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志文集

出版社: 1923—1927年就讀於嶺南大學。 1927年任中山大學助教。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山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0月1日)
叢書名: 中山大學傑出人文學者文庫
平裝: 28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306024213
條形碼: 9787306024213
產品尺寸及重量: 22.6 x 14.8 x 1.8 cm ; 422 g
ASIN: B0011AOB26

內容簡介

《楊成志文集》內容簡介:楊成志(1902—1991)民族學家、人類學家。廣東海豐人。漢族 。1923—1927年就讀於嶺南大學。1927年任中山大學助教。1928年赴滇、川交界的彝族地區 進行田野調查,是為中國較早的民族學田野考察。同年,由中山大學派往法國留學,獲人類 學院高等文憑和巴黎大學民族學博士學位。1934年參加在倫敦舉辦的首屆國際人類學民族科學大會,並宣讀論文。歷任中山大學教授及其研究院秘書長、文科研究所所長、人類學部主 任、人類學系主任和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教授兼文物室主任等職。培養了許多民族學研究人才。在民族學研究等方面著述頗豐,主要著述有:《雲南民族調查報告》、《羅羅族巫師及其經典》、《羅羅太上消災經對譯》、《廣東人民與文化》、《人類科學論集》、《廣東 北江瑤人調查報告》、《人類學與現代生活》、《海南島苗黎調查》等。曾參加《中國少數 民族分布簡圖》、《中國少數民族文字簡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舊有政制概況》及《瑤 族簡史簡志》的編寫工作。早年曾主編《民俗季刊》和“民族學刊”。
楊成志先生早年所處的學術時代,是一個大發現的時代,西北史地研究(或可以稱之為“西北史地學派”)興之於前,西南民族地區的調查與研究繼起於後,二者都是當時學術界對時局由被動式反應轉為主動式反應的表現。楊先生可以說是後一潮流的主要引領者。儘管在他的表述習慣中存在著較多的“實用主義”的甚至情緒化的語言色彩並因而招致某些微詞,但這一方面是時代使然,另一方面恰恰也是他強烈的“經世致用”理念的直率表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