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素珍[國家一級演員、原廣東漢劇院院長]

梁素珍[國家一級演員、原廣東漢劇院院長]
梁素珍[國家一級演員、原廣東漢劇院院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梁素珍,1938年7月出生於廣東梅縣。國家一級演員、廣東漢劇表演藝術家、原廣東漢劇院院長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廣東漢劇代表性傳承人。 1952年,首次出演漢劇《孟姜女》 。1956年12月,調入廣東漢劇團。196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出席全國群英會 。1965年10月,隨廣東漢劇團到北京參加中南五省優秀節目進京演出 。1992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999年,辭去廣東漢劇院院長一職,致力於培養廣東漢劇新人 。2007年入選 “當代嶺南文化名人50家” 。2009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10年獲“廣東省首屆文藝終身成就獎”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年輕時代的梁素珍老師 年輕時代的梁素珍老師

1952年9月,14歲的梁素珍進入福建省永定縣木偶漢劇團任旦角演唱員,首唱《孟姜女》中的孟姜女。

1954年參加梅縣藝光漢劇團,拜師名旦鍾妹,主攻青衣、花旦 。

1956年12月,因工作需要,她被調入廣東漢劇團,得到廣東漢劇表演藝術家黃桂珠的悉心指導。

1957年5月,廣東漢劇團與廣東潮劇團、廣東瓊劇團組成了廣東戲劇赴京演出團,梁素珍擔任《盤夫》和《店別》的主角 。

1960年,時年20歲的梁素珍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由於廣東漢劇團要參加中南五省選拔進京演出的匯演,她放棄了參加授獎大會的機會 。

1965年10月,梁素珍再次隨廣東漢劇團到北京參加中南五省優秀節目進京演出 。

1978年,40歲的梁素珍已是廣東漢劇院副院長,成為漢劇院第二代主要旦角 。

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梁素珍一方面活躍在舞台上,一方面著力培養漢劇演員 。

1992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

1980年葉帥接見漢劇院梁素珍(左一)等 1980年葉帥接見漢劇院梁素珍(左一)等

1999年,辭去廣東漢劇院院長一職。

1994年“梅開二度”的李仙花摘取了第11屆梅花獎,成為廣東戲曲界第一個獲得該獎項的女演員 。

1999年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楊秀薇以及廣東省技藝競賽金獎得主陳小平、李煥霞兩位漢劇表演名角均是梁素珍的得意門生 。

2005年,廣東漢劇院與梅州市藝術學校聯合舉辦漢劇幼苗班,返聘梁素珍為學員帶功練唱,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一生的“絕活”傳給幼苗接班人 。

2007年,梁素珍入選 “當代嶺南文化名人50家” 。

2009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

主要作品

梁素珍代表作品一覽
序號 類別作品名稱合作演員
1廣東漢劇《盤夫》
謝仁昌
2廣東漢劇《店別》
/
3廣東漢劇《人民勤務員》
/
4廣東漢劇《叢台別》  /
5廣東漢劇《秦香蓮》
/
6廣東漢劇《齊王求將》 /

獲獎記錄

綜合類
  • ▪ 2010 “廣東省首屆文藝終身成就獎” (獲獎)
  • ▪ 2009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獲獎)
  • ▪ 2007 “當代嶺南文化名人50家” (獲獎)
  • ▪ 1991 廣東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 (獲獎)
  • ▪ 1989 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 (獲獎)
  • ▪ 1986 廣東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 (獲獎)
  • ▪ 1983 廣東省三八紅旗手 (獲獎)
  • ▪ 1979 廣東省三八紅旗手 (獲獎)
  • ▪ 1960 全國先進工作者 (獲獎)

外界評價

梁素珍 梁素珍

梁素珍是廣東漢劇院的第二代掌門人,在旦角藝術造詣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她塑造的秦香蓮、王昭君、鍾離春等舞台藝術形象。她曾三次赴北京匯報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多次領銜赴香港、新加坡、台灣等地演出,被譽為廣東漢劇的“看家戲寶”和“嫣紅的山杜鵑” 。她在《盤夫》、《梁四珍與趙玉粦》等70多部劇目中擔綱主角,並開創了漢劇“梁派”藝術流派,被譽為“南國奇葩”( 中國新聞網評) 。她奠定了漢劇在中國戲劇舞台的地位,使廣東漢劇擁有了“南國牡丹”的美譽,並於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廣東作家網評)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