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廟[江蘇省豐縣]

柳毅廟[江蘇省豐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徐州豐縣古護城河邊,有座古廟,門楣上篆刻著三個鎦金大字:“柳毅廟”。 唐朝傳奇人物柳毅,作為神話人物能稱在豐縣立廟享祀,千餘年盛傳不衰,則更具有傳奇色彩。 柳毅行走中,沒有發現什麼不正常的情況,但平白無故的鳥起馬驚,令他心中非常詫異,感到莫明其妙。

柳毅廟

徐州豐縣古護城河邊,有座古廟,門楣上篆刻著三個鎦金大字:“柳毅廟”。院中有一株古老的松樹,莽莽蒼蒼,遮天蓋地,樹下一眼深井,井水盈盈,清冽甘甜,井口石圈上面刻著“傳書澗”。

柳毅廟由來

自古以來,生有爵以昭德,死有祀以識永。秦漢以來,豐縣能夠封官加爵的人士數不勝數,但能夠獲得立廟享祀的人士則屈指可數,能夠作為人神共享的人物則少之又少。唐朝傳奇人物柳毅,作為神話人物能稱在豐縣立廟享祀,千餘年盛傳不衰,則更具有傳奇色彩。
柳毅,唐朝傳奇人物,由李朝威傳奇小說《柳毅傳》而聞名於世。元、明、清以來,多次被改編成戲劇搬上藝術舞台,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英雄人物,因其重情重義而成為人們崇拜的偶像。元朝尚仲賢的《洞庭湖柳毅傳書》、李好古的《沙門島張生煮海》、明朝黃說中的《龍蕭記》、清朝李漁的《蜃中樓》,以及現代劇《龍女牧羊》、《張羽煮海》等戲劇,都是以《柳毅傳》演變而來,更進一步地表現了柳毅重情重義、正直磊落的高大形象和高尚情操,藝術化地表現了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正直善良、熱情堅毅、嫉惡如仇、不屈不撓的文人氣質,生動形象地刻化了柳毅急人所難、熱心助人的忠厚形象,成為歷代敬仰和效仿的典範。
按李朝威的《柳毅傳》記述:柳毅原籍應為湖南人,家居於湘水之濱,唐朝時期隸屬江南西道。唐•高宗李治儀鳳二年(公元677年),柳毅進京趕考,因未能考中而準備返鄉回家。當時,有同鄉人客居於長安城北的涇陽縣,於是他打算繞道涇陽與老鄉告別,說明這次考試的情況,讓老鄉放心,並感謝人家所給予的幫助,然後從涇陽再返回家鄉。
他心情鬱郁離開京城長安,沿著官道向涇陽而去。剛走到離城六、七里時,就見道路上突然鳥飛馬驚,一陣騷亂。柳毅行走中,沒有發現什麼不正常的情況,但平白無故的鳥起馬驚,令他心中非常詫異,感到莫明其妙。他連忙躲到路旁,讓開道路,狐狐疑疑地往前走著,直到有六、七里路時,這種現象才停止下來。當他恢復平靜往前走時,才突然發現路邊不遠處有一位婦人在那裡牧羊。柳毅感到非常怪異,誰家的婦女能在這裡放羊?仔細觀看,才發現此女子長得非常漂亮好看,但臉上卻面帶憂色,蛾眉緊鎖,非常地不開心;衣服雖然穿得很整潔,但卻很破舊,暗淡無光,服飾與容貌很不相配。再看這一女子,站立於路邊不遠處,凝神靜止,是乎是在專門等候什麼人?!
柳毅感到很納悶,於是走上前去向這女子打問原因。這時,該女子向柳毅訴說她的身份和目前的處境,知他是個忠厚可信之人,而且又是老鄉,所以才拋頭露面,請他帶書信給他的父王――洞庭湖龍王,於是就演繹出“柳毅傳書,巧結良緣”的感人故事。據傳,柳毅辭別龍庭之後,將所贈珍寶的一部分拿到廣陵(即今揚州市)變換貨幣,經營生意,成為巨富。先後娶張氏、韓氏,均未久長,於是遷居於金陵(即今南京市),在此鰥居很久。這期間游居於豐縣,領略“千古龍飛地”的錦山秀水。當時,豐縣華山、泡水的錦繡景致是蘇北地區有名的旅遊勝地,如唐朝時期的李鳳、徐礦、胡曾、張籍、杜牧、白居易等名流都曾在豐縣寄居流連,並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餘里,桑麻青氤氳”(白居易詩《朱陳村》)、“一劍西提與楚爭,風雲慘談五年兵;歸來四海成家日,猶自悲歌氣未平”(李鳳詩《高祖故宅》)等等。
柳毅在豐縣寄居期間,除了遊覽豐縣的山山水水、名勝古蹟外,還與豐縣人結下深厚友誼,豐縣純樸的民風、誠厚的待人接物、熱情的禮賓敬賢,都給柳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真摯的好感,因而對豐縣人敬重有加,由此而引發了離開之後對豐縣人的特別眷顧,形成了“水淹萬莊”、“風颳葛莊”而救豐縣和“豐人過洞庭饋贈金色鯉魚”的神話故事。豐縣人對柳毅也特別敬重,在柳毅離開豐縣之後,人們才知道他就是替龍女傳書的柳毅,人們非常感戴,自發地捐款捐款為他建造了一座莊嚴恢宏的廟宇,以鼎盛的香火祭祀不已。並在廟中特意挖掘了一眼深井,意於讓神廟中的柳將軍能夠經常地與洞庭龍女保持聯繫,使柳將軍能夠經常地往來於豐縣和洞庭之間,祈望柳將軍能夠經常地庇護豐縣人民風調雨順、安居富康。柳毅被封為洞庭大將軍之後,人們敬稱他為柳大將軍,一座柳毅廟寄託著柳毅與豐縣人民的深厚友情和豐縣人民對柳毅的深切愛戴。人們習慣的將此廟宇稱為“柳將軍廟”,將縣城西門外、泡河內側的一片土地稱之為“柳毅坡”。寺廟的一口水井人們稱之為“投書澗”,此井四季常清,甘冽可口,大旱不枯,大澇不盈,長年保持在一定的水位,人們視之為“神井”,歷代《豐縣誌》中對此均有記述。廟宇不同於常見的廟宇,它的大門向東,意為面向東海,常與東海龍王往來。廟中還有一株側柏樹,碩大盈蓋,甚為神奇,它的枝葉茂衰常常預示出時代的興衰變遷:世盛它盛,世衰它衰;後來,此樹因雷擊分裂為兩瓣,東南西北向各一枝,猶如兩棵同根樹,卻是每年輪替發葉,今年南枝發芽,明年北枝發芽,成為奇觀,傳之甚遠,方圓百里之人多來這裡觀賞奇景。因此,這裡的廟會異常熱鬧,香火異常旺盛,善男信女摩肩接踵,遠近香客常年不斷,成為豐縣的著名勝地。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元)豐縣令盧世昌有一首《謁柳將軍廟》詩:“古廟結長林,春陰濕廊廡;時有靈風吹,懷疑夜來雨。如入波濤中,龍蛇走江滸;肅肅洞庭君,英靈生眉宇。何當拾香草,殷勤薦清醑;不見使者歸,神鴉作人語”。柳毅廟歷代皆加以修葺鼎新,至公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發起後,除“四舊”的浪潮蕩滌了這座千年廟宇,並在此修建磚瓦窯場,取土為坑。公元2004年,豐縣人民政府在動議重新修建千年古剎“永寧寺”的同時,再建千古名寺――柳將軍廟,為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增添新的光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