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烏

格魯烏

“格魯烏”(Главное Разведыватель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是俄羅斯軍事情報總局的簡稱。它與經過改組和受到公眾監督的克格勃有所不同,它並沒有因蘇聯的解體而受到影響。目前該局擁有24個訓練有素的特種突擊旅,人數總計約3萬人。其主要任務是威懾和阻止突然襲擊,並對敵後進行打擊。主要基地設在俄羅斯梁贊州的丘奇科沃市。“格魯烏”特種部隊在蘇聯解體前一直處於保密狀態,近期它才剛剛被人們所了解。它是俄軍中除了“ 阿爾法”之外的另一支赫赫有名的特種部隊。

簡介

“格魯烏”是俄羅斯軍事情報總局的簡稱。它與經過改組和受到公眾監督的克格勃有所不同,它並沒有因蘇聯的解體而受到影響。目前該局擁有24個訓練有素的特種突擊旅,人數總計約3萬人。其主要任務是威懾和阻止突然襲擊,並對敵後進行打擊。主要基地設在俄羅斯梁贊州的丘奇科沃市。“格魯烏”特種部隊在蘇聯解體前一直處於保密狀態,近期它才剛剛被人們所了解。它是俄軍中除了“ 阿爾法”之外的一支赫赫有名的特種部隊。

歷史

格魯烏(GRU),是蘇軍總參謀部情報部的簡稱,其歷史就目前而言顯得十分混亂。究其原因倒不光在於GRU本身曾經幾度沉浮,更主要的是自它誕生以來--就像一位格魯烏的叛逃者所寫的那樣--格魯烏就一直是“蘇聯所有情治單位中最機密的一個”。要看清“格魯烏”的發展歷程,我們只能從俄軍自身的發展過程來看,因為“格魯烏”本身就是完全隸屬於軍方管制的情治單位,這一點和偏向於情報的“克格勃”有所不同。俄國十月Revolution勝利後的第二年,即1918年,蘇聯紅軍於6月份組建了東方戰線,下轄5個集團軍,同一天,東方戰線建立第一個登記部,統管情報工作;隨後組成的一些新的戰線又都組建了自己的登記部和自己的情報網。然而此時蘇聯已經有了名為“契卡”的情治單位,也就是後來的克格勃。契卡也有自己的情報網,與是自然而然的處處與部隊的登記部發生了衝突。到了年底,各個戰線的登記部都開始正常運轉,但是唯獨紅軍總參謀部沒有自己的情治單位,於是在10月21日,列寧簽署法令,成立“共和國野戰參謀登記處”,這是一個在俄國各紅軍部隊已建的軍事情治單位的基礎上建立的全國統一的軍事情報最高領導機關,這就是最早的格魯烏。“登記部”成立後,從契卡派去一個名叫阿拉諾夫的人去任部長,他在形式上仍然保留著契卡成員的頭銜。從這時開始,便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軍隊情報部門的首腦必須從秘密警察的高級官員中選派。

