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殷故居

楊殷故居

楊殷故居位於南朗鎮翠亨村,沿翠亨村大道,在那平整的總理大街中段,一幢石腳青磚,富有中國古建築形式的房子。始建於清代鹹豐年間,座西向東,占地面積1420平方米,建築面積280平方米。有關部門對楊殷故居進行了修葺,楊殷故居於2002年8月12日正式對外開放,成為旅遊景點。

基本信息

簡介

楊殷故居楊殷故居

楊殷故居為四開間兩進磚木結構,正廳兩邊各設有耳房,耳房均為二層木樓結構。正廳及廚房均設有天井,用於採光及排水。大廳后座置有神樓用以拜祭祖先。房頂四周用女兒牆圍護,整座主體建築採用水磨青磚築砌牆體,牆基採用花崗岩石板築砌,既有西歐洋樓建築風韻,又保持了珠江三角洲傳統民居建築的地方特色。大廳的正中央安放著楊殷的大幅照片及全家合照,廳內陳設雅潔,莊嚴肅穆。南邊耳房設有楊殷烈士生平事跡展覽。北邊耳房是楊殷寢室,擺設著楊殷當年結婚時用過的大鐵床、書桌、日字形木凳、木面盆架。 楊殷故居在1989年6月29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宣傳楊殷的革命事跡和愛國主義精神,使歷史的真實場景得以恢復,較好地展示楊殷烈士革命期間的家庭風貌,供人們憑弔與懷念,有關部門對楊殷故居進行了修葺。

楊殷烈士簡介

楊殷,1892年8月生,廣東中山人,字孟揆。曾就讀廣州聖心中學(今廣州市第三中學)1911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22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起在廣東從事工人運動,參與領導省港工人大罷工。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後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兼省委革命軍事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同年12月參與領導廣州起義,任廣州蘇維埃政府肅反人民委員,負責總指揮部參謀團的工作,並在一線指揮參與戰鬥,曾率領敢死隊攻下了當時敵人重要據點廣州市公安局。張太雷犧牲後,被任命為廣州蘇維埃政府代主席。1928年7月在中共六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候補常委,任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1928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1929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中央軍委主任兼中共江蘇省委軍事部長。 1929年8月24日由於叛徒告密,楊殷與彭湃等一批共產黨人在上海被捕。楊殷等被捕後,敵人對他們軟硬兼施,企圖迫使他們屈服,從中得到更多的黨的核心機密,但遭到楊殷等嚴辭斥責,使敵人一無所獲,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至死不渝的理想信念和一心為黨為革命的崇高風範。 1929年8月30日楊殷等被秘密殺害於上海龍華。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擴展閱讀:

1.楊鶴齡,楊心如,孫中山,陸皓東

生平

楊殷出生於比較富裕的封建家庭。幼年於本村私塾和縣立中學讀書。

1910年到廣州聖心書院就讀,開始接觸民主革命思想。

1911年下半年加入了同盟會,到澳門參加同盟會南方支部的工作。

1914年在杭州、上海聯絡革命同志工作期間,對袁世凱的爪牙淞滬警備司令鄭汝成暗殺革命黨領導人宋教仁的罪行萬分憤慨。為了給死難先烈報仇雪恨,他趁鄭騎馬過市時,突然將密藏的炸彈擲去,將鄭炸傷。經革命黨人的掩護,安全離滬返穗。刺鄭事件轟動了全國,使他在革命黨人中聲望大增。

1917年在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參軍處任副官,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

1918年5月孫中山因受桂系軍閥和政學系挾制而被迫辭職,他也憤然離開參軍處。

1921年通過閱讀馬列主義著作和進步報刊,在同鄉楊匏安、楊章甫的啟發幫助下,思想覺悟有了很大提高,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1922年經楊章甫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並將自己的積蓄、故居的房屋田地和已故愛人遺下的手飾,全部變賣後交給黨作活動經費。同年底黨派他到蘇聯參觀學習。

1923年回國後,在廣州從事工人運動,開展宣傳活動,團結進步工人,發展工人黨員,組織統一的產業工會――粵漢鐵路總工會、廣九鐵路總工會、廣三鐵路總工會,任全國鐵路總工會廣東辦事處顧問。

1924年擔任中共廣東區委監委委員、區委委員、廣東省委委員。

1925年1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同年受黨委派,赴香港,參與組織和領導震撼中外的省港大罷工,負責罷工期間的保衛工作。

1927年4月15日廣東軍閥公開叛變革命,廣州陷入白色恐怖中。他躲過敵人的搜捕,積極安排其他同志的轉移,然後自己才撤到香港。“八七”會議後,與張太雷等組織臨時南方局,他分工負責軍事委員會和肅反委員會工作,併到海南島參加瓊崖特委擴大會議,傳達“八七”會議精神,決定海南舉行秋收起義。

1927年11月23日,擔任領導武裝起義的行動委員會委員,負責參謀團工作,協同葉挺指揮軍事,並同周文雍一起組織和領導工人赤衛隊。12月11日,廣州起義爆發。他與張太雷、葉挺在公安局內指揮戰鬥。當日,廣州蘇維埃政府宣告成立,任人民肅反委員。12日中午,張太雷犧牲後,他繼任廣州蘇維埃政府代理主席。

1928年初,代表省委參加海豐縣第二次黨代表大會。之後負責省內以及同中央聯繫的情報交通工作。6月出席在蘇聯舉行的中共“六大”,當選為中央委員、政治局候補委員,任中央軍事部長。同年秋回國,在上海中共中央工作,先後到山東、安徽、江蘇等地領導軍事工作。

1929年8月24日,與彭湃等人在上海新閘路開會時,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獄中,化名呂雲峰,繼續同敵人鬥爭,痛斥反革命的罪行,宣傳我黨的主張。同時不放棄為黨工作的機會,不斷向獄中的民眾和士兵宣傳,常常高唱《國際歌》,鼓舞獄中同志堅定地鬥爭。在寫給周恩來的信中,向黨中央匯報了自己在獄中的情況,表示了犧牲的決心。並建議中央設法營救顏昌頤、邢士貞、張際春三同志出獄。

8月30日,蔣介石親自下令秘密殺害彭、楊等四同志。臨刑前,他一如往日鎮靜樂觀,笑著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他們4人慷慨地向難友們說了最後的贈言,唱著《國際歌》,呼著口號,英勇就義,表現了共產黨人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

9月5日中共中央為國民黨殺害彭、楊等4烈士發表《告人民書》。

為繼承烈士遺志,1930年以後,各革命根據地成立的紅軍學校,多命名為彭(湃)楊(殷)軍政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