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華

梅蘭芳華

《梅蘭芳華》是由北京市傳統文化保護髮展基金會、海航新華普羅國際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京劇,於2010年10月12日進行首演。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梅蘭芳是中國京劇的巔峰,而《梅蘭芳華》曲目匯集梅蘭芳六出經典劇目:《抗金兵》《貴妃醉酒》《洛神》《穆桂英掛帥》《霸王別姬》《天女散花》中的著名摺子,形成了一部全面反映梅派藝術的經典舞台作品。

《梅蘭芳華》演出場地正乙祠座落在北京市前門西河沿,具有三百多年歷史,其建築年代早於許多西方著名歌劇院,如法國巴黎法蘭西喜劇院、英國卡文公園歌劇院等,是北京唯一保留至今完好無損的純木質古戲樓,具有極高的參觀和文物價值。
將梅派藝術與古戲樓相融匯,既是對中國戲曲的推廣,也為2010年京劇成功申遺做出了重要貢獻。
梅蘭芳
梅蘭芳名瀾,字畹華。原籍江蘇泰州,長期寓居北京,是我國著名的京劇藝術家。他出身梨園世家,8歲學戲,11歲登台,工青衣,兼刀馬旦、花旦,並創製出花衫這一行當。梅蘭芳一生博採眾長,學習崑曲、武功及其他各行角色,經長期舞台實踐,對京劇旦角的唱念做舞(武)、伴奏音樂、舞美道具、服裝服飾、人物造型等都做了創造性革新,並形成了集京劇藝術之大成的梅派表演體系。梅蘭芳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數度訪演東南亞及歐美各國,享譽全球,成為傳播中國京劇藝術的使者,其舞台藝術被西方稱為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鼎足而立的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
正乙
又名銀號會館或浙江銀業會館,內設戲樓、大堂、後室、廊廡等,距今已有三百年歷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整體木結構的室內劇場,被譽為“中國戲樓活化石”。其原為明代道教祠堂,清康熙六年(1667)由浙江在京的銀號商人購買,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浙商再次集資購地擴建正乙祠,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落成。
梅蘭芳與梅蘭芳京劇團
梅蘭芳曾任梅蘭芳京劇團團長。梅蘭芳京劇團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以藝術家命名的京劇團。姜妙香、姚玉芙、劉連榮、王少亭、李春林、韋三奎等諸多前輩藝術家都曾是梅劇團的成員。作為梅派正宗歸屬的北京京劇院,有眾多京劇藝術家和完整的京劇人才梯隊,保持著全國京劇藝術的一流水平,並多次出訪世界各地。其所到之處深受歡迎、聲名遠揚,為弘揚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彰顯京劇國粹藝術,推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與正乙祠合作出品的《梅蘭芳華》將是戲曲界的一大盛事,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的優秀演員資源亦可為《梅蘭芳華》的演出品質提供必要的藝術保證

