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老子四川人

格老子四川人

《格老子四川人》由石維 馬小兵 林元亨撰寫, 中國畫報出版社,於 2009-5-1 發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四川的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要認識四川人,必須要了解他們的文化。這也為我們重新認識四川人,打開四川厚重的歷史文化大門找到了一把準確的鑰匙。本書從分析四川人文化性格、精神氣質出發,依次對四川人的來歷、四川的男人和女人、四川的歷史和文化等進行了一番探究,同時我們也不避諱四川人身上的毛病,對之進行了一番批判。希望這本書能為讀者建立起一個整體的關於四川人的豐富形象。

同時,我們將本書獻給在這次地震中承受了太多傷痛和苦難的四川人民,以表達我們對他們在巨災面前表現出的從容和堅韌的崇高敬意。

作者簡介

石維,苗族,重慶酉陽人,現居成都,長期從事媒體編輯工作。

林元亨,常用筆名蜀南麥子,漢族,四川自貢人,擅長人文地理寫作,現於成都從事編輯工作。

馬小兵,漢族,常用筆名古加稀,四川成都人,長期從事媒體編輯工作,先後在讀者報社,成都商報社,科紀世界雜誌社等紙媒工作,,主編過《科學大師思想隨筆》等叢書。

編輯推薦

強大、淡寶,出乎意料!“5·12”震出“格老子四川人”:我們四川人,了不起的四川人,為中國人造胃,為世界提供廚房,在掙錢和曬太陽之間保持心態的平衡,為中國貢獻人物。

小富即安、安逸精緻、狡黠假打、盆地意識、敢為天下先……

其實,我們都是四川人。

媒體評論

幽默段子對四川人來說,是一副心理療傷的特殊的藥, “調侃了它,你就站得比它還高了,你就壓倒它了”。四川人一直用這種姿態面對著古往今來的天災人禍,那裡面隱含的態度是:無論什麼災難,可以壓垮四川人的肉體,但無法擊垮他們的精神。 ——《新世紀周刊》 在那亂糟糟的生活漩渦里,突然走到這裡(四川),我滿心滿身地感到一種安逸、舒靜,似乎有些悠悠超塵了。 ——賈平凹 民諺有云:“吃在廣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這些好處成都都有,卻無其不足。成都地方比蘇州大,氣候比杭州好,好玩的地方比廣州多,好吃的東西比柳州多,何況素產蜀錦、號稱“錦城”,還怕沒有好衣服穿?吃好了,穿好了,玩好了,便是死在成都,也是“快活死”、“安樂死”,是“死得其所”吧? ——易中天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成都武侯祠楹聯

目錄

序言 獨一無二的四川人

第一章 從大地震看川人性格

1.了解川人性格的兩個時間節點

2.“亦正亦邪”:不守規矩的四川人

3.淡定而強大:生死從來不是一個問題

4.袍哥人家決不拉稀擺帶

5.幽默是川人的一張精神名片

6.川人重塑中國精神

第二章 四川人的來龍去脈

1.從四條江上走來的四個人

2.川人是最早的中國人

3.三星堆、金沙遺址:復活的神秘王國見證蜀人歷史

4.曾經兩次消亡的四川

5.“不正宗”的四川人:2300年的移民史

第三章 四川為中國貢獻人物

1.讓世界動容的四川人群像

2.盧作孚:一個人的思想遺產

3.鄧小平、巴金:兩個說真話的四川人

4.晏陽初:中國鄉村教育第一人

5.兩個鬼才:魏明倫和李宗吾

6.一長串離經叛道者的名單

7.趙樹同、朱成:守護祖先文化的民間收藏家

8.談玄論道話風水:幾個詭異奇絕的怪傑

9.三個國畫大師與五個油畫家

10.一大批詩人:中國詩歌的半壁江山

第四章 無女不成川,四川女人好霸道

1.四川女人敢作敢當

2.巴寡婦清:秦始皇最敬重的一姐

3.卓文君的私奔驚動了司馬遷的一支筆

4.武則天:史上最牛的川妹子

5.不愛紅妝愛武裝:巾幗英雄秦良玉

6.楊貴妃:讓唐玄宗神魂顛倒的胖美人

7.薛濤:閱盡人間風流才子

8.花蕊夫人:因為她,成都有了個好聽的名字叫蓉城

9.劉曉慶: “不好意思,我怎么還這么年輕”

