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元有

柴元有

2001年至2003年,擔任了前墩村黨支部書記,現任村黨支部委員。 從2003年起,每年採伐杉木50立方米左右,收入三、四萬多元。 2001年至2003年,擔任了前墩村黨支部書記,現任村黨支部委員。

簡介:

中文名:柴元有
性別:男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
出生地:浙江省江山市
出生年月:1963年4月
榮譽及稱號:他開發的山場被共青團浙江省委、省綠化委評為“省級青年綠化工程”,先後多次榮獲“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全國優秀職校畢業生”、“省綠化祖國青年突擊手”、“省勞動模範”等稱號,並當選為衢州市第一屆人大代表,江山市第三屆、第四屆政協委員。2001年至2003年,擔任了前墩村黨支部書記,現任村黨支部委員。曾受團浙江省委的邀請,參加改革開放三十年青年群英會。

事跡:

當你從衢江區湖南鎮華家村沿著晚長線進入江山地界時,就可以看到公路右側的山上一片翠綠,陡峭的山坡上一排排杉木直插雲霄。這就是江山市最早最大的造林專業戶柴元有的林木基地。
塘源口鄉前墩村村民柴元有,1984年7月從江山市農技校(現江山中專)畜牧獸醫專業畢業,正趕上鄉政府全面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前墩村有500畝山場,坐落在與衢江區湖南鎮交界的天堂口,山場地處偏僻,周圍四五里荒無人煙,山上只有一些零星雜薪,出入僅靠一條羊腸小道,管理不便收益低。於是,村兩委決定將這片山場公開承包。但因投資大而無人問津。年僅21歲的柴元有,初生牛犢不怕虎,考慮再三後,毅然與村里簽訂了期限為40年的承包契約。當時,其兄已經成家獨立生活,兩個弟弟年幼在校讀書,柴元有和父親在離家十幾公里的山上安營紮寨,不分寒暑和雨雪,起早摸黑,劈山造林。妻子朱月仙1987年結婚後,與他相依為命,投入了艱苦的創業生涯。1988年,他們的兒子在山棚里出生了,夫妻倆就將他取名為“柴鵬賓”,意為山棚里的賓客。前後三年多,他投入3000餘工,借貸款2萬多元,東挪西借,終於將300多畝山場種上了杉木苗,200畝裸岩培育了雜木,並在山棚邊種下1畝多毛竹和板栗、桔子、石榴等水果2畝。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如今,20多年過去,在他的精心營造和扶育管理下,500畝荒山已經成為“綠色銀行”。山上杉木、雜木鬱鬱蔥蔥。山腳下,跨越兩縣的晚長線環繞而過,當年的羊腸小道已經變成寬暢的水泥路,交通環境的改變,山場的身價成倍提高,杉木已經成林,這500畝山場的木材蓄積量已有幾千立方米。若按每年每畝山場收益淨增100元計算,每年收益也有四、五萬元。從2003年起,每年採伐杉木50立方米左右,收入三、四萬多元。這在當地收入是比較高的了。山上的林木成材,他的兒子柴鵬賓也已經20歲了,去年考入安徽大學經濟系深造。
柴元有不畏艱苦,志在荒山繪宏圖的創業精神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肯定。1987年1月,他開發的山場被共青團浙江省委、省綠化委評為“省級青年綠化工程”,先後多次榮獲“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全國優秀職校畢業生”、“省綠化祖國青年突擊手”、“省勞動模範”等稱號,並當選為衢州市第一屆人大代表,江山市第三屆、第四屆政協委員。2001年至2003年,擔任了前墩村黨支部書記,現任村黨支部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