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蟲情報

植物病蟲情報是植保部門病蟲測報人員辛勤勞動的成果。它的作用,概括地說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為政府部門指揮決策病蟲災害防治和農技部門指導病蟲防治提供科學依據;二是為廣大農民科學防治病蟲害提供參謀;三是為植保科研、生產、行銷單位(企業)提供參考。

情報的格式

1、情報的文頭眉首應包括名稱、期數序列、單位名稱、日期、簽發人、情報名稱

2、長期情報的寫作格式和要求

對主要病蟲一定要全面分析預測,預報的五個重點缺一不可,即發生程度、發生面積、發生期、發生地、發生原因。(在分析原因時一定要和歷年進行比較),重要病蟲要分級數進行預報。

3、中短期情報的寫作格式和要求

普查調查情報的要素:調查時間、病蟲生育階段、普查面積、代表覆射面積、抽樣點數、有病蟲樣點數、該病蟲的各項指標、天敵情況、重點發生區作物情況、預報發生程度、發生面積、發生期、發生地點

定點系統調查情報的要素:調查時間、病蟲生育階段、該病蟲的各項指標、和前次系統調查比較、和歷年同期比較、預報發生期、發生量、發生地點

階段性小節情報的要素:在病蟲發生的一定階段性,如:棉鈴蟲發生的各代次之間、棉蚜苗、伏蚜等病蟲發生的階段性之間要進行小節,對病蟲發生情況做一回顧,對自己預報的準確率也給以交代,小節中也應包括發生程度、發生面積、發生期、發生地、預報準確率回顧,下階段病蟲發生情況預測。

撰寫情報要求

1、 要寫好情報的基礎就是搞好調查,調查的依據是要根據國家技術監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主要農作物病蟲測報調查規範》

2、情報的書寫要清晰明了,讓人一幕瞭然

3、即不能沒有調查依據,也不能將調查數據簡單羅列,要有依據、有分析、有匯總、有對策。

4、可以利用現在計算機軟體進行一些表格、圖表等的描述,增加情報的可看性。

情報問題

1 、調查中出現的問題。

⑴最基本的調查根本就沒有開展

⑵調查方法不對,調查田塊及調查部位不正確

⑶系統調查選點不對,不能代表當地的情況。

⑷調查時間不連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⑸調查工作開展不全面,調查對象太單一,如:調查棉鈴蟲就只調查害蟲,沒有對天敵和寄主作物進行調查

2、 撰寫中出現的問題

⑴過於簡單,看完後給人沒有綜合印象,如:“全縣普查有蟲株率5%,百株蟲量3頭。”

⑵沒有普查的點數,沒有普查代表面積,沒有重點發生地點。

⑶把調查數據簡單的羅列,沒有任何匯總分析

⑷只有實況,沒有預測

⑸長期預報只有發生程度,沒有發生量和發生時間;中短期預報,只預報發生時間,不預報發生量和發生程度及發生地點。

抽樣調查

1、明確調查目的植保抽樣調查主要目的是開展病蟲預測預報和進行病蟲綜合治理。根據調查目的不同,可分為系統調查和病蟲普查。前者主要是監測病蟲種群的消長動態,預測病蟲發生期、發生量,後者主要是為開展病蟲防治提供決策依據。

2、常用抽樣調查方法很多。但在植保工作中,套用較多的是系統抽樣和分層抽樣。系統抽樣又叫等距抽樣。如田間調查的對角線取樣、5點取樣等。該方法帶有主觀性,它未充分體現隨機原則,但當我們對病蟲的田間分布規律有所認識時,採用這種方法比較節省人力和時間,又便於實施,因此較常用。但是要注意克服主觀因素帶來的誤差。分層抽樣是目前套用得最多的一種抽樣調查方法,儘管有時我們還未意識到。例如調查某一地區病蟲發生量或病蟲定點系統觀察,都是先根據整個區域的概況,將各個田塊按某種重要特徵劃分為幾個類型(分層抽樣的層),再在每個層里按隨機或系統抽樣方法調查。採用這種方法需要在設計抽樣調查方案前,把握好每個層的權重,並根據權重比例分配每個層的抽樣數量,在抽樣結果統計匯總時,按層計算加權平均值。

3、抽樣調查方案設計根據調查目的,採用適當的抽樣方法。對被調查對象,即一種或幾種病蟲的調查項目製成表格。表格要滿足調查結果對精度、可靠性,以及業務規定的精度要求,並對田間調查實際操作、人員及所需儀器設備費用等均應闡述清楚。