行動中的格魯烏特種部隊士兵行動中的格魯烏特種部隊士兵

兩年後,列寧在錯誤的情報指導下進攻波蘭,戰鬥失利。痛定思痛,列寧決定整頓情報工作,揚·卡爾洛維奇·別爾津走馬上任“登記部”。不久,別爾津對“登記部”進行了改組,組建了情報局,以代替“登記部”。後來這個機構被稱為紅軍參謀本部第二局,最後定名為總參謀部情報部,即“格魯烏”。1937-1938年間,蘇聯發生了著名的大清洗運動,包括別爾津在內的大批紅軍情報部門人員被殘酷的“清洗”,整個格魯烏幾乎陷於癱瘓狀態。次年,蘇聯紅軍進攻芬蘭,因情報跟不上被重創。幸運的是,在這場動亂中大批在國外工作的格魯烏人員得以倖存,這為即將到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打下了牢固的情報基礎。二戰爆發後,軍事情報重新得到克里姆林宮的重視,1940年6月,菲利普·戈利科夫被任命為總參情報部部長。在他的領導下,格魯烏很快又高效運轉起來,源源不斷的情報從全世界各地不斷的傳送到莫斯科格魯烏總部。史達林親自任命菲利普·戈利科夫前往歐洲和美國,疏通各種有利於蘇聯的情報通道,很快,格魯烏遍在全球建立了頗有成效的情報網路。其中在歐洲主要是蒐集各種軍事情報,以利於展開軍事行動,在美國則主要是蒐集軍工科學方面的信息,這對發展蘇聯的國防工業產生了極大的幫助。整個二戰期間,格魯烏在全世界建立了幾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也是情報界視之為樣板的情報網,主要有:歐洲的特雷帕爾情報網、“紅色樂隊”情報網、“拉多”情報網;亞洲地區的左爾格情報網;美國的阿姆托格公司。特雷帕爾情報網在法國、比利時、丹麥、荷蘭和德國開展活動。這個情報網準確的提供了德軍即將入侵蘇聯的情報,但是當時史達林並沒有相信。在整個戰爭中,特雷帕爾情報網提供了大量的關於德國、義大利的政治、軍事方面的動態、數據和政策等情報,為戰爭的進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紅色樂隊”情報網主要在德國活動,有100來個成員,兩個德國人是他們的頭兒。這個情報組織的很多成員滲透到了德軍的高級職位,因此能提供了有價值的軍事情報,包括軍事部署、武器等等。“拉多”情報網設在中立國瑞士。“拉多”能夠回答蘇聯關於具體的德國軍事單位、德軍將領和XTL總部的詢問,以及其他許多在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這些情報大部分是在柏林有關的總部知道後不到24小時,莫斯科就能收到。1929年底,左爾格和他的兩名蘇聯同事一起被派到ZG的第一大城市上海,這裡是他間諜生涯的第一站。從此以後,左爾格在遠東從事了很多年情報工作,其卓有成效的情報使得蘇軍在戰略上步步得勝,為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對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的歷史學家說:是左爾格拯救了莫斯科,拯救了蘇聯。

二戰後格魯烏曾經一度消沉,但是冷戰的到來使得格魯烏再次活躍起來。其間經過一系列波折,在1953年,貝利亞將國家安全部併入內務部,自任命為內務部部長,同年6月,貝利亞被捕並被槍斃。從此以後軍隊逐漸開始掌權,朱可夫元帥使總參情報部完全從屬於軍隊的一個部門,這時的格魯烏又占據了國家情報的半壁江山。1954年克格勃開始崛起,逐漸的形成了國家安全和警察這兩大體系,再以後格魯烏逐漸受控於克格勃,但是克格勃始終無法取代格魯烏的軍事地位。1987年底,科里沃斯耶夫少將擔任了格魯烏第19任領導,軍人出身的他很快使格魯烏開始擺脫了克格勃的控制。格魯烏主任作為國防部長的助手,可間接地參加重大問題的決策工作。

“格魯烏”特種部隊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的國防部長朱可夫元帥向蘇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建議,在邊防軍區建立特種情報顛復部隊,一旦發生戰爭或戰前危機,該部隊可以潛入敵後進行破壞活動。成立初期,該部隊的服裝千奇百怪,起初著摩托化步兵服裝,後著飛行員和通信兵服裝,最後才正式改穿特種兵服裝。1979年針對阿富汗的緊張局勢,蘇軍總參謀部決定成立土庫曼軍區特種部隊。此部隊成員都是烏茲別克人和塔吉克人。他們都會說阿富汗當地語言。這支部隊成立後便被派往阿富汗戰場,同俄“阿爾法”特種部隊一起攻打阿富汗總統阿明的總統府,並於1979年8月進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進行敵後破壞活動。由於阿富汗游擊隊對侵阿蘇軍構成重大的威脅,1985年蘇軍總參謀長阿赫羅梅耶夫決定向阿富汗增派兩支約6000人的特種部隊。在蘇阿這場戰爭中,“格魯烏”特種部隊共損失191人,而消滅了5000多名阿富汗聖戰者。他們繳獲的武器足夠裝備一個師。在蘇軍宣布從阿富汗撤軍後,它是最後一支撤出的部隊。

