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熱嘉措

同年9月,桑熱嘉措先生到北京參加了第一次全國少數民族教育工作會議。 1952年,根據省委宣傳部的指示,桑熱嘉措先生在青海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了藏語播音節目。 在會議期間,桑熱嘉措先生夜以繼日地做了大量的文字翻譯修訂工作,圓滿地完成了大會交給的翻譯任務。

桑熱嘉措(1896—1982),青海省化隆縣人,藏族。是青海省知名的宗教界愛國人士。青海解放後,歷任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青海民族師範學校校長,以及青海省文教廳廳長,第二、四、五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政協青海省委員會常委、副主席等職務。他對青海省的民族文化教育事業和民族團結作出了不少貢獻。
桑熱嘉措在幼年和青年時期,曾入化隆乙什扎寺學經,後轉入支扎寺專心鑽研佛教經典及大小五明學理論,尤其擅長聲明學(即語言學)、韻律學、修詞學和文史方面的理論,對藏族詩賦等造詣較深。1938年,當他42歲時,即獲得了“格西”學位。1939年任青海省政府秘書處藏文秘書,專門翻譯公文信件。由於桑熱嘉措先生一貫熱心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故在擔任藏文秘書期間,他還擔任青海省蒙藏教育促進會理事職務,並在青海蒙藏中學兼任藏語文教師,編譯藏文課本(本版刻印)。這對青海的蒙藏族文化教育事業起到了啟蒙作用。
1949年9月初,桑熱嘉措先生隨同支扎寺喇嘛、活佛到西寧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9月11日參加革命工作,擔任西寧軍管會秘書處翻譯科副科長,認真翻譯黨的民族平等、團結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有關檔案,並在軍管會的領導下,在民族團結和建立人民政權等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從1951年起,直至“文化大革命”,他先後擔任青海省文教廳副廳長、廳長職務。在此期間,桑熱嘉措先生積極致力於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事業。青海牧區藏族教育事業,經歷了一個初創、發展、鞏固和提高的過程,從創辦帳房國小開始,到青海民族學院的誕生,桑熱嘉措先生都費過心血,培養了一批藏族教師,並對培養少數民族幹部,起到了積極作用。
1951年,黨和政府為了廣泛宣傳黨的政策和提高藏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在青海省委的重視下,青海日報社出版了《青海藏文報》,桑熱嘉措先生積極參與了這項工作。這張報紙的編印發行,使青海藏族民眾和其它省區的藏族同胞看到了用本民族文字出版的報紙,廣大藏族民眾普遍反映:“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的藏文報,我們感激共產黨,感激毛主席。”
同年9月,桑熱嘉措先生到北京參加了第一次全國少數民族教育工作會議。他在會上對創辦《青海藏文報》的宗旨、內容及其效果作了專題發言,受到了與會同志的好評。會議期間曾受到毛主席劉少奇等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同志的接見。
1952年,根據省委宣傳部的指示,桑熱嘉措先生在青海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了藏語播音節目。在初創階段,他不辭勞累,兼顧編輯、翻譯和播音員的工作。這個節目的開播,廣泛受到了藏族民眾的歡迎。同年,他和喜饒嘉措大師等人,回響黨的號召,曾去我省部分寺院,進行抗美援朝的宣傳和捐助活動。回到西寧後,又為爭取昂拉千戶項謙先後3次去尖扎。他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在省委的正確指導下,為爭取項謙做了很多工作。為此,黨和政府對桑熱嘉措先生給予了表彰。同年年底,他按照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指示精神,在都蘭、同德、同仁、剛察等縣,指導、協助當地辦起了二十幾所帳房國小。為了解決師資困難,還舉辦了一期少數民族師資訓練班,有效地推動了牧區教育的發展,從而改變了千百年來宗教寺院壟斷牧區教育的局面。在此期間,他親自翻譯編寫了《藏文國小課文》、《藏語文文法》和《正字學》等書籍,方便了牧區國小的教學和藏族兒童的學習。
1953年至1956年,桑熱嘉措先生受中央文化部的委託,前往長春電影製片廠,從事電影翻譯配音工作,先後完成了《金銀灘》、《董存瑞》、《美麗的華西麗沙》等16部影片的藏語配音,使藏族民眾第一次看到了藏語影片。由於這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曾5次獲得中央文化部和當時的西北文教委員會的表彰和獎勵;1956年中央文化部又授予金質獎章,長春電影製片廠熱情地讚揚他的工作態度和為藏族人民服務的高尚品德,並贈送了齊白石的名畫和一批精製的文具。
1954年10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桑熱嘉措先生奉命與筆者一同赴北京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藏文翻譯工作,與翻譯組的其他同志共同克服了許多困難,首先翻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各級人民政府 組織法》、《法院組織法》、《檢察院組織法》等五種大法。在會議期間,桑熱嘉措先生夜以繼日地做了大量的文字翻譯修訂工作,圓滿地完成了大會交給的翻譯任務。在這次工作中,還解決了不少漢、藏文翻譯中有關規範化的問題。鑒於各省區所翻譯的名詞有許多互不相同,在工作中造成了極大的困難,會後,桑熱嘉措先生主動組織了與會的青、康、藏及北京民族出版社的翻譯人員,進行專門研究、討論,統一了2000多個新名詞和新術語,並先後整理出版了《藏漢名辭彙集》共4冊,為漢藏文翻譯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956年,中央代表團去拉薩組建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省委推薦桑熱嘉措先生隨團前往工作,桑熱嘉措先生順利地完成了任務。隨後,桑熱嘉措先生又參加了中國少數民族出版工作者代表團赴蘇聯,訪問吉爾吉斯、烏孜別克、哈薩克等3個加盟共和國,與該國的少數 民族文字出版機構交流了經驗。同時還參觀了蘇聯的一些名勝古蹟和工作。同年,桑熱嘉措先生作為我省少數民族參觀團副團長,參加了國慶十周年觀禮,會後還去天津、武漢、上海、杭州、湖南等地參觀。通過參觀,他大開眼界,深有所感地說:“祖國美麗的河山,使我更加熱愛祖國;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使我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共產黨。”從此,他更加堅定了為黨、為人民的各項事業努力工作的信心與決心。
1963年,桑熱嘉措先生參加了藏族民間文學巨著《格薩爾王傳·霍嶺大戰》部份的蒐集整理工作,使這一享有世界聲譽的藏族民間文學瑰寶得以繼續流傳,因而受到了藏族人民的歡迎。
十年動亂期間,桑熱嘉措先生遭受迫害,被迫停止工作,被送回原籍監督勞動。在這期間,雖然政治壓力極大,生活窮困不堪,但他還是堅持勞動,並常年訂閱報刊,積極學習。他始終相信黨,相信黨的民族統戰政策,堅信社會主義事業一定能夠勝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年過80高齡的桑熱嘉措先生興高采烈,精神振奮,對祖國的前途,對社會主義四化建設事業充滿信心,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1979年9月,當選為青海省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後又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他重新工作以後,更加盡職盡責,積極工作,又重新編寫出版了2本《藏文文法》,青海廣播電台藏語編輯部還邀請他去錄製由他編寫的《藏文文法》,向全省和其他省區的牧區廣播,受到了廣大藏族民眾的歡迎。
桑熱嘉措先生平生治學嚴謹,誨人不倦,工作認真,平易近人,為人正派,生活儉樸,不追求個人享受,可以隨遇而安,給人留下了深刻良好的印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