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林遺址

桐林遺址

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國故城西10公里處的桐林、田旺二村之間,是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遺址。遺址面積31萬平方米,四面環水,中間地勢高達7米。在城址中部發現一處半地穴式窯穴,出土陶禮器幾十件,有陶鼓、鼎、盆和特大的陶甗(高1.13米),排列有序。還出土薄如紙的蛋殼高柄杯殘片。地層中經常出現未用過的石器,表明城內有加工石器的場所。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桐林遺址桐林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山東省
桐林遺址V-59

簡介

桐林遺址位於臨淄區鳳凰鎮和朱台鎮的田旺、桐林、義和三村之間,1965年山東省文化局臨淄文物工作隊發現,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對其進行了調查。 桐林田旺遺址附近曾經建有繁華程度很高的古代城池。據《括地誌》和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臨淄縣誌》記載,臨淄西北30里有戟里城,春秋時代為棘邑,是齊國大夫子山之邑。
..
齊太公田和篡齊之後改作畫邑,是因為靠近畫水而得名。戰國後期的名士王蠋就是畫邑人。《史記·田單列傳》記載,公元前284年,燕國大將軍樂毅統帥五國兵馬攻伐齊國,占領齊都臨淄後,聽說素有賢名的王蠋在固守畫邑,下令軍隊環畫邑30里外安營紮寨,不準驚擾王蠋。燕軍侵占齊國70多座城池後,樂毅派人帶上珠寶玉器和錦衣羅帛,以高官厚祿引誘王蠋投降,遭到嚴詞拒絕。燕國使者說:“你如果不接受,我軍就屠平畫邑,殺個雞犬不留。”王蠋慷慨直言:國家破亡,我也沒有苟且偷生之理;強迫我做你們的將領,豈不是讓我助紂為虐!與其生而無義,還不如壯烈地死去!他命令家人扔出燕人的禮品,驅逐了燕國使臣,安排好家事後引頸而死。王蠋壯烈殉國的事跡,極大地鼓舞了齊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燕軍的士氣。即墨城裡的田單凝聚眾人力量,以“火牛陣”大破燕軍,吹響了光復齊國失地的衝鋒號角。後人思念王蠋的高尚品德,把他埋葬在故鄉的土地上,並撰文立碑作為紀念。明代文學家徐一夔曾經為他寫過碑文;北宋詞人秦少游寫過情文並茂的《王蠋論》。

遺址

..

2001~2002年,北京大學、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臨淄區文化局又聯合對遺址進行了試掘,2003年被北京大學定為考古領隊培訓基地。遺址南北約2000米,東西約1500米,由若干個遺址群組成,面積達300萬平方米。歷年來,在農事耕作中曾多次出土網墜、斧、鐮、錛等磨製鑽孔石器及黑、紅、白質陶器。遺址中心部位文化層堆積厚達3米~4米,內涵十分豐富。出土遺物有罐、鼎、甗、鬹、盆、碗、杯、豆等陶器,其中有極為少見的高38.5厘米、口徑30.3厘米的夾砂陶鬲,有迄今為止全國最大的高達116厘米、口徑44.5厘米的灰陶甗。遺址中的鼎、甗器之足,多做成鳥喙形。陶杯多仿竹節式,壁薄且輕,胎質細膩,釉質光亮。在發掘中還發現了山東省境內較大的龍山文化城址。1977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城市的最初萌芽

桐林(田旺)遺址龍山文化城址的存在已經成為現實,那么,她與中國城市的起源又有怎樣的關係?在整個山東龍山文化中占有什麼地位?考古研究證明,中國城市的萌芽階段,是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時期,而桐林(田旺)城址正處在這個時段上。在我國已經發現的50餘座史前城址中,最典型的是龍山文化城址,龍山文化城址曾經被公認為是中國城市的最初萌芽,雖然最新的考古發現,將最早的城市萌芽又向前推近了不少年,但是完整、發達的山東龍山文化城址對中國城市的產生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山東地區已經發現的具有代表性的龍山文化城址有四座,即:城子崖遺址、邊線王遺址、丁公遺址和桐林(田旺)遺址,處在四座城址中間的桐林(田旺)遺址,與其他遺址共同成為了整個山東龍山文化的主要框架。桐林(田旺)城址可以說是中國城市的萌芽之一。