座右銘

格魯烏的座右銘格魯烏的座右銘

俄軍具有光榮傳統的部隊都有自己的座右銘,格魯烏的座右銘是“只有星星夠不著”(выше нас только звёзды)

隊員挑選

格魯烏特種部隊日常訓練格魯烏特種部隊日常訓練

“格魯烏”特種部隊的軍人挑選是十分嚴格的。在進入這支部隊前,每位軍人都必須經過特種訓練。該部的訓練十分艱苦。特種兵們必須學會各種技能,如單獨炸毀列車、飛彈發射井,幾分鐘內在敵方燃料庫布好地雷,能製作炸藥、跳傘、徒手搏鬥、招募間諜和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生存。訓練時,教官們通常將一名特種兵派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給他60發子彈和一天的糧食,讓他在那裡利用 10天的時間完成交給的任務,以此來鍛鍊隊員在艱苦的環境下生存的能力。

裝備

“格魯烏”特種部隊的武器和裝備也與眾不同。隊員們除配備一把手槍外,還有一枝特製的無聲衝鋒鎗。這種衝鋒鎗發射9毫米口徑的子彈,可穿透任何防彈背心。另外隊員們還配備無聲手槍、爆破裝置、無線電發報機和火箭筒等。每個士兵還都備有一把尖刀。刀子可砍、削、切,也能割斷粗鐵絲。而報務員攜帶一部特製的發報機,其重量約為12公斤,發射半徑為3000公里。

組織機構

ГРУ的logoГРУ的logo

格魯烏(Главное Разведыватель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意為情報總局)總部設在莫斯科市阿爾巴特街的蘇(俄)軍總參謀部內,代號是44388軍事部。總部內約有5000餘人,派到外國的諜報人員另有一千三、四百人,估計各類人約10萬人,每年經費預算為15億美元。格魯烏的人事權、對外間諜情報活動的計畫和安排等,都要受到克格勃的監督與控制。

該部機構設定分為部、局(直屬處)、處(室)、科四級建制。共22個局、2個院、所,10個處、室。1個直屬科。第一局為歐

洲軍事戰略情報局。第二到第四局是對其他地區進行秘密情報活動的軍事戰略情報局,第二局負責蒐集北大西洋和東歐各國的戰略情報,第三局負責蒐集美、英和中南美各國及大英國協各國的戰略情報,第四局負責蒐集從中東到亞洲各國的戰略情報。第五局是作戰情報局,負責軍事作戰方面的所有謀略破壞活動。第六局是電子情報局。主要進行電子情報活動。第七到第十二局都是情報資料研究機構。此外還有特別行動局,主要進行對外顛復破壞、暗殺、綁架、策反、心戰等活動;空間情報局,負責問諜衛星情報;外事局,又稱國防部外事局,負責蘇(俄)軍的外事活動,並從中進行間諜情報活動;訓練局,負責培訓間諜情報人員;行動技術局,負責所有諜報人員的技術裝備、設備;行政技術局,負責外匯和黃金等貴重物品;另外還有通信局、人事局等。

比較重要的直屬處有:直屬第一處,負責莫斯科地區的間諜情報活動;直屬第二處,負責在柏林地區的諜報活動;直屬第三處,負責在第三世界和恐怖組織中進行諜報活動;直屬第四處,負責在古巴對美國進行諜報活動;直屬第五處為政治處,直屬第六處為財務處;直屬第七處為護照處,負責研究、偽造各國護照相各種票證;直屬第八處,負責檔案的加密和解密;直屬第九處為當案處。