農作物病蟲抽樣調查,還要考慮病蟲在田間的分布狀況(空間分布型),根據病蟲在田間的分布特點,有5點取樣、對角線取樣、棋盤式取樣、平行線取樣和"Z"字取樣等方法。在植保調查工作中,一般採用的是5點取樣和平行線取樣兩種方式:當病蟲的分布比較均勻(隨機分布)時,農作物病蟲普查或田間試驗一般採用5點取樣;而當病蟲分布呈不均勻核心分布時,或病蟲系統定點觀察一般採用平行線取樣。

取樣單位和數量要根據病蟲在田間分布的均勻程度和種群密度大小確定。病蟲分布均勻,或病蟲種群密度較大時,取樣點可適當少些;在調查時間、人力許可時應儘可能多取一些樣。在檢查害蟲發育進度時,檢查總蟲數不能過少,如幼蟲和蛹,活蟲數要在30頭以

上。

總之,調查方案應該做到:(1)完善、周密,準備好調查表格;(2)理論聯繫實際,且具可操作性;(3)防止主觀片面性,應全面系統地考慮問題。

4、實施抽樣調查調查實施是根據調查方案,運用各種科學的調查方法,有計畫、有組織地對被調查對象蒐集資料的過程。抽樣調查要求準確、及時和完整。準確,就是如實地反映客觀實際,這是保證調查資料質量的首要環節;及時,即要求在調查方案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因為調查對象是生物(病蟲),它們是一些有生命的物體,在不斷地繁殖、死亡。因此,不能將調查時間拖得太久,只能在某一時刻對其數量。質量進行估計,這樣才有較高的準確率;完整性是指調查單位不重複、不遺漏,所列調查項目的資料收集齊全。若調查資料殘缺不全,就不可能反映所研究對象的全貌,也不便於對地區之間的分析比較。此外,如有新手參加或調查人員較多,必須就作物病蟲害嚴重度分級標準、表格填寫、工具使用等內容進行培訓,務求調查標準一致。

5、原始數據整理、匯總抽樣調查所獲得的資料都是一個個樣本數據,要反映被調查對象的特徵,必須及時對抽樣調查所獲得的原始資料進行整理、匯總,將大量的原始資料轉化為反映總體的基本統計指標。數據整理匯總時要注意核實表格中項目是否填全,有漏填的要對填報人進行查詢,及時補上所漏項目;審核數值是否有錯或有假,以便及時更正。抽樣調查所獲得的數據是植保科學的寶貴財富,是提高植保水平的基礎。因此,對資料要科學地整理分類,編目造冊,專櫃存放,保證資料的完整和安全。有條件的地方可採用計算機進行管理。

數據描述表達

數據的描述和表達的目的是將抽樣調查所得的核心內容用簡潔的方式表達出來。有時需要計算一些簡單的統計量,如平均值、標準差等;有時需要列出表格、作出圖形,以便反映數據的綜合特徵、變化趨勢,揭示數據的內在聯繫。

1、且數據平均水平和波動幅度的表達目前,在數據描述和表達方面,常常只給出一個平均數是不夠的。為完整地表達病蟲數量特徵,在總結報告或科研論文中,一般要養成採用以平均值±標準差的形式來表達的習慣,並列出抽樣樣本數量,這樣才能更好地反映病蟲數量的一般水平和波動範圍。如果僅列出一個平均值,並不能反映出病蟲數量特徵的全貌。因為病蟲數量在不同地區、不同田塊之間總是有波動的。用抽樣所得數據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來表達數據波動幅度,因易受個別極端值影響,也是不可取的。

2、統計圖繪製的要求統計圖的繪製,可藉助計算機軟體進行。如 Excel電子表格。 DPS數據處理系統都有較強的統計圖的繪製功能。

在繪製統計圖時,要注意:l)根據資料性質和分析目的,選用不同圖形類型。圖的類型一般有直方圖、折線圖、圓餅圖、散點圖及三維曲面圖等;2)圖中標題要能扼要地說明統計圖中的內容,時間或地點,放在圖的下部中央。圖的縱軸、橫軸應有標目,標目應註明單位; 3)統計圖的尺度必須等距或有一定規律性(如對數尺度),並標明數值。橫軸尺度自左到右、縱軸自下而上,數值一律從小到大;縱軸尺度一般從0開始;4)圖中不同線條或顏色代表不同的內容時,要用圖例來說明。

