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能力論:構築企業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企業核心能力的概念 第四章企業核心能力的形成機制 一企業家精神是核心能力的原形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4月1日)
平裝: 32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0開
ISBN: 7301054998
條形碼: 9787301054994
尺寸: 20.3 x 14.5 x 1.3 cm
重量: 322 g

作者簡介

史東明,副教授,199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96-2000年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在此期間,承擔國家兩項重大結構調整與資產重組的課題研究任務;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為《世紀之交的金融發展與金融安全》,針對亞洲金融危機進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已由中國經濟出版社正式出版,著作名稱為《經濟一體化下的金融安全》(1999年3月)。近年來,在全國核心期刊上先後發表了《試析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的S型曲線》、《增長極理論與實踐》、《我國利用外資應實現四個轉變》、《關於改善股權結構的探索》、《建立科學的企業資本經營機制》、《國有經濟戰略性改組的運作機制》、《紡織工業結構調整的目標選擇》等4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多篇文章獲獎並被轉載引用。

內容簡介

為了適應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競爭新形勢,《核心能力論》一書從討論企業核心能力的性質、功能、作用入手,著重研究了核心能力的形成機制、培育方法和培育途徑等問題。該書結合大量的實際案例,總結了國內外企業培育核心能力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分析了培育核心能力的誤區,並特別對企業家精神與培育核心能力的關係,進行了重點論述。這些研究,為企業培育核心能力和提高競爭力,提供了新的啟示。
在系統研究核心能力的基礎上,書中進一步分析了我國的產業能力現狀,指出存在的問題及改善途徑,並討論了提高中國國家競爭力的若干問題。書中提出的主要措施有:完善市場體系、強化競爭機制、轉換政府職能、加強產業政策指導、發展金融並提高其功能、調整和最佳化產業結構、改善產業組織、建立國家創新體系、深化體制制度改革、提高教育水平、懲治腐敗和反對關係學,等等。該書強調,利用國際機遇,促進能力提高,對加快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媒體評論


史東明博士所著《核心能力論》一書,是他在北京大學博士後工作站期間的研究成果。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他在書中提出的如何培育企業核心能力,以增加企業競爭力的問題。已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當他請我為本書寫一篇序言時,我是樂意的。我認為不僅企業界,而且政府管理部門。都應當重視這一問題。
產權明晰,企業才能提高市場競爭力,才能應付新的局勢。大量例證充分說明,產權界定是企業改革的最重要環節。過去國企在所有制上清楚,但不等於產權清楚,產權是跟投資主體聯繫在一起的。我國國企的問題就在於投資主體缺位或投資主體不明確。所有制跟產權不是同一個問題。強調產權,並不涉及變公有制為私有制的問題,而是涉及明確投資主體的問題。有了明確的投資主體,才有人對財產負責。我們談了多年的“自負盈虧”,其含義就是:在明確投資主體、明確產權的前提下,投資主體各自自負盈虧。因此明確產權就是投資主體明確化。進一步說,產權改革有三個內容:
①界定產權,明確產權;
⑦所有制結構調整。要根據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構成多元投資主體。對企業而言,變為多元投資主體;對社會而言,分為國有、混合經濟、私人獨資、合夥、中外合資的等各種類型;
③健全與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即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使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各盡其職,否則無法使企業真正提高效率,提高競爭力。結合產權改革,董事會應由多元投資主體的代表構成,這樣董事會上就不只是一種聲音、一個面孔,而由各自原來投資主體的代表為自身利益發表意見,避免盲目投資決策造成的損失。董事長是大股東代表,同時也是全體投資者的代表,因此要代表全體投資者的利益。董事會是否起作用,與產權清晰密不可分。總經理是董事會聘請的,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根據董事會的決策進行管理。董事長不應兼任總經理,兩者必須存在制衡關係。如果權力過分集中,可能會出現預想不到的大壞事,提高效率也就無從談起。有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才能使投資者利益得到充分體現,使企業競爭力增強。有人說,制衡可能使決策效率降低。對這個問題必須有新的認識:即使制衡會使效率下降一些,那也是為了避免出現更大的損失而必須付出的代價。
還有人認為,國有企業的問題主要是領導班子問題,即管理問題。只要加強了管理,國有企業就會好起來,企業競爭力就會提高。當然,加強管理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缺少的,改革之後同樣要加強管理,管理是長期的、永恆的,管理工作的改善是無止境的。但是,不改革,管理的效益很難長久保持。國有企業中,未經改革也有搞得好的,但是紅紅火火三、五年而已。據我的調查,大致上有以下五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領導者能力強,在他的管理之下,企業搞好了。但在政企不分的體制下,這個經理被提拔了,當了局長、廳長、市長,他一走,換一個人接班,能力、責任心、開拓精神都遠不如他,企業就垮了。
……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培育核心能力:中國企業成長的關鍵 
一 當代企業經營戰略新趨勢
二 入世給中國企業帶來挑戰和機遇
三 培育核心能力是企業快速成長的捷徑
四 中國優秀企業成功的啟示
第二章 企業能力的特性分析 
一 企業能力的來源與層次
二 企業核心能力的概念
三 核心能力的特徵
第三章 核心能力的功能和作用 
一 提高企業市場競爭的位勢
二 使企業獲得超額收益——一個經濟學分析
三 維持企業長期競爭優勢
四 使企業能適應環境變化
第四章 企業核心能力的形成機制 
一 核心能力的結構與維度
二 核心能力的產生始於企業創新
三 從外界攝取能量:建立學習型組織
四 不可或缺的保障體系
第五章 核心能力的培育方法與途徑 
一 制訂好戰略規則
二 組建專業人才團隊
三 建立戰略聯盟
四 兼併關鍵技術企業
五 從模擬創新同場競技
第六章 培育核心能力的誤區 
一 盲目多角化經營而削弱核心能力
二 低成本擴張後效應
三 技術至上與閉門造車
四 制度能力扭曲:創新與PUV錯位
第七章 企業核心能力的模式及成功經驗 
一 幾種值得重視的創新模式
二 幾種值得借鑑的整合模式
三 需要看齊的中國企業能力模式
第八章 企業家精神與核心能力 
一 企業家精神是核心能力的原形
二 值得借鑑的企業家精神
三 入世:亟待煥發企業家精神
第九章 從企業能力到產業能力 
一 產業能力的構成與形成
二 中國產業能力的現狀分析
三 提高中國產業能力的對策
第十章 從產業能力到國家競爭力 
一 國家競爭力概念及其內容
二 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現狀及制約因素分析
三 提高國家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途徑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