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崇文

楊崇文(1786—1826)字升龍,是十七歲即入郡庠的毓琦公之次子,在文之胞弟。

楊崇文(1786—1826)字升龍,是十七歲即入郡庠的毓琦公之次子,在文之胞弟。
公五歲生母杜氏卒,繼母趙氏,視公如己出,自幼呵護,精心教導,以至成人。公天稟聰穎,能語即樂書字,就塾如魚得水,終日手不釋卷。未弱冠文章便小有名氣,縣應童子試取第一,有“掖縣一支筆”之美譽。及府試亦名列前茅。如此良才為窮所困,家貧不欲再考,胞兄在文以父遺命訓導,勸其繼續進取並給予經濟援助。
嘉慶十七年,二十七歲的崇文公參加院試,經宗師張公選拔,取古學第三名因入郡庠,公家雖貧學不輟,刻苦努力學業大進,翌年參加科試,又取一等第七名的優異成績,遂食廩膳(享受國家津貼)補廩生。
常言道“家貧出孝子,”公家雖貧卻事母至孝,晨昏定省甘旨無缺,孝母悌兄鄉里盡聞。自補廩生後,“舌耕筆耨”,教書育人,不說桃李滿天下,可謂秀木皆成棟。儘管又曾數次入試,曾獲一次薦卷,皆因八股取士,矢志難伸,後雖屢考上等,只因家貧,不忍再賴兄長資助,遂不復考,以期將來家道略富“進取未為晚也。”
但是人生生死難料,崇文公正當盛年,學業猛進,科第有望之際,於道光丙戌冬十二月初四日,突染暴疾,抱憾而逝,壽四十歲。惜乎!天妒英才,不佑貧儒,英年早逝,矢志未酬。但是崇文公的事母至孝,敬愛兄長,舌耕育人,矢志向上,奮鬥進取,孜孜以求的堅強的意志,是留給後世子孫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將被永遠傳頌,懷念,繼承並發揚光大。
崇文公生於清乾隆十年,歲次丙午公曆1786年,卒於道光六年歲次丙戌十二月初四日公曆1826年。妻張氏生三子,長錫介,次錫予,三錫嘏,一女適高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