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范

桓范

桓范(?—公元249年),字元則,沛國(治今安徽濉溪)人,《魏略》記沛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西龍亢鎮北)人。曹魏大臣、文學家,畫家,有文才,善丹青。建安末入丞相府,與王象等共撰《皇覽》。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為羽林左監。明帝時曾任中領軍、尚書、 征虜將軍、東中郎將、兗州刺史等。正始(公元240—公元249年)年間任大司農,為曹爽謀劃,號稱“智囊 ”。司馬懿起兵討伐曹爽時,桓范勸曹爽挾魏帝到許昌,曹爽不聽。高平陵政變後曹爽被司馬懿所殺,桓范亦被誅,著有《世要論》12卷,或稱《桓范新書》。桓范在繪畫方面亦有造詣,以善丹青著稱,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目其為中品。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人物簡介

影視形象影視形象
桓範字元則?-249

籍貫:豫州沛國沛(江蘇徐州市沛縣東)

主效魏勢力曾效力過:魏

官至:大司農

歷史簡介

歷任羽林左監、中領軍尚書、征虜將軍、東中郎將、持節都督青、徐諸軍事、兗州刺史。正始(240-249)中拜大司農。時曹爽輔政,以桓范為同鄉舊友,於九卿中特敬之。司馬懿起兵討爽,范勸爽兄弟奉天子臨許昌,征外兵勤王。爽兄弟不能納,而歸罪請死。懿收范獄中,與爽同誅。有文學才華,與王象等編纂《皇覽》,又自編《世要論》。

演義簡介

魏大司農。深得曹爽信任,被稱為“智囊”。勸阻欲投降司馬懿的曹爽,並堅持作戰到底,但不被曹爽採納。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桓范於建安末入丞相府。延康中(公元二二〇 年)為羽林左監,因為有才學,與王象等共撰《皇覽》。明帝時任中領軍尚書,後遷征虜將軍、東中郎將,使持節都督青、徐諸軍事。

任內與徐州刺史鄭歧有房屋糾紛,桓范意圖用使持節的職權斬殺鄭歧,被鄭歧上奏告發而免官。

後遷任兗州刺史又不得意。隨後要遷任冀州牧,但桓范因為當時的鎮北將軍呂昭比他遲出仕,而他的職官卻比自己高,桓范於是稱病不上任。

守職進諫

正始年間,桓范被任命為大司農,以清廉節儉見稱。輔政的大將軍曹爽因為桓范是同鄉,所以對他特別禮待,但兩人的關係並不親密。

曹爽兄弟屢次一起出遊,大司農沛國人桓范對他說:“你們兄弟總攬大權,掌管禁兵,不宜一起出城。萬一有人關閉城門,你們誰又能進城呢?”曹爽說:“誰敢做這種事!”終究是始終不聽勸告。

正始黨爭

連環畫中的桓范諫曹爽連環畫中的桓范諫曹爽

正始十年(249年),發生高平陵之變太傅司馬懿趁曹爽兄弟隨曹芳拜謁高平陵發動政變,關閉洛陽城門,並奉太后詔命桓范行中領軍事,接管中領軍曹羲的軍隊。桓范正要應命,但他的兒子以皇帝在曹爽那邊,力勸桓范投奔曹爽,桓范最終改變主意要到高平陵。出行時大司農屬官全部都勸阻桓范,但桓范不聽,在平昌門向由

他舉薦的門候司蕃訛稱得到詔命而成功出城。

當時,大司農桓范帶著大司農印尋找曹爽。司馬懿看到後對蔣濟說:“智囊往矣。”蔣濟則說:“曹爽對桓范內在疏遠,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桓范的計策。”

桓范見曹爽兄弟後,勸他們帶著皇帝到許昌,以皇帝為號召要求全國其他軍事力量支援,與司馬懿對抗;又以大司農印綬擔保不會缺糧。但曹爽兄弟都不能下決定,一晚後曹爽更決心要罷官投降,以為順從地交出權力還可以繼續富裕奢華的侯爵生活,保存家族。

桓范見此大哭著說:“曹子丹(曹真)一向以多智自信。可他現在這三個兒子,簡直是蠢豬!那會料想今天因為你們的原因使我滅族!”

