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粉蚜

桃粉蚜

桃粉蚜,拉丁學名Hyalopterus arundimis Fabricius,屬於昆蟲綱,同翅目,越冬及早春寄主(第1寄主)除桃外,還有李、杏、梨、櫻桃、梅等果樹及觀賞樹木。夏、秋寄主(第2寄主)為禾本科雜草。防治方法為農業防治。消滅越冬卵,結合冬季修剪,除去有蟲卵的枝條,可減少第2年的蟲源。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桃粉蚜桃粉蚜
中文名:桃粉蚜
拉丁學名:Hyalopterus arundimis Fabricius
綱:昆蟲綱
目:同翅目
主要危害作物:越冬及早春寄主(第1寄主)除桃外,還有李、杏、梨、櫻桃、梅等果樹及觀賞樹木。夏、秋寄主(第2寄主)為禾本科雜草。

形態特徵

無翅胎生雌蚜體長2.3毫米,寬1.1毫米,長橢圓形,綠色,被覆白粉,腹管細圓筒形,尾片長圓錐形,上有長曲毛5~6根。有翅胎生雌蚜體長2.2毫米,寬0.89毫米,體長卵形,頭、胸部黑色,腹部橙綠色至黃褐色,被覆白粉,腹管短筒形,觸角黑色,第3節上有圓形次生感覺圈數十個。卵橢圓形,長0.5~0.7毫米,初產時黃綠色,後變黑綠色,有光澤。若蟲形似無翅胎生雌蚜,但體小,淡綠色,體上有少量白粉。

生物學特性

每年發生20代左右,屬全周期喬遷式。主要以卵在桃、李、杏、梅等枝條的芽腋和樹皮裂縫處越冬。第2年當桃、杏芽苞膨大時,越冬卵開始孵化,以無翅胎生雌蚜不斷進行繁殖;5月中下旬桃樹上蟲口激增,危害最重,並開始產生有翅胎生雌蟲,遷飛到第2寄主危害;晚秋又產生有翅蚜,迂迴第l寄主,繼續危害一段時間後,產生兩性蚜,性蚜交尾產卵越冬。桃粉蚜擴大危害,主要靠無翅蚜爬行或借風吹擴散。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消滅越冬卵,結合冬季修剪,除去有蟲卵的枝條,可減少第2年的蟲源。
(2)生態防治。桃粉蚜天敵很多,如瓢蟲、草蛉、食蚜蠅等。瓢蟲、草蛉對桃粉蚜的分布場所有跟蹤現象,l頭七星瓢蟲、大草蛉一生可捕食4 000—5 000頭蚜蟲。1隻大食蚜蠅幼蟲1天可捕食幾百頭蚜蟲。因此,在用藥時要儘量減少噴藥次數,儘量選用有選擇性的殺蟲劑。
(3)藥劑防治。在卵量大的情況下,可於萌芽前噴灑波美3~4度的石硫合劑或5%柴油乳劑。或選用20%菊殺乳油2000倍液或2000至3000倍吡蟲啉粉劑噴施。

地理分布

我國南北果區都有分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