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種

楊嘉種(1865~1932)別名阿苗,泉州南門外亭店村(今屬鯉城區江南鄉)人。 嘉種17歲時隨叔父孫椷往菲律賓,在當地西班牙學校讀書,後隨叔父經商。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起,楊嘉種在家鄉亭店村建造住宅,花費白銀數十萬元。

楊嘉種(1865~1932)別名阿苗,泉州南門外亭店村(今屬鯉城區江南鄉)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生於晉江縣園坂村蔡姓人家,10歲時賣給亭店村楊孫獺為長子。孫獺與其弟孫椷先後往菲律賓,在獨魯萬開設零售商店,兼收購苧麻、椰乾等土產。孫獺於30多歲去世後,商店由孫椷發展成洽成行,在宿務、樹里爻等商埠設分支行,成為擁資百萬菲幣的大商行。
嘉種17歲時隨叔父孫椷往菲律賓,在當地西班牙學校讀書,後隨叔父經商。25歲時接掌協成行,在馬尼拉那士嗎爾迓街設立洽成行總行,聘其舅父陳清源任總經理,在禮智、三描明達瑙(棉蘭偌)等地開設30多個分支行店。配運土特產銷售歐美,進口大米在菲各地銷售。並自置孫獺號、仙厘龜叻號輪船和多艘小輪船,川行菲律賓各島和越南。孫獺號不定期川行廈門—馬尼拉之間,把大量鄉親引入菲律賓。楊嘉種在馬尼拉設有寬敞的“浪邦”場所,供給往菲宗親食宿,並月發6元零用費。家鄉往菲的楊氏宗親和其他親友多為其所用,事業發展更為迅速。全盛時期,資產達1700萬元菲幣。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起,楊嘉種在家鄉亭店村建造住宅,花費白銀數十萬元。該大厝結構宏偉,木、磚、石精雕細刻各種山水人物圖案,歷時11年才建成,為閩南傳統民居代表作(現為泉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大厝落成,並為其母做60壽辰時,因他曾捐款賑濟華北水災,並托訪菲律賓的清朝大臣向慈禧太后進貢一對4尺高的紅珊瑚,受到誥封,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特賜“福”、“壽”兩匾。
楊嘉種曾長期擔任馬尼拉華僑善舉公所董事。1904年參與創辦馬尼拉中華商會,從第三屆(1906年)起,4次任該會董事、6次任司庫(該會第三把手)。1909~1911年小呂宋華僑中西學校脫離善舉公所,成立董事會,他曾捐巨款贊助,出任首屆董事總理。1911年,與菲律賓小呂宋華僑宏濟局及地方人士發起捐建泉州南門外順洲橋。因募捐的款項不足,最後由他“攬尾”。民國初年,他還曾出任泉州華僑聯合會(即泉州華僑公會)總理。
楊嘉種56歲以後,因後繼乏人,在商場劇烈競爭中,事業逐漸衰敗。1932年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