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昭展[書法家]

楊昭展[書法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昭展楊昭展
楊昭展,又名楊維勤,字雲,四維軒主人,現代著名書法家。1947年出生,男、漢族,廣東汕頭人,進修大學本科。受家庭三代薰陶,自幼酷愛文學,書法。從事書法研究創作40餘年,多件作品參加全國性展覽獲獎並發表於典籍、報刊。其中一些作品已經被我國外交部釣魚台國賓館作為中國文物收藏。

楊昭展60春秋臨池不輟潛心墨海——

採訪現場揮毫作品楊昭展在現場揮毫楊昭展在現場揮毫
神韻集於心靈 意境同氣連枝
如果不是親身走近採訪,我們並不知道,在潮陽區貴嶼鎮有一位知名書法家——中華全國書畫家聯合會副會長楊昭展先生。幾十年來,楊先生甘於清貧,臨池不輟,潛心墨海,已有多件作品參加全國性展覽並獲獎,其中一些作品還被釣魚台國賓館收藏。

初夏的一個下午,記者在鎮上一所普通民宅見到了楊先生。低調、謙和,是楊先生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他翻開即將出版的《楊昭展書法作品集》草稿,娓娓道來,與記者分享他多年來對書法的理解與鍾愛……

1947年,楊昭展出生在貴嶼鎮一個書香世家。他的祖父、父親均寫得一手好字。由於家庭文化的薰陶,他從7歲起就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當時,他家裡有很多從清代留存下來的書法字帖,這些珍貴的“寶貝”成為他學習的教材。楊昭展記得,自己10歲時就已經會書寫春聯,並用賣春聯攢下的錢交學費。進入貴嶼鎮南安國小任教,他是“四科教員”,不僅教語文、音樂,還教美術、書法。幾十年來,他經歷過貧窮困苦,也經歷過“文革十年”,但始終沒有動搖習書的恆心。白天忙於工作,一到夜晚,他便鋪開紙張,研磨筆墨,沉浸在書法世界中。

覽古今名作之精品,鑒名家成功之經驗,師古而不泥古,楊昭展在多年磨練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他說,書到無帖方為帖,法應循規守九宮。書寫每一個字,都應以九宮格為標準,適當求變求異。他在行書中夾進草書,以此增加書寫的流暢、增進氣韻,既有楷書的元素,又是行書的篇幅,偶有草書夾在其中。“既循法,又創新。只有在臨帖後懂得先師寫法的真諦,結合先天之賦自成一家,才是真正有所成。”他還說,書法講求氣韻,因此在書寫前都會打好腹稿,下筆才能毫不猶豫,運氣於毫端,讓每一個字都剛柔並濟,神采飛揚,精氣神盡在其中。楊先生邊說邊現場鋪開宣紙筆走龍蛇:只見他屏息凝神,懸肘而書,運筆有神,不一會兒,一幅行草《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便一氣呵成。細觀其字,方峻挺拔中蘊含著清新靈動,圓潤流暢而不失鋒芒。
春華秋實。楊昭展不僅斬獲全國性書法展覽的獎項,也收穫了名家的讚賞。他的草書作品曾獲得第五屆“神州杯”全國書畫藝術大賽金獎,作品入編《中國書畫名人大典》,並被主辦單位授予“中華文化傳承人”稱號。他的作品《唐詩四條屏》被釣魚台國賓館收藏。著名書畫家顧冠群稱他為“書法的傳承者”,評價其楷書“從顏繼褚、另闢蹊徑,清秀而工整,溫潤而溢彩”,其行草“既有‘二王’的風範,又有‘懷張’的韻味”。中共中央黨校原行政管理局局長、法學教授冷玉津則認為他的字“有金鹿狂奔之勢,又有美魚戲水之妙”,是“氣力與智慧的完美結合”。
一筆一划,既磨練著楊昭展的書法技藝,也涵養著他的品性心境、鍛造著他的練達智慧。“一生墨為伴、處世理隨身”,欣賞《楊昭展書法作品集》,我們品讀到的不僅是書中的氣貫長虹、率性灑脫,更有氣定神閒、寵辱不驚。他認為,平心書寫,才能氣逸神飛。六十年來,他不刻意張揚,不浮不躁,苦心造詣,在書藝之道潛心前行。就如他自作的“書法格言”:“神韻氣形、集於心靈,意境獨到、同氣連枝,超凡脫俗,自成一家。”

楊昭展書法欣賞楊昭展書法欣賞
楊昭展書法欣賞楊昭展書法欣賞
楊昭展書法欣賞楊昭展書法欣賞
楊昭展書法欣賞楊昭展書法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