除此而外,格魯烏還掌握一支秘密的特種破壞部隊,領導各武裝部隊的情報部門,還有專供格魯烏挑選幹部的學校,如基輔的聯合軍事學院,伏龍芝學院也有一個系在訓練未來的偵察員,蘇聯駐外使館武官和航空公司駐外辦事處人員也由它派出。

追殺車臣匪首

早年的logo早年的logo

“格魯烏”所屬陸軍特種部隊,在車臣反恐戰爭中,多次包圍了車臣著名戰地指揮官,號稱“黑色天使”的匪首格拉耶夫。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格拉耶夫總能在緊要關頭僥倖脫逃,化險為夷。格魯烏偵察兵證實,格拉耶夫在山區作戰方面確實是個非常厲害的對手,近10年來一直在牽著俄特工機關的鼻子轉。為拔除這顆釘子,打掉車臣非法武裝的囂張氣焰,格魯烏特種部隊多次組織追剿行動,終於在2004年2月28日,在邊防巡邏兵的協助下,將其擊斃。

激戰後的心理攻勢

格魯烏特種部隊在追殺車臣匪首格拉耶夫時,與武裝分子發生了一次慘烈的遭遇戰。安納托利少校講述道:

“我們幫助邊防巡邏兵仔細搜尋格拉耶夫匪幫逃出車臣前往喬治亞可能經過的地區。我們兩個行動小組約30人與他們正面遭遇了。他們立即使用所有武器開火射擊,武裝分子的戰術就是這樣,幾乎只朝一個點密集射擊。我方幾名士兵被當場打死。但是,我們也不是吃白飯的,來自阿斯特拉罕州的哥薩克機槍手穆沙托夫開火反擊,把他們全部‘釘’在了地上。20來個武裝分子團團包圍了穆沙托夫,作戰小組指揮官衝過去接應時,當胸挨了一槍,穆沙托夫還在猛烈掃射,每次外出執行作戰任務時,他都要多帶許多子彈。後來,一顆手榴彈碎片劃傷了他的肚子,他痛苦地躺到地上,一邊使勁按著肚子,一邊開火反擊。臨死前痛得緊咬牙關,向我們發出了‘打死我吧,別讓我如此痛苦地死去’的哀求,最後支撐不住光榮犧牲了。中士奧列格臀部中彈,傷勢不輕,但慶幸的是,他最終堅持住活了下來。

對我們來說,這次戰鬥幾乎成為最後一次。交火持續了1個多小時,我們的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噴射出憤怒的火焰,槍管燙紅,甚至可以點菸抽。後來,子彈快打完了,我們已準備與車臣人拼刺刀了,突然,格拉耶夫匪幫開始對我們發起了心理戰,我立即想起了電影《恰巴耶夫》。他們站直身子,一邊奔跑,一邊用挎在腰上的自動步槍射擊,嘴裡同時還在大聲喊叫著,要我們投降,其中一人嗓門特別大,我們開始與他們用俄語對罵起來。這時,增援上來的第42師步兵解救了我們,他們悄悄接近了武裝分子,高喊著‘沖啊’,開始從背後攻打他們。我們立即用猛烈的掃射和咒罵聲支援步兵,這就是我們的心理戰。車臣人立刻慌了神,一些人扔下武器,掉頭就跑。

我們把死傷的戰友拖扶到高地上。我們必須背上死去的戰友,無論如何,這是戰鬥結果之一,應向上級匯報。我們用無線電台呼叫了直升機,由於高大茂密的樹冠交織在一起,直升機無法在森林中降落,完蛋了。我們開始砍樹,一些樹幹有兩人合抱那么粗。天黑了,被迫在傷員們的呻吟聲和隊員們飢腸轆轆的咕嚕聲中,焦急地等待天亮,等待直升機的再次到來。直到第3天早上,直升機才趕到,給我們投下食品,用絞盤把死傷的戰友拖上去,然後飛走了。我們又停留了5天,試圖尋找武裝分子,但他們消失了,像幽靈一樣,人間蒸發了。”

