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飛色舞

第一折 《梅蘭芳》(Mei 《無極》(The

《梅飛色舞》簡介

《梅飛色舞》 陳凱歌/著
鳳凰出版社出版(2009.01)
書號:9787807292371
本書是目前唯一由導演和劇組授權的電影配套書。
《梅蘭芳》導演陳凱歌唯一授權圖書,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的心靈史。
如何與恐懼共處,如何突圍被綁架的人生?《梅飛色舞》揭秘華語巨片《梅蘭芳》未公開的真相,黎明、章子怡、孫紅雷、陳紅拍攝心路。陳凱歌、嚴歌苓劇本創作實錄。
《梅飛色舞》中,導演陳凱歌完全沒帶著任何枷鎖和顧忌,用優雅而華麗的文筆講述了拍攝《梅蘭芳》三年中的心路歷程,這無疑是這位電影大師與梅蘭芳這位京劇大師的跨時空的心靈對話。《梅蘭芳》被專家認為是近五年來最有文化感和思想深度的大片,而電影畢竟由於受到種種限制,未能完全表達創作者對梅蘭芳這個人物的理解,而《梅飛色舞》可謂完全擺脫了這種束縛,陳凱歌在文字的世界裡盡情講述著關於尊嚴和人生的真相。
在這本書中,陳凱歌試圖以個人感受向讀者展示自己創作《梅蘭芳》的初衷、如何將梅蘭芳這位一代宗師還原成活生生的銀幕形象,對老北京、舊時代的掌故經典亦信手拈來。
此外,本書還收錄了《梅蘭芳》最初的故事版本,陳凱歌與著名作家嚴歌苓創作劇本實錄,以及從未向外界公布過的美術圖稿、筆記等。陳凱歌不僅講述了他眼裡的梅蘭芳,更是講述了中國人的精神,中國人品格的力量。“中國能在過去一百五十年間所經受的苦難中堅持下來,是因為中國人品格中的堅韌,而這個堅韌在梅蘭芳先生身上得到了驗證。”

《梅飛色舞》目錄

自序
梅飛色舞
第一折 隔世胭脂
第二折 雲和堂
第三折 煙視媚行者
第四折 一枝紅梅帶雪來
第五折 梅蘭芳的崛起
第六折 醉酒與另姬
第七折 東洋西洋盡得梅
第八折 天兼之(魚喜)
第九折 毀譽交加
第十折 曉夢幽梅
第十一折 和光同塵 
踏雪尋梅
第一折 暖 邱梅結情
第二折 戀 梅孟相知
第三折 別 梅孟離散
第四折 “大” 《霸王別姬》與《梅蘭芳?
第五折 同 梅的“恐懼”與孟的“不怕”
第六折 異 邱梅分歧
第七折 成 恐懼到無有恐俱
第八折 抗 梅的忍術
煮酒論梅
第一折 凡人
第二折 運命
第三折 孤單
第四折 尊嚴
第五折 生涯
第六折 枷鎖
第七折 輸贏
第八折 傳統
第九折 抵抗
第十折 選角
第十一折 悲喜
梅蘭 芬芳
第一折 黎明 梅蘭芳(成年)
第二折 章子怡 孟小冬
第三折 孫紅雷 邱如白
第四折 陳紅 福芝芳(成年)
第五折 王學圻 十三燕
第七折 余少群 梅蘭芳(青年)
第八折 英達 馮子光
第九折 服裝闡述 服裝設計 陳同勛
初錄
電影《梅蘭芳》之最初
對白摘錄
電影《梅蘭芳》的戲中戲
電影《梅蘭芳》主要工作演職人員表
陳凱歌作品年表

