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科學與技術專業

核科學與技術專業

核科學與技術屬工學門類的一級學科,很多院校都是作為一個系或學院設定的,它下面還有很多二類學科及專業。涵蓋有“核反應堆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核技術”、“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核物理等等諸多本科及研究生專業。

學科內容

核科學與技術主要涵蓋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及核技術兩大學科,

核科學與技術專業 核科學與技術專業

在理論核物理、實驗核物理、核天體物理、高能物理、核技術、固體輻照等方面有著廣闊的理論研究和實用技術的發展空間,在能源、航天、生物醫學、工業、農業等領域更有廣泛的套用,是我國戰略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主要專業簡介

核工程與核技術

培養具備工程熱物理及核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能在各相關領域從事核工程及核技術方面的研究、設計、製造、運行、套用和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傳熱學、核物理、核反應堆物理、兩相流、核動力設備、核動力裝置、核汽輪機、核動力裝置控制、核工程檢測技術等。

核反應堆工程

培養具有核反應堆、工程熱物理、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的基礎知識,能在各相關領域從事核工程及核技術方面的研究、設計、製造、運行、套用和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 :原子核物理、量子力學、核反應堆物理、反應堆熱工、核動力設備、核動力裝置、反應堆設計、核安全與核企業文化、系統工程與分析等。

核技術

核科學與技術專業 核科學與技術專業

培養適應我國國民經濟和國防核科技工業發展需要的、能在核技術及相關專業領域從事研究、設計、生產、套用和管理等的專門人才。


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原子核物理、量子力學、核反應堆物理、電磁學、輻射探測、核電子學、核技術套用、核數據獲取與處理、加速器原理、輻射防護、輻射劑量與防護、輻射測量與儀器、核安全與核企業文化等。

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

培養為核行業及核科學與技術在相關領域的套用提供生命、換件、安全保障和防護的高素質科研、設計和管理的專門人才。本專業培養的人才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能夠適應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專業各個方向發展的基本需要。
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原子核物理、量子力學、核反應堆物理、電磁學、輻射探測、核電子學、輻射劑量學、輻射防護與保健物理、核數據獲取與處理、輻射防護、環境工程概論、輻射測量與儀器、核安全與核企業文化等。

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培養具有良好的數理化基礎、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能夠適應本專業各個發展方向發展的基本需要,同時具有較好的人文社科和管理知識、良好的道德素質,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在核化工與核燃料循環及相近專業領域從事科研、設計、生產、套用和管理等工作。
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無機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電工與電子技術、原子核物理、核材料科學基礎、核化學與放射化學、核燃料化學與工藝、核燃料後處理及核廢物處置、核環境科學基礎、放射性測量方法、錒系元素化學等。

核能科學與工程

核科學與技術專業 核科學與技術專業

“核能科學與工程”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核科學與技術”下設的二級學科,內含先進裂變堆設計、先進聚變堆設計、先進反應堆技術、數字仿真與可視化、中子物理與核安全等研究方向。


該專業重點開展第四代先進裂變反應堆物理與技術、先進聚變堆物理與技術、聚變驅動次臨界核能系統物理與技術、以及加速器驅動次臨界核能系統物理與技術的研究。圍繞先進反應堆設計需求,重點開展液態金屬鋰鉛迴路技術、液態金屬鉛鉍迴路技術、高溫高壓水迴路技術、氦氣實驗迴路技術等研究。數字仿真與可視化方向主要進行實現反應堆各設計環節的無縫集成技術的研究。中子物理與核安全方向重點開展中子學計算方法、中子學實驗方法和先進核能系統安全分析等研究。

核燃料循環與材料

“核燃料循環與材料”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核科學與技術”下設的二級學科專業,本專業具有“核科學與技術”的工學碩士與博士學位,及“核能與核技術工程”的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核燃料循環利用是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是長遠滿足人類能源需求的必要技術路線,新型核材料發展是先進核能技術套用的瓶頸,是核能事業大規模發展的基礎性課題。該方向重點研究核材料的製備及性能評價、核燃料循環等方面內容,主要包括先進核能系統的結構材料、功能材料、面向電漿材料以及先進核能系統的燃料循環等研究。