100美元的背叛

在企圖逃往喬治亞前的兩個星期內,格拉耶夫匪幫在印古什和車臣四處流竄。最後,“黑色天使”終於找到了俄格邊界上的“門戶”,這一狹窄的秘密山間通道是一位當地居民為了100美元的報酬出賣給他們的,詳細畫明了不受阻礙地通過邊境的行進路線圖。不巧的是,他們被邊防巡邏兵發現了,武裝分子打死了9名邊防兵,陸軍特種部隊兩個作戰小組隨即封鎖了邊界。

在武裝分子選擇的突破地段上,有一個臨時邊防哨所把守,共有4名聯邦邊防局準尉,6名達吉斯坦警察。武裝分子事先掌握了這一情況,格拉耶夫決定在邊防兵眼皮底下武裝突圍,向洪扎克斯克邊防隊把守的第2和第3哨所間的“門戶”地段行進。這條道路非常難走,是冬季通往喬治亞的唯一道路。當地居民嚮導早已在那裡等候他們,武裝分子背負的各種物資重達1.5噸,其武器裝備讓任何一名特種部隊官兵羨慕不已。他們共有36人,裝備了8挺輕機槍、26支自動步槍、6具“熊蜂”火焰噴射器,每人數千發備用子彈,每人一具單發火箭筒,一部移動通信設備,另外還有確定地形和方位的攜帶型導航儀。

在沙烏里村過夜後,格拉耶夫和他的保鏢們一大早就坐上汽車開始急駛。他們在梅特拉達村租了兩輛“尼瓦”和“伏爾加”汽車,付了200美元,承諾到達通往喬治亞的道路後留下汽車。不過,“莫科克”邊防哨所巡邏兵破壞了格拉耶夫匪幫的美夢,他們發現武裝分子後立即駕駛GAZ-66越野車猛追不捨。

一名被俘的武裝分子後來在審訊時交待了戰鬥的經過:“我們用4挺機槍掃射邊防哨所的越野車,7名士兵沒來得及開一槍就被當場打死,格拉耶夫本人用狙擊步槍向司機射擊,未能命中,後來用匕首刺進了他的心臟,匕首穿胸而過,扎進了座椅。那個大尉(指揮官),好像是達吉斯坦人,腦袋被割掉,連陽根也被割下。我們繳獲了他們的武器和無線電台。我們對哨所上的情況非常熟悉。”

羊腸小道上的戰鬥

消滅格拉耶夫匪幫的戰鬥持續了24天,不過,其骨幹分子在兩個星期內就被摧毀。格魯烏特種部隊阿列克謝上校講述了雪山追殺戰初期的戰鬥情況:

“天氣非常惡劣,下著大雪,直升機無法起飛,部隊乘越野車向山區推進也非常困難,至少需要2天2夜。乘“烏拉爾”或“尼瓦”車只能到達梅特拉達村,之後就是羊腸小道,非常陡峭,旁邊是懸崖峭壁。最初,司令部只能派出兩組軍事偵察兵,24人,第3組後才到。正是這3個格魯烏特種部隊作戰小組決定了整個戰役的結果。

前10名匪徒是被陸軍和邊防部隊航空兵消滅的,蘇-24前線轟炸機向發現了格拉耶夫匪幫的雪山俯衝轟炸。不過,戰鬥機的使用很快就被迫放棄,在高山地區用強擊機轟炸武裝分子,無異於大炮打蚊子。天氣稍有好轉,直升機就開始在山區上空活動。但是,武裝分子早已適應了山區航空轟炸,一看見直升機,立即撐起較大的白色罩單,消失在了茫茫白雪之中,與飛行員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