《梅飛色舞》線上閱讀

http://tieba.baidu.com/f?kz=522284429

作者陳凱歌簡介

陳凱歌,美籍華裔著名電影導演,原名陳皚鴿,祖籍福建長樂,1952年8月12日生於北京。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至今仍為惟一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的華人導演。在第47屆希臘塞薩洛尼基電影節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陳凱歌出身於藝術家庭,其父是著名導演陳懷皚。少年時期經歷過文革和插隊。國中畢業後到雲南省西雙版納農墾局當工人。1970年,陳凱歌參軍1974年復員轉業1976年到北京電影洗印廠工作。1978年,陳凱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2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 ,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1984年 ,他執導的《黃土地》,以其突破性的電影語言,對中國電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並為中國第五代導演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主要電影有《大閱兵》、《孩子王》、《邊走邊唱》、《霸王別姬》、《風月》、《荊軻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
陳凱歌前妻是洪晃,現任妻子為著名演員陳紅。
《黃土地》僅僅把故事當作外殼,它通過逾時空的開拓,抒發了作者對土地、對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在攝影、色彩、造型、構圖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又無不內蘊深意。《黃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與人物的三者統一,以敘事因素、隱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統一,表現了陝西高原古樸、蒼涼、深厚的民風,表達了創作者對民族特性、農民命運的思考。影片獲1985年金雞獎最佳攝影獎;獲1985年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等6項國際獎。90年代,陳凱歌拍出大異於以往風格的《霸王別姬》。影片藉助於幾位京劇演員人生、命運的曲折展現對人的生存理想與現實存在著的永恆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與闡釋。影片因其嫻熟的藝術技巧及內蘊的豐厚的東方化的人文主題獲法國第4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等8項國際獎。說到陳凱歌,他的夫人陳紅有點動情:“可以說陳凱歌把人生中最精彩的東西都給了電影。我記得他以前拍《刺秦》的時候,像一個苦行僧,背負了太重的歷史感、使命感,悲天憫人。但是他拍《無極》的時候我覺得他很快樂,他的人生觀有變化了。”陳凱歌的成就,首先在於其高度的人文精神,對人的本體與人的生存狀態的關注。他善於剖析歷史和傳統的重負對人精神的制約與影響,展現人的複雜性,同時,針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點。他的影片充滿了對更和諧、更明智的人類生存狀態的關切與響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紮實的藝術功力,表達強烈的人文意識和美學追求,並調動多種電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電影風格。、
【作為導演】
《梅蘭芳》(Mei Lan Fang,2008年)
《每人一部電影》(2007年),為慶祝坎城電影節60周年,組委會邀35位與坎城有聯繫的世界知名導演,各拍一支約3分鐘的電影短片,表達他們心中對於電影院的感受與感情。
《無極》(The Promise,2005年)
殺死你的溫柔》(Killing Me Softly,2002年),陳凱歌進軍好萊塢的一部外語片
《和你在一起》(Together,2002年)
《蝶舞天涯》 (Die wu tian ya,2002年)
《十分鐘年華老去》 (Ten Minutes Older,2002年),芬蘭/ 德國/ 荷蘭/ 西班牙/ 英國/ 中國,15位導演、15部短片,2002年坎城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影片
《荊軻刺秦王》(The Emperor and the Assassin,1999年)
坎城國際電影節競賽片及技術大獎(屠居華
《風月》(Temptress Moon,1996年)
坎城國際電影節競賽片
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女主角提名
《霸王別姬》(Farewell My concubine,1993年)
作為演員
和你在一起 Together (2002)
大宅門 (2001) ..... 府衙差官
荊軻刺秦王 The Emperor and the Assassin (1999)
男生女相:中國電影之性別 Yang ± Yin: Gender in Chinese Cinema (1996)
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1987)
【書籍作品】
少年凱歌
《我們都經歷過的日子》
《梅飛色舞》
【榮獲獎項】
第四十六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及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第七屆台北電影獎商業映演類大陸電影推薦獎
第五十一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全美影評人聯盟年度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
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
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
第四十七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第三十八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最佳剪輯
《邊走邊唱》(Life on a String,1991年)
坎城國際電影節競賽片
《孩子王》(King of the Children,1987年)
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影視委員會特別獎
比利時電影探索評獎活動的探索影片獎
第四十一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教育貢獻獎
《大閱兵》(The Big Parade,1986年)
第十一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評審特別獎
義大利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大獎
《強行起飛》 (1984年),電視電影
《黃土地》(Yellow Earth,1984年)
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
法國第七屆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攝影獎
瑞士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
英國第二十九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愛丁堡國際電影節薩特蘭杯導演獎
美國第五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東西方文化技術交流中心電影獎和柯達最佳攝影獎
第21屆東京電影節獲黑澤明獎
2008星光大典 年度最佳導演

梅蘭芳簡介

梅蘭芳(1894-1961),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江蘇泰州人,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生於京劇世家,10歲登台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連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戲、新式舞台、燈光、化妝、服裝設計等改良成分,返京後創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第二年再次來滬,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34天。
回京後,梅蘭芳繼續排演新戲《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來滬,連唱45天,1918年後,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藝術爐火純青的頂峰時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蘭芳大量排演新劇目,在京劇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被稱為梅派大師。
1919年4月,梅蘭芳應日本東京帝國劇場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
《玉簪記》等戲。一個月後回國。1921年編演新戲《霸王別姬》。1922年主持承華社。
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中國首屆旦角名伶評選,梅蘭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一同被舉為京劇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蘭芳率團赴美,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市獻演京劇,獲得巨大的成功,報紙評論稱,中國戲不是寫實的真,而是藝術的真,是一種有規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間,他被美國波莫納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遷居上海,先暫住滄洲飯店,後遷馬斯南路121號。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宣揚愛國主義。1935年他曾率團赴蘇聯及歐洲演出並考察國外戲劇。在京劇藝術家中,出訪最多和在國內接待外國藝術家最多的當屬梅蘭芳,他把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和藝術家謙遜、樸實的優良品質介紹給了各國人民,因此人們稱他為本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使節。
抗戰爆發後,日偽想借梅蘭芳收買人心、點綴太平,幾次要他出場均遭拒絕。梅蘭芳考慮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於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紅玉》等劇,激勵人們的抗戰鬥志。1941年香港淪陷後,他安排兩個孩子到大後方讀書,自己於1942年返滬。
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在上海復出,常演崑曲,1948年拍攝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國拍攝成的第一部彩色戲曲片。上海解放後,於1949年6月應邀至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劇研究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2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並先後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攝了《梅蘭芳的舞台藝術》,收入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宇宙鋒》、《斷橋》等及他生活片斷和在工廠、舞台演出的《春香鬧學》等戲的片斷。1956年他率中國京劇代表團到日本演出。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掛帥》,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節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蘭芳文集》、《梅蘭芳演出劇本選》、《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梅飛色舞》百度貼吧

http://tieba.baidu.com/f?kw=%C3%B7%B7%C9%C9%AB%CE%E8

《梅飛色舞》新聞

寫《梅飛色舞》 陳凱歌:那得爺樂意
http://tieba.baidu.com/f?kz=522285383
《梅蘭芳》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票房口碑雙贏
http://tieba.baidu.com/f?kz=522474953
陳凱歌《梅飛色舞》無所顧忌
http://tieba.baidu.com/f?kz=522282751
《梅蘭芳》入圍柏林電影節 目前票房已經過億
http://tieba.baidu.com/f?kz=52247519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