界宗教文化2004:3

12.兩篇古代韻文的解讀文學與文化第5輯,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12

13.《大唐類要》失傳了嗎?中國典籍與文化2005:1

14.評《四庫大辭典》的優點和缺點 辭書研究2005:1

16.莫栻《小爾雅廣注》考評 古籍研究2005卷上,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6

17.從五雜組詩到雜俎文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6:4

18.《舉秀才》民謠的復原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7:1

19.文獻字形訛誤的判定原則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9:1

20.大陸古籍數位化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第一屆中國古籍數位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9

21.理想電子古籍的標準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9:4

22.天下第一奇聯之我見 尋根2010:1

23.“黃河遠上”與“黃沙直上”的是非 古典文學知識2010:6

24.敦煌文獻《春聯》校釋 中國典籍與文化2011:1

25.《大唐新定吉凶書儀·節候賞物第二》校證 敦煌研究2011:1

26.古人名字辨正 中國典籍與文化2012:3
27.”金學“基礎有待夯實——以《金瓶梅詞話》第一回校釋為例 文學與文化2012:4

28.藏書于山的傳統與《史記》的藏之名山 文學與文化2014:1

29.《中國通俗小說書目》的兩點疑惑 古典文學知識2015:2

30.新發現的一冊“永樂大典”述略 尋根2015:3

31.《新刻增校切用正音鄉談雜字大全》考述 中國典籍與文化2015:4

文化研究

1. “雲雨”與原始生殖觀 社會科學戰線1991:1

2. 龜由貴反賤的民俗心理民間文學論壇1992:1

3. 倉頡的傳說及索隱 民間文學論壇1993:1

4. 履跡生子觀念的解析東方叢刊1993:1

5. 巫山神女原型新探 文藝研究1993:4

6. 四方神名及風名與古人的四方觀念中國民間文化1993:4

7. 食色關係論 東方叢刊1993:4

8. 耽耳習俗與豬神崇拜東方叢刊1994:1

9. 《釋名》“雨,羽也”的民俗內涵 民間文學論壇1994:4

10.中國古代雕刻作品析疑二則 社會科學戰線1995:5

11.韓國採風當代韓國1995:4

12.韓國印象記人民日報(海外版)1995.10.27第8版

13.韓國教育觀感當代韓國1996:2

14. 清明節考源 尋根1996:2

15. 左右尊卑文化現象的研究中國文化研究1996:2

16. 《詩經》中馬的比興意蘊探析 第二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語文出版社1996

17. 冥錢考 文獻1997:3

18. 漫話冥錢 世界宗教文化97年夏季號

19. 中秋節的起源 尋根1997:4

20. 社神的源流 文獻1998:1

21. 古代社主的類型中國典籍與文化1998:3

22. 詩歌賞析應關注民俗 文史知識1998:4

23. 話說重陽糕 文史知識1998:11

24. 七夕節的起源 學術集林第15卷( 1999)

25. 《詩經》文化闡釋中的泡沫現象東方叢刊1999:2

26. 務實與創新的結晶(與葉明合作)聊城師範學院學報1997:2

27. 社之功用考述 文獻1999:4—2000:1連載

28. 古代襪子考述 中國典籍與文化1999:3

29. 社神與樹林之關係考述 民族藝術1999:3

30. “數九”應從何日數起? 民俗研究1999;3

31. 春聯起源考 文博1999:6

32. 爆竹二題 尋根1999:6

33.馬王堆帛畫《社神護魂圖》闡釋 考古與文物2000:2

34. 鬥神的祭祀及演變 民族藝術2000;2

35. 高麗松扇非摺疊扇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0:4

36. 唐詩的民俗學解讀 古典文學知識2001:2

37.《山海經》“浴日”“浴月”神話的文化底蘊 民族藝術2002:3

38. 漫說中國古代扇子 尋根2002:4

39. 神話研究絕非神話新編——評何新《龍:神話與真相》,2002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台灣2003.12

40.中國古代袒露禮俗研究 民族藝術2004:3

41.驅鬼的桃板 世界宗教文化2004:1

42.中國是世界上最先使用賀年卡的國家 文博2004:5

43.論古代社會的袒露禮俗中國文化研究2005:1

44.天津民俗文化尋根 尋根2006:4

45.掃帚的俗信及膜拜 民族藝術2006:3

46.掃帚的起源及禮俗 文化學刊2006:1

47.對中醫我們應持什麼樣的態度 文化學刊2006:2

48.中國古代的扇子文化學刊2007:1

49.長壽麵與壽星崇拜 尋根2007:6

50.西安發現的“兒童玩具”不是“磨喝樂” 考古與文物2007年增刊

51.重陽節應列為法定節日文化學刊2008:1

52.剪紙藝術“掃晴娘”的源流 民族藝術2008:2

53.為民俗語言學開疆拓土 理論界2008:7

54.“二月二”風俗談 尋根2009:1

55.古代生日禮俗的沿革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11輯(2009)

56.中國古代的冥壽禮俗文學與文化第9輯,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57.化生與摩侯羅的源流中國歷史文物2009:2

58.張大帝信仰的源起與流變 民族藝術2009:3

59.宗教信仰與環境保護 The Journal Performative Humanities,Vol.40

No.1,2010,Hanyang University,Seoul

60.戰國楚墓神秘腳印的文化蘊涵 尋根2011:1
61.金瓶梅民俗摭談 文學與文化2012:1
62.“落帽”龍山今何在 文史知識2012:5

63.“落帽”龍山今何在 文史知識2012:5

64.丹書鐵券的左右問題 古典文學知識2013:2

65.壽圖源流 尋根2013:3

66.姚黃魏紫各千秋 文化學刊2013:4

67.亥為吉日文化之謎的破解 青海社會科學2013:5

68.臨夏磚雕 尋根2013:6

69.中國古代的掃帚星信仰 [日]石冢晴通編:敦煌學·日本學續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

70.文史札記三則 文化學刊2014:1

71.論先秦一車駕三馬之制 考古2014:5

72.兵器殳的歷史演變 南方文物2014:4

73.勺形司南未可輕易否定 自然辯證法通訊2016:3

獲獎記錄

楊琳 楊琳

曾獲中宣部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首屆學術著作獎二等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天津市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等獎勵。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