雪崩代替彈藥

格魯烏特種部隊把格拉耶夫匪幫趕到了海拔3600米的高山上,武裝分子就像熱鍋里的螞蟻一樣,在山上亂竄,前面無路,後有追兵,下面是冰川和無法通行的峽谷。那裡,只有野獸才能生存。偵察兵看到,被槍炮射擊聲從睡夢中驚醒的熊,從窩裡猛竄出來,非常惱怒。負責指揮此次特種行動的車臣山區陸軍集群司令巴辛中將講述道:

“我們的偵察兵們踏著幾乎齊脖深的積雪爬上了 3600米的山脈,在雪地里只能看見他們的頭。他們用雙手和自動步槍開道,走得非常慢,一個白天只能前進800米,山非常陡,坡度達到了65度。3600 米的高山意味著什麼?有統計表明,冬天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度。當時山坡下已是零下20度了。我們的士兵最終還是爬了上去,武裝分子有時還可以躲在山洞內烤火取暖,而我們的勇士,為了不暴露自己,甚至不能生火做飯。第一周,他們腳上的皮靴全被磨爛了,而隊員們一直在山上戰鬥了兩周,完全超越了人類極限。

部分武裝分子是偵察兵們藉助大自然的力量把其消滅的,雪崩替代了彈藥,一些匪徒掉下山崖葬身在雪堆中,這真是天賜的禮物。隊員們決定利用雪崩打擊武裝分子,本應從上往下向匪徒攻擊,製造雪崩把他們卷下山去,但不巧的是,身邊只有一門嚴重磨損的82毫米迫擊炮。這門老山炮還是米-8 直升機駕駛員拋下的,被特種部隊官兵在暴風雪中意外地得到,不過,卻根本打不到格拉耶夫匪幫。隊員們被迫沿著羊腸小道繼續向上拖拽這門火炮和彈藥,儘可能地接近武裝分子。”

跳向瀑布

最後16名格拉耶夫匪徒藏身在一個山洞裡硬撐,到了第3天,他們再也無法堅守,決定逃向下邊的峽谷。車臣山區陸軍部隊集群司令巴辛中將回憶道:“武裝分子用自動步槍上的皮帶接成繩帶,從山洞向下滑,兩名力氣較大的車臣人牢牢抓住繩帶的一端,最後一人知道自己無法滑下石坡了,決定從懸崖上跳向瀑布,結果當場摔死。在這一次戰鬥中,我們有一名士兵頸部受到重傷,犧牲了,他還是個孩子,無父無母的孤兒。我們後來建議追授他‘俄羅斯英雄’稱號。特種部隊官兵繼續追捕武裝分子,一個小組越過3400米的大高加索山脈,從後方包抄敵人。”

格魯烏特種部隊謝爾蓋上校講述了士兵們極其艱難的追逐過程:“偵察兵被前面一個很深的裂縫擋住了去路,準確地說,是個800米深谷。從這個高度看下去,汽車就像個火柴盒。列兵濟諾維耶夫就是從這裡掉下去的。隊員們後來向我匯報說,濟諾維耶夫和其他士兵,從懸崖上掉下去時沒發出任何聲響,害怕自己的叫聲驚動了武裝分子,暴露了自己小組的位置。每個軍事偵察兵小組都有兩盤繩索,在夜色掩護下,隊員們先是下墜到一個窗台大的石板上,再下面就是陡坡和瀑布,然後,士兵們背貼著山坡向下滑,剩下10-15米時,直接跳向瀑布。就這樣,隊員們終於追到了河邊。全體隊員整夜淌著齊腰深的刺骨(零下20度)河水前進,衣服上結了厚厚一層冰,行動起來非常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通常無法生存。為避免被凍死在河水裡,指揮官決定加速行進,正是這種方式挽救了士兵們的生命。”

