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姓

椿姓源於植物,出自長齡樹木,屬於以良好祝願為氏。在典籍《莊子·逍遙遊》中記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古人以“椿”有壽考之徵,所以世稱父親為“椿庭”,稱長壽為“椿齡”,稱雙親在堂為“椿萱並茂”等,因有人引為良好祝願,為孩子取氏為椿,稱椿氏。

椿[椿、,讀音作chūn(ㄔㄨㄣ)]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植物,出自長齡樹木,屬於以良好祝願為氏。
椿,古代指一種長壽樹木,歷數千年仍枝葉茂盛,一如永春,因此稱其為椿。原始的椿字,並非專指今天屬楝科落葉喬木的香椿樹,而是泛指所有的長齡樹種。
在典籍《莊子·逍遙遊》中記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古人以“椿”有壽考之徵,所以世稱父親為“椿庭”,稱長壽為“椿齡”,稱雙親在堂為“椿萱並茂”等,因有人引為良好祝願,為孩子取氏為椿,稱椿氏。
第二個淵源:源於己姓,出自金國末期大名府將軍蘇椿之後裔,屬於避難改姓為氏。
蘇椿,公元?~1225年,河北大名人。著名金國將領。
金國末期,河北大名府南樂人楊鐵槍聚眾保鄉里。蒙古大軍攻略河朔進地區時,楊鐵槍迎戰,已經投靠蒙古的原楊鐵槍屬下大名南樂人王珍率蒙軍前往彈壓,楊鐵槍戰死,眾人推舉蘇椿代領其眾。後蘇椿為避免鄉里受蒙古殺戮,亦降於蒙古。
不久,南宋大將彭義斌進擊大名府,蘇椿出戰不利,遂又降於南宋,彭義斌遂據大名。當時王珍棄其家,從小道還歸蒙軍中,成吉思汗之侄蒙軍主帥按只吉歹大王嘉其誠心歸附,收為義子。後王珍帶領蒙古大將速魯忽率蒙軍擊退南宋軍彭義斌部,蘇椿再交出大名府投降,並歸還了王珍之妻。
後蘇椿屬下將士不滿蒙古軍殘暴,意圖反叛。此事不密,被王珍察覺,與駐紮河北的蒙軍元帥梁仲搶先發兵進攻蘇椿,蘇椿不敵,開南門遁往汴梁地區(今河南開封)。後蒙軍假意原諒了蘇椿,安置其到許州(今河南許昌)駐守。蘇椿上當,於南宋理宗寶慶元年(金哀宗正大二年,成吉思汗二十年,公元1225年)農曆9月率部到許州,一到即被擒殺。
蘇椿的後裔子嗣,痛悼先祖之亡,又要躲避蒙古軍追殺,便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椿氏,世代相傳至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