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君

楊彩君是大山裡的信使。

個人介紹:

他30多歲,已經“長征”了21年。 每天,身負一二十公斤的郵包,面前,是海拔千米的大梅嶺山。
30公里山路,要走3個半小時;一雙解放鞋,一個月就要換一雙。
他叫楊彩君,江山市長台郵政支局的郵遞員。他是山里人的信使,也是親人。
3月2日,記者跟隨楊彩君,體會了一回“郵路”之艱苦。

相關事件:

21年深山走單騎

在沒有電話,也沒有公路的山村地區,來往的信件,只能靠山村郵遞員的雙腿來傳遞。
1973年勞動節出生的楊彩君,子承父業,國中畢業後,就幫骨質增生的父親跑起了深山郵路。
1992年,當了28年深山“信使”的父親退休了。楊彩君正式頂替父親,成為江山市長台郵政支局投遞組的郵遞員。
就這樣,他背著郵包,徒步行走在莽莽大山中,一走就是21個春秋。
“父親想讓我接他的班,說這是‘鐵飯碗’。”楊彩君笑著說,當初頂下這份工時,村民們是羨慕的,因為一個月的工資可以買一頭生豬,但這些年不行了,收入還趕不上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輕人。
楊彩君家住江山市長台鎮玉坑口自然村,村里只有10來戶人家,清一色的泥牆房屋。楊彩君家也和村民們一樣,一家四口至今還住在兩開間的土屋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僅有的電視機、小冰櫃還是妻子陪嫁時帶過來的。
“為補貼家用,我還種了一畝多田,糧食、蔬菜能自己解決,日子還過得去。”身材瘦小的楊彩君自信地對記者說。
“這條郵路太苦了,郵遞員的工資又低,如果有一天楊彩君不幹了,我們恐怕再也找不到人來接班。”江山市郵政局局長毛亨森告訴記者,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楊彩君卻能誠懇工作,熱情為民服務,樂觀向上地生活,從不向單位訴苦提要求。

走完一趟郵路要3個半小時

3月2日上午,記者決定隨楊彩君走一趟郵路。
上午8點,我們開車從江山縣城出發,半小時後到達楊彩君家。“不是為了等你們,平時這時候他早就爬到大梅嶺山頂了。”楊彩君的父親楊錫富說。
郵包早已整理好,但楊錫富還是有些不放心,執意幫兒子再檢查一遍,看看有沒有遺漏的信件、報紙。
楊彩君利索地翻出一雙洗得很乾淨的半新解放鞋,系好鞋帶,背起郵包從家中出發。
起初是一段平路,步行40分多鐘後,才來到大梅嶺山腳下。
楊彩君投遞第一份郵件,我則把不用帶的全留在了車上,空手上路。
山路蜿蜒崎嶇,異常陡峭,身側就是谷底,稍不小心就有墜下懸崖的危險。爬了40多分鐘後,記者早已大汗淋漓,雙腿開始乏力。楊彩君建議停下來休息一下,然後從郵包中取出礦泉水給我解渴。
山間氣溫很低,坐一會兒就會全身發冷。再上路,山路越來越陡,有的地方甚至連路都看不到了。
楊彩君說,在這深山密林里行走,經常會遇到猴子、野豬出沒。去年夏天,當他走到山腰時,突然發現前面一條胳膊粗的大蛇正朝他吐著紅信子。那天,他和大蛇對峙了兩三分鐘,最後,蛇溜進叢林中消失了。
一路上,記者不停地問楊彩君:“離山頂還有多遠?”
確實,攀爬了70分鐘後,雙腿像灌了鉛似的,再也無力提起,呼吸也難以跟上。最後,我整個人終於癱倒在地,賴著不想走了。
“休息一下吧,我背你上去。”在楊彩君連推帶拉的幫助下,11時40分許,我們終於登上大梅嶺山頂。山頂四周都是蒸騰的雲霧,地上石頭上全都濕漉漉的,連一處落座的地方都找不到。此時,肚子早已餓得咕咕叫了。
稍事休整,我們開始下山。下山的路要輕鬆許多,但也最容易出事故。半路上有個小村莊,有郵件要投遞。楊彩君把報紙遞上,村民像老熟人一樣和楊彩君聊天、打招呼。
下午1時20分,經過3個小時40分鐘的艱難跋涉,我們終於到達大梅村,午飯在當地村民石炳興家吃。

社會評價:

村民把楊彩君當親人
50開外的石炳興熱情好客,有著山里人特有的質樸,他家是外界進出大梅嶺的“接待中心”。在我們之前,當天已有3批外來客在他家用餐。
“以前是他父親當‘信使’,來來往往都在我家歇個腳,喝杯熱茶。現在,他兒子接班,跟我們家就像親戚一樣。”
“村里年輕人都把楊彩君當兄弟,長輩則把他當自己的孩子對待。”已移居江山縣城的村民周老闆告訴記者,村民下山不方便,儘管去年開始,村里已經通了水泥路,每天開通了一班公車,但村民要進城領取糧食補貼、農業補助、購買農具、交電費、買藥品等都極為不便。20多年來,大家都習慣把這些活交給好兄弟楊彩君,對他特別信任,特別放心!
“山里人多餘的現金,基本都是交給他,帶到鎮上去存的。給山外工作的孩子寫信,也交給他動筆。山外親友的來信叫他念信,有人甚至委託他寫情書。他從不嫌煩,總是熱心地幫助大家,滿足每位村民的需求。”小梅村會計廖江炳說。
楊彩君說,他深感山里人的信任,會盡力為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去年,小梅村有個姓吳的村民,把2萬元現金交給我,帶到山下郵政儲蓄銀行存起來,連收條都不要我打。”
“這是一條最苦的郵路,整個浙江,再也找不出一條這么險峻漫長的郵路了。”長台郵政支局長夏小華說,不管颳風下雨,楊彩君每天早上5點就起床吃早飯,天不亮就背著郵包摸黑出發,無論颳風下雨,即使生病負傷了,楊彩君也沒有偷懶過一天,21年來每天堅持行走在郵路上。

不畏艱險 不懼困難

2008年南方雪災期間,楊彩君行走在大梅山一處陡峭的山崖時,因腳下的解放鞋踩在冰面上打滑,一不小心掉下山崖身負重傷。面對手機無信號,前後無人煙的困境,楊彩君連滾帶爬,總算被上山狩獵的農民發現,才幸運獲救。
“肋骨都摔斷了,在醫院裡住了一個月,出院第二天就跑來我這裡,要求上班,說他想山裡的村民了,村民也惦記著他呢!”江山市郵政局局長毛亨森說,“我們本來想勸他回家休養一段時間,可怎么勸也勸不住。”
就這樣,楊彩君寒來暑往,夏天一把汗,冬天一肩霜,從一個18歲小伙子,走成了一個中年漢子。
他告訴記者,每個月都要穿爛一雙解放鞋,21年來,穿壞的鞋子可以疊成一大堆了。
毛亨森局長說,這條“楊彩君郵路”,連起山村和縣城,溝通心靈與心靈,把信息與愛,送到了百姓心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