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午峰

1929年初,經陝西教育界知名人士聯名保釋,出獄後在中山中學任教。 1935年9月,陝西義務教育委員會成立,梁被聘為委員。 1949年5月西安解放,梁接受陝甘寧邊區政府委託,參與了陝西省教育廳的重建工作。

梁午峰(1894~1971)名俊章,字午鋒。陝西渭南(今渭南市臨渭區)人。早年在鄉間讀私塾,後入縣高等國小堂讀書。1911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和同學數十人剪掉辮子回響西安起義,後隨其兄梁俊賢在華縣、合陽等地為革命軍籌備糧草。1912年到西安,入省立第一中學就讀。1914年由西北大學預科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理化專業,兼修哲學,參加了當時北京的學生組織重德會,與會員杜斌丞、楊明軒、楊鍾健等交往密切。1919年五四運動後畢業返陝,任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物理教員。1920年初被省教育廳選送北京高等師範新增設的教育研究科進修,捐資贊助楊鍾健等創辦《秦鍾》月刊,後又參加了陝籍旅京學生組織的進步社團共進社。
1921年歸陝,任省立女子師範學校教務主任,兼《共進》半月刊在西安的分發工作。1925年任省女師校長。劉鎮華圍攻西安城期間,他不懼艱險,終日留守學校,使女師成為西安解圍後校產、教具唯一得到完好保存的學校。1927年1月國民軍聯軍駐陝總司令部委任楊明軒為教育廳廳長,梁被任命為該廳第一科科長,並經楊明軒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1928年2月又兼管第三科事務,並被聘為陝西省教育基金委員會委員、平民教育委員會委員。曾受命赴江浙考察教育,出席蔡元培主持的全國教育會議。回陝後因有人告他參與渭華暴動,被代理省主席宋哲元以“共黨密謀暴動”的罪名逮捕下獄,與楊明軒等數十人一同關押在西安西華門軍事裁判處監獄。1929年初,經陝西教育界知名人士聯名保釋,出獄後在中山中學任教。不久,中山中學高中班併入中山大學,梁又被任命為中山大學註冊部主任。
1930年冬楊虎城任陝西省政府主席後,派梁出任三原縣縣長。任職期間,堅持不向貧苦百姓派捐,曾受到地方勢力多方刁難與威脅,最後又被聯名誣告於國民政府行政院。梁因此憤然辭職,1931年7月被調任省民政廳第四科科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楊虎城接受進步師生關於“教育經費獨立”的建議,籌建陝西省教育經費管理處,次年4月梁被任命為該處主任,還兼代省教育廳督學室主任。這前後,他和杜斌丞、吳硯青、李翥儀等發起創辦了西安力行中學、培華女子職業學校、涇陽西北儀祉農學園、渭南瑞泉中學等學校,他還被渭南赤水職業學校聘為校董;曾熱心幫助車向忱創辦競存國小。梁利用在北師大曾任同學會負責人的身份,招集教育界同學、同仁創辦了西北教育用品社,積極推行上海開明書店的進步書刊和教材。1935年9月,陝西義務教育委員會成立,梁被聘為委員。同年,他又為邵力子主辦的全省教育行政人員輪訓班主講“教育行政”和“教育經費”。西安事變前後,梁協助杜斌丞、楊明軒等做了大量的社會政治工作。1937年1月參與發起成立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國大同盟,並出任教盟秘書。3月,二次出任省教育廳第一科科長。抗日戰爭期間,梁的寓所一直是抗日民主人士的聚集點和他們與第十八集團軍駐陝辦事處聯絡的中間站或臨時下榻處。除楊明軒等經常往來與暫住外,這裡還接待過當時有名的紅色教授楊秀峰。
梁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研究頗深。他1933年撰寫的《欹器之研究》(又名《欹器圖說》)一文,即在陝西學術界引起轟動,並被陝西省考古會聘為委員兼秘書。1939年,梁開始整理古籍,先後撰有《論語貫讀》《道德經貫解》《大學·中庸新解》等書。其中《論語貫讀》被來西安講學的馮友蘭認為是一部獨樹一家之言的力作,並親自帶回南京,為之斡旋出版。
1949年5月西安解放,梁接受陝甘寧邊區政府委託,參與了陝西省教育廳的重建工作。同年7月該廳組織就緒,梁被任命為陝甘寧邊區政府西安圖書館(即今陝西省圖書館)館長。1950年經楊明軒介紹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並被推舉為民盟西北總支部宣教委員。他是陝西省第一、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特邀代表和第一、二、三屆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還是政協陝西省委員會委員。“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1年1 1月12日病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