核技術及套用

本專業具有“核科學與技術”的工學碩士與博士學位,及“核能與核技術工程”的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粒子加速器(物理、技術與工程),同步輻射光源物理與技術,先進光源物理與技術,核電子學與束測技術,脈衝功率與高能量密度技術,電磁場與微波高頻技術,短波光物理與技術,同步輻射套用,輻射技術及套用,驅動源用加速器概念,真空物理與技術,精密工程測量技術研究等。本專業具有很強多學科交叉特點,涉及物理、化學、生物學、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技術等領域,已經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的,由院士/教授/研究員/博導為主體,有老中青結合的教學科研隊伍。
本學科培養的研究生,有較深的理論基礎,較寬的知識結構,較強的獨立研究和設計能力,掌握現代實驗技術,“理實交融”,就業範圍較寬。留在國內的仍然從事本學科專業工作的,一般畢業後進入涉及“核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國內的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國有核工業企業集團、高等院校、國家與省級核安全管理部門,以及其他民營企業集團就業。出國的一般進入已開發國家的大學和研究機構,繼續深造或就業。

同步輻射及套用

同步輻射光源由於具有亮度高、頻譜寬、準直性好、偏振度高以及脈衝時間結構等優異特性,在生命科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新能源與環境科學、原子分子物理、化學、地學、醫學、藥學、計量學、納米/微米加工和微機械等許多學科領域都具有廣泛的套用。同步輻射及套用已形成為一門綜合性和交叉性很強的學科,它依託於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擁有的我國第一台專用同步輻射光源,同時也是目前我國高校中唯一的大科學裝置,其已成為前沿交叉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是國家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是校內僅有的幾個高水平博士培養基地之一,為國內多個大科學工程和國家相關領域培養了一批理論功底紮實、技術水平一流、科學思維敏銳、動手能力過硬的全面型和國際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同步輻射套用、同步輻射光學、套用物理、套用化學、材料科學等。
由於本專業畢業的學生,既具有同步輻射套用的基礎知識,又具有被套用的學科的基礎知識,因此知識面較寬。可以到高校、科研機構、高技術產業部門工作。

核能與核技術工程(專業學位)

“核能與核技術工程”專業學位與“核科學與技術”各專業的工學碩士學位居於同一層次,該專業涉及到核能科學與工程、核技術及套用、輻射防護及環境保護、核燃料循環與材料、同步輻射及套用、輻射醫學物理等許多領域、本專業學位獲得者應掌握核能與核技術工程領域的堅實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解決該領域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實驗手段,具有獨立擔負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培養的學生可以在核電建設單位、核醫學、環保、核技術及套用等單位從事有關的生產、設計、和管理工作。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堅實的數學、物理、計算機及與核科學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具有將核技術套用於交叉學科及解決國民經濟重大問題能力的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逐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2、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受到必要的軍事訓練,走與工農民眾相結合的道路;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鬥的志向和責任感,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

核科學與技術專業 核科學與技術專業

3、熱愛科學事業,養成良好學風,理論聯繫實際,具有艱苦求實,善於合作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4、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遵紀守法。

(二)業務方面

要貫徹加強基礎,重視套用原則,根據社會需要和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培養原子核物理及核技術人才。

1、較系統地掌握物理學、核物理學基本理論和知識,實驗方法與技能。

2、受到良好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核物理研究工作核技術套用工作所必需的技術基礎和基本技能。

3、較好地掌握數學工具、電子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培養抽象思維邏輯推理運算與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從事套用工作的初步能力。

4、對核物理的新發展,核技術在理工農醫等領域的套用前景及最新技術有所了解。

5、初步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具備較好的聽說能力,熟悉文獻檢索和其它獲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三)體育方面

1、了解體育的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鍊身體的基本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

2、 養成良好的體育鍛鍊和衛生習慣,身心健康。

畢業生去向

企業、科研部、高等學校從事核物理的研究工作,在核工業所屬的廠礦企業從事產品研發、生產技術和輻射防護工作,也可從事機械、冶金、電力、核電站、石油、煤炭、地質、農業、醫學和環境保護等涉及核科學與技術套用領域方面的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原子核物理學、核技術套用或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力學、光學、電磁學、熱學、原子核物理)、數學物理方法、理論力學、電動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量子力學、原子核物理、原子核物理實驗方法、核電子學、加速器技術、核反應堆原理、核輻射防護等。

研究方向

核技術及套用

01 加速器技術
02 同步輻射光源技術
03 核測控與核分析技術
04 核電子學及儀器
05 輻照加工新材料
06 核醫學與輻射成像技術

核能科學與工程

01 反應堆熱工分析
02 反應堆控制
03 反應堆安全與仿真
04 反應堆結構、核動力裝置性能與設備
05反應堆物理

06 等離子物理
07 聚變堆設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