動態呈現:戲曲演出
《梅蘭芳華》的現場表演不是將梅蘭芳的戲曲片段進行簡單羅列,而是根據對梅派代表作的潛心研究,擷取梅蘭芳京劇藝術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經典劇目之精華段落,並通過當代戲劇的處理手法將其融合成一部全面體現梅蘭芳舞台藝術的表演項目。劇目包括《抗金兵》、《貴妃醉酒》、《洛神》、《穆桂英掛帥》、《霸王別姬》、《天女散花》等六部,按唱念做舞(武)進行分類,並關注梅蘭芳先生舞台生涯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力圖精彩提煉與概括性展示梅派藝術的全貌。
靜態展陳:恢復扮戲房
從旅遊觀光的角度,《梅蘭芳華》將以梅蘭芳先生及其舞台藝術作為呈現對象,複製梅蘭芳扮戲房、展陳梅蘭芳珍貴文物、加入多媒體視聽播放,最大可能弘揚和傳播梅派藝術。正乙祠中的展覽,以梅蘭芳藝術為主要展陳內容。與梅蘭芳紀念館相比,正乙祠將以活化、互動、觸摸、多媒體等多種方式展示梅蘭芳的藝術成就。
正乙祠與梅氏家族的歷史淵源
1881(光緒七年),梅巧玲攜“四喜班”在正乙祠演出;1919(民國七年)余叔岩在正乙祠為母親祝壽辦堂會,梅蘭芳反串呂布在此登台獻藝;2009年元月年逾古稀的梅葆玖和譚派後人譚正岩在正乙祠同台演唱《坐宮》……據清代、民國的一些筆記和戲單記載,梅氏家族幾代人均在正乙祠戲樓登台演出,形成了京劇世家與古戲樓頗深的歷史淵源。
演出信息
演出地址:位於北京市宣武區前門西河沿220號正乙祠,東與天安門廣場相鄰,南與琉璃廠文化街相連,北面是著名的北京和平門烤鴨店。乘捷運或14、15、22、25、44、45、48路到和平門站下車,南新華街路東。
演出時間:每周5、6下午20:00準時開鑼。
演出時長:100分鐘。
主要演員:
李宏圖
 著名京劇葉派小生演員,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常務團長,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首屆京劇研究生,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梅花獎獲得者,中央電視台特邀演員,北京市青年聯合會委員,曾被北京市委、市政府特授予“北京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光榮稱號。
李宏圖具有小生演員難得的天賦條件,扮相英武俊美,表演瀟灑大方,嗓音高亢,寬亮甜美,文武兼備,頗具葉派風範,曾多次在北京及全國的重大比賽中獲獎。經常上演的小生主演劇目有:《全部羅成》《呂布與貂蟬》《白蛇傳》《柳蔭記》等。
董圓圓
她出身梨園世家,先後從師孫榮惠、張世年、謝銳青、閻世善、李金鴻等, 1985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畢業後留院參加實驗京劇團,1995年拜梅葆玖為師。2002年考入第三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曾被推薦為首屆“中國京劇之星”,並獲得過全國京劇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胡文閣
西安市藝術學校,1987年步入歌壇,經過10年闖蕩,獲得獲中國歌壇成就獎。2001年,他毅然中斷自己的歌唱生涯,潛心向梅葆玖先生學習國戲,成為近半個世紀以來唯一的梅派男旦繼承人。同時師從德高望重的琴師姜鳳山先生學習,並得到虞化龍、王志怡、李玉芙等京劇名家的悉心指點,為中國京劇藝術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發展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創新。曾榮獲美國世界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世界傑出藝術家”稱號,成為迄今為止該國際藝術界著名獎項的唯一華人獲得者。
姜亦珊
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工青衣,宗張(君秋)派、兼學梅(蘭芳)派。第四屆中國戲曲學院優秀青年京劇演員研究生班研究生。2000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派傳人薛亞萍先生為師;2008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派大師梅葆玖先生為師。天賦條件出眾,扮相雍容華貴典雅,嗓音寬亮圓潤甜美,表演細膩生動傳神。多年來在兩位恩師和眾多名師的精心傳授和指點下,舞台表演業務水平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和飛躍,被行內專家和廣大觀眾一致公認為當代優秀青年京劇演員。也是京劇界唯一一名宗張兼梅的青年演員。擅演劇目《望江亭》《狀元媒》《貴妃醉酒》《秦香蓮》《龍鳳呈祥》等
《梅蘭芳華》主創團隊
出 品 人:王 翔
藝術總監:梅葆玖
導 演 :李六乙
藝術指導:葉少蘭
藝術顧問:姜鳳山 遲金聲
總 制 作:降鞏民
總 策 劃:李宏圖
音樂指導:朱紹玉
監 制 :周家新
視覺設計: 譚韶遠
燈光設計:韓 江
多媒體設計:豐江舟
服裝設計:李 源
化妝指導 :毛戈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