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補光燈

植物補光燈

植物補光燈是依照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根據植物利用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的原理,使用燈光代替太陽光來提供植物生長發育所需光源的一種燈具。

基本信息

補光必要性

光照與作物的生長有密切的關係。最大限度的捕捉光能,充分發揮植物光合作用的潛力,將直接關係到農業生產的效益。近年來由於市場需求的推動,普遍採用溫室大棚生產反季節花卉、瓜果、蔬菜等,由於冬春兩季日照時間短,作物生長緩慢,產量低,因此急需進行補光;中國北方大部分地處亞洲東部,屬溫帶季風型氣候。在冬春季節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的影響,有時由於冷暖氣流的交匯融合而形成雨雪。出現少則1—3 天的低溫寡照,多則7 至8 天連陰寡照天氣。據近50年來北京地區資料統計,這種長期連陰寡照的天氣出現幾率為20%左右,近10年來為40%,近3年出現2次,為60% 以上。這就是說北京冬春連陰寡照災害呈日趨嚴重之勢,已成為冬春季保護地生產的重大災害性天氣。直接威脅以日光溫室為代表的保護地生產,其表現為:

(1) 光照強度低於其補償點時有機物質的消耗多於積累,植株乾質量下降,甚至死亡。即使在弱光的條件下植株的生長也表現衰弱、出現徒長現象。

作物 種類 溫室 茄子 倌溪 蜜柑 福羅斯特臍橙 紅豆杉 中育一號西瓜 黃瓜 扁桃
光補 償點 20-70 20-40 65 80-150 120 20 23 55

(2) 影響開花結果。茄果類、瓜類蔬菜對光照時間與強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如西瓜光照時間少於11小時則幼果全部脫落。對光照強度要求中等的蔬菜如豌豆、菜豆、芹菜、蘿蔔、蔥等。對光照強度要求較弱的蔬菜如萵苣、菠菜、茼蒿、姜等這類蔬菜要求光強較低。在北京地區日光溫室內生產茄果類蔬菜,即使在晴天情況下,由於有塑膠棚幕的削減作用其光照強度也不能達到光飽和點,但可達到光補償點以上(這也是日光溫室生產的茄果類蔬菜味道偏淡的原因)。若在多雲和陰天情況下,光照則更顯不足,光照強度不夠,光照時間又短,達不到補償點。因而出現光合效率急劇下降,乾物質積累迅速減少,病害快速增加的情況,損失已成定局。

(3) 對連陰寡照災害程度的劃分, 根據研究和生產實踐的總結,一般我們將災害劃分為3級。1。輕級:連續3 天無日照; 或連陰4 天中有3 天無日照,此時黃瓜、番茄、大椒等疫病、霜霉病開始出現。2。中級:連續4—7 天無日照;或日照時數<3 h連續7 天以上;或1月內出現2次輕級寡照,此時黃瓜、番茄、大椒等病害普遍發生,但通過藥劑防治等措施尚可控制。3。重級連續陰天≥8 天;或日照時數<3 h連續10 天以上; 或1月內出現2次中級寡照,此時已10% 一20% 病害難以控制,大部出現減產, 並繼續發展。

發展狀況

最近幾年隨著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國內溫室發展很快,其原因是:(1)國內為搞活花卉、瓜果和作物市場,採用溫室生產反季節作物;(2)水稻及其它果實類蔬菜的春季育苗;(3)人工控制作物生長條件的高科技型植物工廠,實現無土栽培,綠色食品等的生態農業發展的需要等。

與此同時,世界各國也普遍採用現代化溫室,通過創造適宜作物生長的條件,來增加產量。荷蘭已建成1.1億m的玻璃溫室,占全世界問世總面積的四分之一,農業出口額居世界第三位,取得明顯的增產效益,如溫室內辣椒的單產量達30kg/m,番茄單產量達60—70 kg/m。美國在洛杉磯的聖波拉興建了一座“樹苗工廠”,採用生物工程手段,用單個細胞培育果樹苗木,實現了大規模產業化。目前,已開發國家的蔬菜、水果和花卉等高附加值農產品主要由溫室大棚供應,採用溫室大棚栽培的高效農業是現代農業的一個必然趨勢。

哈爾濱工程大學紅外研究所一直致力於溫室大棚用高效節能補光系統的研究工作,並終於研製出HGH-高效節能溫室稀土補光燈,填補了國家空白,解決了溫室反季節作物栽培中的一個關鍵性的問題,為發展我國現代化農業做出了貢獻,被科技部等四部委評為2005年國家重點新產品 。

近年來,LED植物補光燈發展較快,主要以紅藍LED燈珠組成,以深圳等地企業為代表,但LED紅藍組合的粉光LED植物補光燈,顯色性低,不利於保護人的視力,特別不適合套用於生態園酒店的植物補光.

目前,國內的科技公司已經開發一種可以模擬太陽光不同時間段色溫變化的全光譜燈,早晨光色為暖光,中午為白光,傍晚是暖光色,這樣,在植物補光過程中,可以模擬太陽光的色溫變化,充為的使植物吸收不同波長的光照,利於植物生長,並且全光譜燈中具有紫外和遠紅外光譜,利於提升植物糖分,提升口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