出土文物

桐林(田旺)遺址的分布範圍可達20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達3—7米,各個歷史年代的文化堆積不僅連續,而且十分豐富,包括從新石器時代到隋唐各時期的文化遺存,而以龍山文化堆積為主,距今4000年左右。在東、南部出土了較多的石器,大部分是沒有使用過的半成品,據推斷可能是城內的石器加工作坊,西部有大型夯土台。歷年來,不僅出土了農作物的遺留痕跡樣品,還多次出土石網墜、石斧、石鐮、石錛、石鏟等磨製鑽孔石器及黑、紅、白質陶器。1982年試掘了西北部,發現了一窖穴,直徑4米,坑底用火處理過,有角窩,窖穴的上部殘留木痕跡象,圓形柱洞,應是窯穴蓋頂的支撐作用。窖穴中出土了鼎、盆、碗、杯、豆、罐等近百件陶器;鼎的腿,都是鳥嘴形,紋飾是鳥冠形狀,十分活潑優美;杯是仿竹節式,壁非常薄,製作精巧、火候恰倒好處。

先民生產、生活場景

從出土文物上看,桐林(田旺)遺址,有著山東龍山文化的一般特點,其他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器物,這裡都有,比如:最能代表龍山文化制陶水平的是蛋殼高柄杯,這種器物都是泥質黑陶,不含雜質,不使用羼和料,器壁一般厚1毫米左右,重50—70克,有“黑如漆、明如鏡、薄如紙”的讚譽,桐林(田旺)遺址也出土了這種高柄杯,杯體陶質細膩、漆黑光亮、造型優美、製作精巧,堪稱稀世瑰寶。其中的盆和各類蓋器,也多為黑陶。另一方面,桐林(田旺)遺址的文化,又有本身的特殊性。該地出土的大型夾沙紅陶鬲,高38.5厘米,口徑33厘米,在山東同類型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中極為罕見。80年代初出土的泥質磨光黑陶盆形鼎,大小相次、系列有序,屬於“列鼎”,也是其他龍山文化遺址中少有的;有一件陶甗,高1.16米,口徑44.5米,上部為甑,下部為鬹,並有器蓋,可供十幾人用餐,是迄今為止全國出土的陶甗中最大的一件。隨著探索和發現的不斷深入,許多問題開始引起人們的思考:

..

遺址上發現了大量夯土遺蹟,這裡是否有城址存在?既然一件陶甗所煮的食物可供十幾人同時食用,這裡僅僅是一般的村落遺址還是一個聚落中心?出土的成套“列鼎”,應是禮器,當時這裡的文明程度到底有多高?在這一學術背景下,北京大學考古系和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選擇桐林(田旺)遺址進行長期的調查和發掘,並於2001——2002年分東西兩個區域再次發掘了該遺址,東區主要發現了龍山文化時期的城牆、壕溝以及後期在城牆上的建築遺蹟。在城牆剖面上可明顯的看到被多次可利用修補的情況。西區則發現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西周和戰國時期的墓葬、房屋、窯穴和台基建築。出土了精美的蛋殼黑陶杯、鬼臉足鼎、罐、豆、盤、單把杯等龍山文化時期的典型陶器。這次發掘,不但充分證實了桐林(田旺)遺址龍山文化時期城牆的存在,而且考證出這些文化遺存屬大汶口文化早期偏晚或晚期偏早階段,比前期發現提前了許多年,又一次改寫了遺址的歷史。

發達的手工業

桐林(田旺)遺址出土的精美絕倫的陶器,證明了其手工業的發達;城址和禮器的發現,佐證了當時的文明程度之高;最近,有關專家對桐林(田旺)遺址灰坑內的八個植物遺蹟樣品作了矽酸體分析,其中大多數樣品中都發現了水稻植物矽酸體,可鑑定為稻屬的矽酸體有三種類型,證實當時水稻栽培已經比較普遍,農業同樣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一切都說明:據今4000多年前甚至更早的時期,臨淄就成為這一地區的中心,成為中國古代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地區。也正是以上獨特的文化內涵,使桐林(田旺)遺址在70年代就成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在2001年進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行列。2001年6月,淄博市臨淄區人民政府為該遺址舉行了隆重的“全國重點文物保白陶鬹,龍山文化護單位”立碑儀式,同時,也揭開了這塊古老文明發祥地保護、開發的新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