10.楊二車娜姆:和“芙蓉姐姐”有一拼

11.李宇春、張靚穎:兩個女人一台戲

12王小丫:請聽題!恭喜你答對了

13.翟永明:中國當代第一詩妖

第五章 川人有種

1.關鍵時刻有驚人的能量

2.自古英雄出少年

第六章 出入四川:在川成蟲,出川為龍

1.川人出川驚海內

2.自古文人多入蜀

第七章 蜀中敢為天下先

第八章 四川亡則中國亡——四川為中國提供大後方和避難所

第九章 安逸、舒服、巴適、滋潤——四川人的生活智慧

1.一個誘人的安樂窩

2.貴賤同台,平起平坐:四川人的平民生活

3.世界上最會享受的耍家

第十章 四川人典型性病例分析

1.窩裡鬥:個個都是神槍手

2.川人的死穴:下爛藥、專燒熟人

3.好賭成性:打麻將可以一夜不睡

4.假打:吹牛不上稅

第十一章 川菜攻占中國人的味蕾

1.當花椒碰到辣椒:一場關於味道的艷遇

2.別拿川菜不當藝術

3.川菜骨子裡的平民精神

4.川菜“害人”

附錄一 給初到成都旅行者的二十二個忠告

附錄二 四川方言小辭典——了解四川從四川方言開始

文摘

第一章 從大地震看川人性格

1.了解川人性格的兩個時間節點

四川人是一個群體概念,更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文化概念。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的汶川8級大地震,不僅使8萬多四川同胞在頃刻問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更讓人感到沉重的是,地震留下的巨大後遺症,將會讓數百萬人在今後數年或數十年中飽受心理疾病的困擾。於是,心理危機干預在汶川大地震巨大的災難中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重視。

2008年7月,在成都召開的一次地震學術會議上,一位人類學家發出了警告:四川人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人格,不研究這種文化人格,就不可能進行創傷心理治療。他不相信北京、上海、國外的心理學家又唱又跳地能解決多少受災民眾的心理問題。

感謝這位人類學家,他不但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現代心理學、心理救助的缺陷,而且明確地告訴我們,四川的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要認識四川人,必須要認識、了解他們的文化。他的提醒,也為我們重新去認識四川人,打開四川厚重的歷史文化大門找到了一把準確的鑰匙。

5·12汶川大地震讓四川人特立獨行的文化性格得以彰顯,也是我們重新認識四川人、四川文化的一次契機。

在五千年的巴蜀歷史上,有兩個時間節點對四川來說至關重要。一是公元701年李白的出生,二是公元1929年春天,廣漢農民燕道誠在不經意中一鋤挖出來的三星堆。李白和三星堆代表著古蜀文化的最高成就,二者構成人與物的雙重見證。

有人說,李白是四川500年才會出現的大家,事實上,對於四川來說,就算1400年來別無他人,李白也足以支撐四川古蜀文化的重要性與高度。

李白是古蜀文化培育出來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偉大詩人。他是古蜀文化最完整的承載者,他的詩歌見證著巴蜀文化對中國人的影響。李白的思維模式、生活方式無不體現出四川人的特徵。

要了解四川文化的內涵與特徵,李白是最具有解剖價值的“麻雀”。

李白這個集四川文化的大成者,因為我們從來就沒有讀懂過他,因而,他不幸成了遮蔽四川真相的最重要的人物。

李白號稱“詩仙”,他的言行舉止,他的詩歌,都散發著一種濃厚的神秘的仙道之氣。這種神仙氣,直接來源於他對道教的信仰,對神仙的信仰。

據說,少年李白常去戴天山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後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岩子的隱者隱居於岷山,潛心學習,多年不進城。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飼養了許多奇禽異鳥。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於飼養慣了,定

……

媒體推薦

幽默段子對四川人來說,是一副心理療傷的特殊的藥, “調侃了它,你就站得比它還高了,你就壓倒它了”。四川人一直用這種姿態面對著古往今來的天災人禍,那裡面隱含的態度是:無論什麼災難,可以壓垮四川人的肉體,但無法擊垮他們的精神。

——《新世紀周刊》

在那亂糟糟的生活漩渦里,突然走到這裡(四川),我滿心滿身地感到一種安逸、舒靜,似乎有些悠悠超塵了。

——賈平凹

民諺有云:“吃在廣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這些好處成都都有,卻無其不足。成都地方比蘇州大,氣候比杭州好,好玩的地方比廣州多,好吃的東西比柳州多,何況素產蜀錦、號稱“錦城”,還怕沒有好衣服穿?吃好了,穿好了,玩好了,便是死在成都,也是“快活死”、“安樂死”,是“死得其所”吧?

——易中天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成都武侯祠楹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