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洲精神

1、從楊善洲出生、成長的時代看其精神的形成。 2、從所受的教育、工作的環境來看楊善洲精神的形成。 3、從現時代的需要來看楊善洲精神的形成。

什麼是楊善洲精神

1、實事求是,求實務實的精神。
2、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的精神。
3、尊重民眾,重諾守信的精神。
4、甘於清貧,艱苦奮鬥的精神。
5、堅持原則,慎用權力的精神。
6、胸懷全局,勤奮敬業的精神。

楊善洲精神的形成及意義

任何精神都是時代的產物,楊善洲精神一方面是其出生、成長時代的產物。研究楊善洲精神必須系統研究楊善洲同志出生、成長的時代、所受的教育、工作的環境等因素,分析總結楊善洲精神產生的基本前提、主要條件、歷史過程、主要內容,深入挖掘楊善洲同志成長、成才中體現出來的內在精神;另一方面,時代的需要是楊善洲精神產生的現實條件,研究楊善洲精神還必須分析當今時代的基本特徵和現實需要,楊善洲精神之所以在今天而不是在他生活的時代引起人們的關注,就是因為我們的時代特別需要楊善洲精神,這種精神在今天特別能夠引起人們精神上的共鳴。
1、從楊善洲出生、成長的時代看其精神的形成。
“楊善洲(1927—2010),男,漢族,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參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楊善洲出生和成長的時代來看,1927年中國共產黨開始建立獨立的革命武裝,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開始長征,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942年滇西抗戰,1950年雲南解放。楊善洲出生和成長的年代,正是中國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也是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出生和成長的人,都能夠感受急劇變化的時代,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偉大,對中國共產黨懷著崇敬和感激,楊善洲同志剛剛參加工作不久就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正是這種情感的極好寫證。而楊善洲同志參加工作以後,在黨的關懷下一步步成長,由一個做過9年石匠的農民,到區、縣主要領導,到最後擔任地委領導。可以說,是黨培養了楊善洲,是時代造就了楊善洲,錘鍊了楊善洲精神。因此,楊善洲對黨充滿了真摯的情感,儘管擔任黨的中高級幹部,但他依然保持著淳樸的農民本色。他說;“我出來工作,就是抱著對共產黨的感激之情出來的。共產黨的遠大目標,就是要使我們的整個民族都富裕起來。”“不要總想著人民、黨對不起自己,多想一想我們的工作,做得怎么樣,有沒有對不起黨和人民的地方。”“現在我們工作、生活有這么好的條件,都是老一輩革命者們用鮮血、生命換來的。這一點千萬不能忘記,還要世世代代傳下去,中國發展鞏固才有希望。”作為一個農民出身的幹部,他“從小就深深地體味到身為一個農民的諸多難處。因此他處處從農民的角度去理解農民,從農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樣‘為民’,並從農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樣‘為官’,這使他與父老鄉親始終保持著一種水乳交融的緊密聯繫。”他一直認為,與農民民眾一起勞動是了解基層、了解農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農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況最真實。從思想和情感來看,楊善洲同志對黨、對農村和農民懷著有樸素真摯的感情,畢生對黨心存感激,對農民心存關愛。這是楊善洲精神產生的心理和情感基礎。
2、從所受的教育、工作的環境來看楊善洲精神的形成。
楊善洲同志出身貧寒,1934年至1940年,一邊在私塾讀書一邊種地供養家裡人生活。由於學習認真,成績好,老師很喜歡。1956年6月至1962年12月,先後任保山縣委副書記、縣委書記處書記,保山縣副縣長。期間在中央第七期黨校學習兩年,在中共四川省委工農幹部學校中級部國中學習兩年,獲國中畢業學歷。可以說,他是一個典型的工農幹部,從1951年參加革命工作,30歲擔任縣級領導,39歲擔任地委副書記,50歲擔任地委書記,在地方黨委部門工作40多年,他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平民幹部本色。從所受的教育和工作環境來看,他一方面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長期在黨的教育下成長,主要的工作是做黨委部門的工作,黨的宗旨和理想信念深深地銘刻在他的心中。他做人做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和黨的宗旨的影響,一生都在踐行“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人生信念,隨時隨地都不會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楊善洲說:“我只是在盡一名黨員的職責,只要活著,我就有義務和責任幫民眾辦實事。” “實在乾不動了,只好把林場交還給國家,但這不是說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還是要接著幫老百姓辦,共產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可以說,楊善洲精神是他所受的教育和工作環境的產物。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構成了其精神的主要理論來源。
3、從現時代的需要來看楊善洲精神的形成。
當今時代是一個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隨著幹部隊伍新老交替步伐的加快,一些黨員領導幹部黨性鍛鍊不夠、黨性不強的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少數黨員幹部作風不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比較突出,奢侈浪費、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極少數黨員幹部甚至放棄黨性原則,理想信念動搖,陷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泥坑。社會上物慾橫流,金錢拜物教盛行,各種高尚精神被淹沒在追逐物質利益的喧囂中。然而,任何一個正常的社會都是需要精神的,楊善洲精神有如一縷清風滌盪人們的靈魂,使人們看到了樸素、看到了高尚、看到了精神的力量。全國有千千萬萬個人聽了楊善洲事跡後都感動的落淚,都引起深深地反思,“楊善洲帶給了我們久違的心靈感動!”“楊善洲身上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寬廣胸襟,永遠艱苦奮鬥、永遠嚴格自律!”“共產黨員就應該是楊善洲這樣的!”“我們應該追隨他,去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人們仿佛都從楊善洲身上看到了自己那久違的另一面,精神的、脫俗的另一個自我。楊善洲生活很艱苦,但精神很健全、很快樂,而很多當代人生活很舒服,但精神很緊張、很壓抑、很痛苦。因此,楊善洲精神在當代社會彌足珍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