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古驛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原孝感縣)楊店鎮,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古鎮,原名斗山鎮,早在漢唐時期就設有官府驛站。每到春天,連綿數十里的桃花引得路過這裡的文人騷客的文興大發,在這裡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楊店鎮因後邑人沈明的《詠桃驛》而得名“桃花古驛”、“桃花驛”,楊店的桃花品種繁多,遠近聞名,每逢春暖花開時節,只要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桃花就會開得格外的旺盛,連綿數十里粉紅色的桃花像一望無垠的緋雲。

名稱由來

桃花古驛位於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原孝感縣)的楊店鎮。楊店鎮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古鎮,原名斗山鎮,早在漢唐時期就設有官府驛站。每到春天,連綿數十里的桃花引得路過這裡的文人騷客的文興大發,在這裡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如蘇東坡的“花發顏如醉,風吹面不寒”;又如後邑人沈明的《詠桃驛》詩:“春暖桃花驛,人耕紅杏村。戌樓當寺靜,澗水過橋渾。雨歇鶯遷樹,煙銷客斷魂。承平經百戰,閒卻幾烽墩”。“桃花古驛”、“桃花驛”的美稱便因此得來。

悠久歷史

楊店鎮古名斗山鋪,建於唐代,以驛站蜚聲荊楚。據《孝感縣誌·斗山驛館》載:“通往南北之咽喉,軍隊換防,外交使節往來,以及糧草運輸飛馬舟車皆無寧日”。朝廷在此設有驛館,郵亭,傳遞公文,書信。
明朝中期,有富戶楊延松,豪爽好客,急人之急,修義倉,置義館,辦義學,建義橋,立義冢,鑿義井,深受人民敬服,知府宋越為其掛匾,翰林王廷陳為其作《六義記》,江西參議茅坤為其立傳。加之居民楊姓人口日漸增多,人稱楊家店後簡稱楊店至今。
作為千年古鎮,飽經歷史滄桑。據《孝感縣誌》載:自明朝以後,僅驛館重建就達三次。清順治十七年七月,孝感知府張擢士重建斗山公館,在東門修譙樓,設巡檢司衙門,建大戲樓。時已有東、西、正、中、北五條街道,鎮周圍築有護城牆,立有勝利門(東)、道和門(南)、朝陽門(中)、承恩門(北)、長樂門(西)五門,商業、服務業、手工業都很發達。太平軍攻克楊店時,護城牆和驛館被毀。後日寇入侵又加上土匪蹂躪,大戲樓被毀(時為1940年,當時四根大柱不倒,人稱“虎死不倒地”),同時被毀的還有護國寺。

人文景觀

楊店歷史上有三台十景的人文景觀。

三台有

1.望娘台:在侯廟國小東側,傳說一窮家母子,母親為兒子讀書到處乞討,兒子放學回家,就站在以高處望娘回,望不見娘就用衣兜土墊定腳,久之即成一台,人稱“望娘台”。母慈子孝,美德千古。
2.東坡亭台:人們為紀念蘇公而建,原亭址一說在西大河老橋西頭,一說在自古墩。
3.告香台:又稱謝香台;在現十子坡供銷大樓東南角處,是朝木蘭山的香客,去時在此告香回時在此謝香之處,香客們留下“早是楊店,晚是楊店”的口碑,

十景有

1.三撮灌斗:指楊店地形東西北三處高,南面低,像三個撮箕灌一把斗。
2.兩川若帶:指西大河,中店小河像兩條玉帶穿鎮而過。
3.東閣吹簫:東閣指東坡街上坡(現路北菜地處)有一玉皇殿,在此吹簫,聲揚鎮區。
4.西寺護國:在東大市場內原木器廠處,內供“護國將軍”廟匾“衣缽長L留”,日寇侵華時被毀。
5.石坊獻瑞:東街有一跨街牌坊,紅沙石質,由於風化嚴重,文字漫漶,內容不可詳,現有一北柱基。正街與北街口有一跨街牌坊,為明嘉靖十二年二月重建,匾書“姑媳冰操”,雕刻工藝精美,毀於文革初期。
6.大井映月:東井尚在,仍在使用,西井原在西街,因一夜晚,飛馬傳書時,人馬落井而閉。
7.雞鳴鬧市:指楊店原來為露水集,每天拂曉集市就熱鬧非凡。
8.板印晨霜:指兩條河上的石板橋,初冬凝霜,行人車馬經過的印跡,與雞鳴鬧市相映。
9.春暖桃花驛,人耕紅杏村:為賞桃花的一大景觀。
10.日有千人朝拜,夜有萬盞明燈: 指各路香客朝拜黃陂木蘭山路過此地的日夜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