1情報的格式和要求
1.1情報的文頭眉首應包括名稱、期數序列、單位名稱、日期、簽發人、情報名稱
1.2長期情報的寫作格式和要求
對主要病蟲一定要全面分析預測,預報的五個重點缺一不可,即發生程度、發生面積、發生期、發生地、發生原因。(在分析原因時一定要和歷年進行比較),重要病蟲要分級數進行預報。
1.3中短期情報的寫作格式和要求
普查調查情報的要素:調查時間、病蟲生育階段、普查面積、代表覆射面積、抽樣點數、有病蟲樣點數、該病蟲的各項指標、天敵情況、重點發生區作物情況、預報發生程度、發生面積、發生期、發生地點
定點系統調查情報的要素:調查時間、病蟲生育階段、該病蟲的各項指標、和前次系統調查比較、和歷年同期比較、預報發生期、發生量、發生地點
階段性小節情報的要素:在病蟲發生的一定階段性,如:棉鈴蟲發生的各代次之間、棉蚜苗、伏蚜等病蟲發生的階段性之間要進行小節,對病蟲發生情況做一回顧,對自己預報的準確率也給以交代,小節中也應包括發生程度、發生面積、發生期、發生地、預報準確率回顧,下階段病蟲發生情況預測。
2撰寫情報的幾點要求
2.1 要寫好情報的基礎就是搞好調查,調查的依據是要根據國家技術監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主要農作物病蟲測報調查規範》
2.2情報的書寫要清晰明了,讓人一幕瞭然
2.3即不能沒有調查依據,也不能將調查數據簡單羅列,要有依據、有分析、有匯總、有對策。
2.4可以利用現在計算機軟體進行一些表格、圖表等的描述,增加情報的可看性。
3情報中出現的問題
3.1 調查中出現的問題。
3.1.1最基本的調查根本就沒有開展
3.1.2調查方法不對,調查田塊及調查部位不正確
3.1.3系統調查選點不對,不能代表當地的情況。
3.1.4調查時間不連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3.1.5調查工作開展不全面,調查對象太單一,如:調查棉鈴蟲就只調查害蟲,沒有對天敵和寄主作物進行調查
3.2 撰寫中出現的問題
3.2.1過於簡單,看完後給人沒有綜合印象,如:“全縣普查有蟲株率5%,百株蟲量3頭。”
3.2.2 沒有普查的點數,沒有普查代表面積,沒有重點發生地點。
3.2.3把調查數據簡單的羅列,沒有任何匯總分析
3.2.4 只有實況,沒有預測
3.2.5長期預報只有發生程度,沒有發生量和發生時間;中短期預報,只預報發生時間,不預報發生量和發生程度及發生地點。
3.2.6從不做階段性小節和總計,病蟲害發生的階段性沒有小節,更沒有對自己預測結果的回測。
4抽樣調查
4.1明確調查目的植保抽樣調查主要目的是開展病蟲預測預報和進行病蟲綜合治理。根據調查目的不同,可分為系統調查和病蟲普查。前者主要是監測病蟲種群的消長動態,預測病蟲發生期、發生量,後者主要是為開展病蟲防治提供決策依據。
4.2常用抽樣調查方法很多。但在植保工作中,套用較多的是系統抽樣和分層抽樣。系統抽樣又叫等距抽樣。如田間調查的對角線取樣、5點取樣等。該方法帶有主觀性,它未充分體現隨機原則,但當我們對病蟲的田間分布規律有所認識時,採用這種方法比較節省人力和時間,又便於實施,因此較常用。但是要注意克服主觀因素帶來的誤差。分層抽樣是目前套用得最多的一種抽樣調查方法,儘管有時我們還未意識到。例如調查某一地區病蟲發生量或病蟲定點系統觀察,都是先根據整個區域的概況,將各個田塊按某種重要特徵劃分為幾個類型(分層抽樣的層),再在每個層里按隨機或系統抽樣方法調查。採用這種方法需要在設計抽樣調查方案前,把握好每個層的權重,並根據權重比例分配每個層的抽樣數量,在抽樣結果統計匯總時,按層計算加權平均值。
4.3抽樣調查方案設計根據調查目的,採用適當的抽樣方法。對被調查對象,即一種或幾種病蟲的調查項目製成表格。表格要滿足調查結果對精度、可靠性,以及業務規定的精度要求,並對田間調查實際操作、人員及所需儀器設備費用等均應闡述清楚。