事敗被誅

曹爽等人既被罷免,少帝於是讓桓范跟隨回宮。到洛水浮橋北,桓范望見司馬懿,於是下車叩頭,但卻一言不發。司馬懿大聲叫桓范說:“桓大夫這是乾什麼!”車駕入宮,朝廷下詔讓桓范官復原職。桓范到宮廷遞上奏表謝恩,等待任命書。此時司蕃自己到了官署自首,供出桓范曾在出城時說司馬懿謀反。司馬懿於是非常生氣的說:“誣告他人謀反,依律該怎么處罰?”最後被控以誣告謀反之罪而送交廷尉,與曹爽等人並為一黨,一同處死,並誅滅三族。

軼事典故

勸友見妻

三國時,魏國阮衛尉有個女兒,相貌非常醜陋。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醜女嫁給了許允。舉行婚禮之後,新郎好歹不進洞房。家人為此十分擔心。恰巧阮家的世交桓范前來賀喜,阮女高興地說:“不必擔心了,新郎一定會聽朋友的勸告入洞房的。”

果然,桓范知道這件事後,誠摯地對許允說:“阮家既然嫁醜女於你,必有原因,你得仔細思考思考。”

駑馬戀棧

公元249年正月,司馬懿裝病騙過了曹爽,曹爽放心大膽地帶著自己的黨羽,和魏帝曹芳一起去拜祭高平陵(在豫西汝陽縣北部的霸陵山下)了。他一出城,看似病得要死的司馬懿卻從病床跳起來了,生龍活虎一般發出一連串命令,一下子控制了整個京城洛陽。被視作曹爽一黨的司農桓范,是個很有計謀的人,但曹爽面上對他親熱,內心裡卻疏遠他。這時他看到京城有變,想著皇帝還在外面,便假借皇帝的旨意逃出城去。一得到這個報告,司馬懿的黨羽領軍將軍蔣濟便對司馬懿說:“智囊去了呀!”司馬懿說:“曹爽心裡疏遠桓范,智力卻達不到桓范的水平,駑馬戀棧豆,他一定不聽桓范的計策。”

歷史評價

魏略》:“范前在台閣,號為曉事,及為司農,又以清省稱。”

三國志12的桓范三國志12的桓范

王廣:“曹爽以驕奢失民,何平叔虛華不治,丁、畢、桓、鄧雖並有宿望,皆專競於世。加變易朝典,政令數改,所存雖高而事不下接,民習於舊,眾莫之從,故雖勢傾四海,聲震天下,同日斬戮,名士減半,而百姓安之。莫之或哀,失民故也。”

張彥遠:“今分為三古以定貴賤,以漢、魏三國為上古,則趙岐、劉褻、蔡邕、張衡、曹髦、楊修、桓范、徐邈、曹不興、諸葛亮之流是也。”

蘇軾:“司馬懿討曹爽,桓范往奔之。懿謂蔣濟曰:‘智囊往矣!’濟曰:“范則智矣,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范說爽移車駕幸許昌,招外兵,爽不從。范曰:‘所憂在兵食,而大司農印在吾許。’爽不能用。陳宮、呂布既擒,曹操謂宮曰:‘公台平生自謂智有餘,今日何如?’宮曰:‘此子不用宮言,不然,未可知也!’仆嘗論此二人:呂布、曹爽,何人也?而為之用,尚何言知!臧武仲曰:‘抑君似鼠,此之謂智。’”

陳普:“和備淆骸赤洛陽,騎疏應共枕紅妝。乾坤無地容何鄧,何必舁屍赴許昌。”

家族成員

田餘慶作《龍亢桓氏世系表》田餘慶作《龍亢桓氏世系表》

據學者田餘慶推斷,曹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預於曹爽之獄而被誅夷的桓范,就是譙郡龍亢桓氏第六世的

主要人物,是桓彝的曾祖或曾祖的兄弟。桓范很可能是桓氏第五世桓典之子。對於為什麼龍亢桓氏譜系失載第六世的名諱仕履,田餘慶認為這就是由於桓范被誅,桓氏成為刑家,因而在逃子孫力圖隱蔽桓氏家世的緣故。

右圖為田氏所作龍亢桓氏世系表。龍亢桓氏中,桓楷字正則,為濟北相;桓顥為官止於公府掾及郎中;桓彝為東晉功臣;桓溫居人臣極位,官拜大司馬 、揚州牧,封爵“南郡公”;桓玄更是稱帝立國。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三國演義》里的桓范基本與史書所載相同,高平陵之變里,桓范衝出城去勸曹爽起兵,曹爽卻只知道一直流淚,也沒拿定主意。桓范進入大帳,再次催促,曹爽把劍一扔,嘆了口氣,說:“我不起兵,情願丟了官,做一個平民財主就滿足了。”桓范立即大哭起來,退到帳外,說:“曹子丹一向以多智自信。可他現在這三個兒子,簡直是蠢豬!”一個勁兒地痛哭不停。曹爽終於交出了將印,眾軍一轟而散,他們回城時,並沒有一個人陪同。桓范也低著頭,不聲不響地入城而去。經過審理,曹爽一夥被判了死刑,滅其三族。城門守將司蕃又揭發了桓范矯詔出城。口稱太傅謀反的事,以“誣人反情,抵罪反坐”,桓范被論斬夷族。

影視形象

1994年《三國演義》 文毫 飾 桓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