格魯烏特種部隊弗拉基米爾上校從另外一個角度講述了隊員們雪山追擊時的困難:“偵察兵背負多少東西?一天早晨,我親眼看見,一名在行動中背負功率強大的 “虎”式無線電台的軍官,換上服裝,準備上山,我看到了他後背上有一大塊斑痕,是經常在山區行動背負電台時留下的,都快被磨黑磨爛了。機槍手更困難,負載約60公斤:輕機槍、1500發子彈、服裝、補給。無線電報務員的負載稍微輕一點:“棺材”無線電台(15公斤)、備用電源、武器。

“口袋火炮”手榴彈

格拉耶夫匪幫殘餘據守在偵察兵上面100米處的山洞裡,隊員們連續數天試圖把武裝分子逼出來,他們開火反擊,甚至炸毀了一處山崖,用滾石砸擊下面的官兵。後來發現了一條小道,但那裡已有敵方機槍手把守,由於地形特別有利,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就是一個團的兵力一個月時間也未必能攻下來。只有使用航空炸彈才能把他們炸下懸崖,但是,此處距離峽谷口邊的梅特拉達村只有2.5公里,如果使用高爆炸藥,整個村莊可能會被夷為平地。

偵察兵沿瀑布繼續向上攀登,越過海拔3000米的山脈,穿過難以通行的冰川,直接向敵人發動迎面攻擊。但是,由於懸崖和樹木的遮擋,無法使用自動步槍瞄準射擊,槍掛式榴彈發射器也無法使用,因為它的最小射程為50米,而隊員們與格拉耶夫匪幫的距離只有30米,沒辦法,只好使用最後的殺手鐧“口袋火炮”,投擲檸檬型手榴彈。

格拉耶夫之死

行動後期,特種部隊官兵知道,格拉耶夫的雙腿已被凍僵,行走困難,但他還是逃掉了,還隨身帶著自己最喜歡的輕機槍,後來改用輕一些的SBD狙擊步槍。

戰爭中荒誕的死亡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黑色天使”的死亡,顯然,將永遠是一個謎。格拉耶夫明白自己無法安全逃到喬治亞了。他和兩個忠實的阿拉伯僱傭兵保鏢藏在一個牧羊人的羊圈裡,潛伏一段時間後,在當地達吉斯坦居民的幫助下,準備喬裝改扮,混過邊境,躲進喬治亞潘基西峽谷。他換上了破衣爛衫,胡亂剪掉自 1997年製造梅卡恐怖攻擊事件後就再沒剃過的鬍子,穿上一件破舊的外套,一條膝蓋上到處是洞的愛迪達運動褲,戴上一頂公雞型毛線帽,走在路上,極像一個流浪漢。

格拉耶夫的屍體被發現時,上面有許多彈片,顯然是在與格魯烏特種部隊的最後一戰中,被手榴彈炸傷的。聯邦安全局的情報表明,格拉耶夫與保鏢一起出來偵察地形,準備逃跑,不料與邊防巡邏兵遭遇,他的死亡純屬偶然。格拉耶夫是在通往喬治亞的阿瓦洛-卡赫京斯克公路上被打死的,與路上遭遇的邊防兵交火後,保鏢們用自動步槍掃射,掩護自己的主子逃跑,但達吉斯坦邊防巡邏兵還是在臨死前再次打傷了格拉耶夫。中彈後的車臣匪首,一個人在雪地里絕望地爬行,垂死掙扎,最後體力不支,失血過多,死在了山坡上。

悽慘的紀念碑

車臣作戰的格魯烏特種部隊一個分隊駐地,有一個獨特的紀念碑,軍事偵察兵們用鵝卵石堆起了一個類似古代崗樓的錐形紀念碑,碑尖上有一頂士兵頭盔,數顆由鋼製成的軍星,閃著血紅色的光,點起了長明燈,就像莫斯科紅場無名烈士墓上的長明燈一樣。每當軍事偵察兵完成戰鬥任務歸來,都會來到碑前,獻上鮮花,照看長明燈,紀念在反恐戰爭中犧牲的戰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