農作物病蟲抽樣調查,還要考慮病蟲在田間的分布狀況(空間分布型),根據病蟲在田間的分布特點,有5點取樣、對角線取樣、棋盤式取樣、平行線取樣和"Z"字取樣等方法。在植保調查工作中,一般採用的是5點取樣和平行線取樣兩種方式:當病蟲的分布比較均勻(隨機分布)時,農作物病蟲普查或田間試驗一般採用5點取樣;而當病蟲分布呈不均勻核心分布時,或病蟲系統定點觀察一般採用平行線取樣。
取樣單位和數量要根據病蟲在田間分布的均勻程度和種群密度大小確定。病蟲分布均勻,或病蟲種群密度較大時,取樣點可適當少些;在調查時間、人力許可時應儘可能多取一些樣。在檢查害蟲發育進度時,檢查總蟲數不能過少,如幼蟲和蛹,活蟲數要在30頭以
上。
總之,調查方案應該做到:(1)完善、周密,準備好調查表格;(2)理論聯繫實際,且具可操作性;(3)防止主觀片面性,應全面系統地考慮問題。
4.4實施抽樣調查調查實施是根據調查方案,運用各種科學的調查方法,有計畫、有組織地對被調查對象蒐集資料的過程。抽樣調查要求準確、及時和完整。準確,就是如實地反映客觀實際,這是保證調查資料質量的首要環節;及時,即要求在調查方案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因為調查對象是生物(病蟲),它們是一些有生命的物體,在不斷地繁殖、死亡。因此,不能將調查時間拖得太久,只能在某一時刻對其數量。質量進行估計,這樣才有較高的準確率;完整性是指調查單位不重複、不遺漏,所列調查項目的資料收集齊全。若調查資料殘缺不全,就不可能反映所研究對象的全貌,也不便於對地區之間的分析比較。此外,如有新手參加或調查人員較多,必須就作物病蟲害嚴重度分級標準、表格填寫、工具使用等內容進行培訓,務求調查標準一致。
4.5原始數據整理、匯總抽樣調查所獲得的資料都是一個個樣本數據,要反映被調查對象的特徵,必須及時對抽樣調查所獲得的原始資料進行整理、匯總,將大量的原始資料轉化為反映總體的基本統計指標。數據整理匯總時要注意核實表格中項目是否填全,有漏填的要對填報人進行查詢,及時補上所漏項目;審核數值是否有錯或有假,以便及時更正。抽樣調查所獲得的數據是植保科學的寶貴財富,是提高植保水平的基礎。因此,對資料要科學地整理分類,編目造冊,專櫃存放,保證資料的完整和安全。有條件的地方可採用計算機進行管理。
5數據資料描述和表達
數據的描述和表達的目的是將抽樣調查所得的核心內容用簡潔的方式表達出來。有時需要計算一些簡單的統計量,如平均值、標準差等;有時需要列出表格、作出圖形,以便反映數據的綜合特徵、變化趨勢,揭示數據的內在聯繫。
5.1且數據平均水平和波動幅度的表達目前,在數據描述和表達方面,常常只給出一個平均數是不夠的。為完整地表達病蟲數量特徵,在總結報告或科研論文中,一般要養成採用以平均值±標準差的形式來表達的習慣,並列出抽樣樣本數量,這樣才能更好地反映病蟲數量的一般水平和波動範圍。如果僅列出一個平均值,並不能反映出病蟲數量特徵的全貌。因為病蟲數量在不同地區、不同田塊之間總是有波動的。用抽樣所得數據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來表達數據波動幅度,因易受個別極端值影響,也是不可取的。
5.2統計圖繪製的要求統計圖的繪製,可藉助計算機軟體進行。如 Excel電子表格。 DPS數據處理系統都有較強的統計圖的繪製功能。
在繪製統計圖時,要注意:l)根據資料性質和分析目的,選用不同圖形類型。圖的類型一般有直方圖、折線圖、圓餅圖、散點圖及三維曲面圖等;2)圖中標題要能扼要地說明統計圖中的內容,時間或地點,放在圖的下部中央。圖的縱軸、橫軸應有標目,標目應註明單位; 3)統計圖的尺度必須等距或有一定規律性(如對數尺度),並標明數值。橫軸尺度自左到右、縱軸自下而上,數值一律從小到大;縱軸尺度一般從0開始;4)圖中不同線條或顏色代表不同的內容時,要用圖例來說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