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奎

原國民政府軍官

簡介
梁金奎(1915~1950),四川大竹縣人。國民政府軍官,欺壓殘害人民,解放後被正法。[1]
生平事跡
幼好動,讀書三月即輟學。1937年,投川軍楊森部充任勤務兵、班長。抗日戰爭爆發,隨楊駐安慶。日軍陷蕪湖時,楊森走湖北,其部下朱亮統兵兩營,自稱“抗日游擊隊”司令,以梁為副官,開進望江城,哄搶國防鹽,被地方武裝陶太平、吳萬年兩部合力擊敗。梁見勢不妙,背離朱亮,潛伏城內,窺伺時局。
1939年縣城淪陷,梁乘機大肆活動,與戰時安徽渡江管理處警衛隊長劉澤久攀上同鄉關係,經幾度周鏇,劉將梁補入警衛隊雇用名額,私授以分隊長職稱。從此往來於大江南北,暗植黨羽,網羅散兵游勇,奪取大批槍枝。實力擴充後,便背叛渡江管理處,自封“抗日游擊大隊長”,公開向地方攤派糧餉。事經告發,縣政府督促駐軍“十一游”圍剿,梁連夜逃至淪陷區附近的寶興圩,依仗敵偽勢力掩護脫險。這時恰有國民黨某部保護長江航行路燈負責人失職懼禍,被梁誘降,又擴充了武力。梁這時已擁有官兵600餘人,輕重武器400餘支。1941年,梁用大量錢財賄賂國民黨四十八軍軍長蘇祖馨疏通省保全司令部,將其部收編為“泊湖水警大隊”。時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巡視太湖,梁買通“十一游”支隊長潘覺民向李推薦,才得以正式收編,並責令其圍剿湖區新四軍抗日游擊隊。梁實行“見了石頭也要砍三刀”的殘暴政策,在團山附近殺害沿江大隊指導員周靜軒等3人,繼後又夥同桂系176師528團及“十一游”合剿駐望宿湖區新四軍,打死打傷士兵多人。
梁率領泊湖水警大隊長期駐紮在徐家灘、壬辰占一帶,任意攤派糧油和徵收捐稅,並派一個中隊常駐望、懷交界的官洲,以查禁資敵物資之名,行搶劫行商旅客之實;又授命特務排長楊洪元,出沒江邊,搶劫民財。為牟取暴利,梁還令親信在八保洲種植罌粟,流毒地方。經過幾年的橫徵暴斂和縱兵搶劫,一個窮途小卒,竟大發橫財。他除占有大量金銀細軟外,還占有油坊、染坊、工廠、魚湖、柴場、洲田、木船以及縣城、吉水、安慶等處的房產。他占有一妻三妾仍嫌不足,又辦起戲班,招收太、宿、望三縣民間少女,名為培養“演員”,實則供其玩樂。
梁金奎,貌似和善,心極殘暴。他善於“匿怨而友其人”,“殺人不形於色”。大隊副吳鈞楷是梁的同鄉好友、出川的引路人,一次議事,見吳有不滿神態,於是佯笑送客,暗拔手槍,斃吳於門外,駐軍138師某營營長李日華與梁素友善,因梁曾隨李部在太陽山伏擊日軍時怯陣不前,為滅口隱惡,遂邀李到泊湖的船上煮酒敘舊,談笑中,乘李不意,將李縛石沉湖中。徐家灘九良廟旁,壬辰占的白馬山畔,數不清的“土饅頭”,均是被他殺害的老鄉的屍骨堆。據說這還是“優待”,他殺人一般都是暴屍荒野或推下湖去餵魚。他雙手沾滿人民鮮血,僅長嶺韓店的平泊村就有李滿甲等6人死於他屠刀之下。
對於梁金奎的罪惡行徑,在風雨飄搖的舊中國,人民對他無可奈何,只有怒目視之而已。一有識之士曾借《詠蟹》詩諷之,詩云:“草澤橫行西復東,無腸公子亦英雄,利兵堅甲終難恃,不出漁人籠籪中。”(載1945年《皖報》副刊)
1949年春,解放大軍壓境,梁攜妻妾投奔江西樂平的劉汝明部任營長。江西解放後,龜縮安慶。1950年解至望江,10月7日在縣城公審正法。[1]
編輯本段

臨汾蒲劇院實驗蒲劇團演員

簡介
臨汾蒲劇院實驗蒲劇團演員梁金奎,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許許多多官員形象,創造了一個個深切感人的藝術形象,並且以洗鍊灑脫的表演贏得了觀眾。[2]
生平事跡
梁金奎1942年出生於山西省浮山縣響水河鎮。14歲時入襄汾縣蒲劇團學藝。他勤奮好學,起早貪黑,一天三遍功,加之刻意的模仿,技藝長進很大。當劇團排戲需要一些次要角色時,別人都不屑一顧,他卻演了一個又一個。也許是今生與“官”有緣,他主演的第一齣戲——《舍飯》里的朱春登就是一個“官”。他把封侯榮歸後朱春登即喜又悲的複雜心情刻畫得非常準確,富有分寸感和層次感。以後他又主演了《殺狗》、《算糧》等戲,飾演的伍員、薛平貴等“官”得到了行家和觀眾的賞識。
20世紀70年代,社會上掀起了演現代戲的熱潮。襄汾縣蒲劇團相繼排演了《小刀會》、《八一風暴》、《沙家浜》、《紅燈記》等戲,梁金奎大多演得是反面的“官”。他在《沙家浜》中飾演敵參謀長刁德一。刁德一是個極其陰險、狡詐、世故老練的反面人物。在現實生活中梁金奎性格耿直、十分謙遜。以他的性格,要塑造刁德一這個反面人物,在別人看來不那么容易,而梁金奎有善與惡、美與醜的道德標準,在“智斗”一場中,他剛柔適度地唱出“這個女人不尋常……”.看著舞台上刁德一那陰險、狡詐的表情,人們很難想像飾演刁德一的演員就是梁金奎,而這確確實實是他塑造的人物。
1974年,梁金奎奉調到山西省戲曲學校臨汾分校任教,為培養戲曲藝術接班人嘔心瀝血。在戲校工作不到一年時間,即被臨汾地區蒲劇團導演看中,讓他與楊翠花主演《山花》,準備參加全國現代戲匯演,此後他又在現代戲《雲泉戰歌》中飾溫部長、《爐旁戰歌》中飾廠長、《巧鳳》中飾演為教育事業甘願奉獻的老校長。他又成功地塑造了幾代國君的形象。把《麟骨床》中的晉王、《楊門女將》中的宋王及《白溝河》中的宋王等帝王將相演得惟妙惟肖。同樣是帝王,《楊門女將》、《白溝河》中的宋王與《麟骨床》中的晉王的性格卻截然不同。在《楊門女將》和《白溝河》中,梁金奎緊緊把握住了宋王善良、軟弱的性格特徵,以唱念著力刻畫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變化的奧秘,襯托出了楊家將英勇善戰的堅強性格;而《麟骨床》中的晉王,具有風流俊雅的一面,他果敢地清除了文嫣毒蠻。他把晉王美、帥、瀟灑自如的外部特徵表演得熨貼得體,豐富了一代君王的光輝形象。梁金奎不僅能演戲,在導演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樹。他與人合作導演的《團圓之後》、《朝房》、《巧鳳》別具一格。報刊載文稱《巧鳳》是一出出新意的好戲。[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