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柳南區銀山國小

柳州市柳南區銀山國小

柳州市柳南區銀山國小創建於1995年8月,坐落在柳州市柳南區航生路11號,是一所新興發展和辦學實力日益雄厚的國小。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學校原有占地面積8910平方米(2007年增加到19622.47平方米),建築面積原有3248.4平方米(2007年增加到7470.4平方米),設立學制6年,有教學班乾21個,在校生1131人,在職教工50人。學校教師中本科學歷教師占34﹪,大專學歷教師占56﹪,高級教師占35﹪。校園布置精巧,結構合理,功能室齊備。設有標準的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閱覽室、圖書室、儀器室、微機室和多媒體電教室等。
學校堅持“依法治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宗旨。以“走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之路,把學校做大做強,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為辦學目標。實施素質教育,紮實推進課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加快信息技術教育步伐,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弘揚“敬業、愛生、務實、善教”的職業精神,全面發展、關注教師專業化發展,營造“人本、民主、平等、和諧”的人文環境,學校注重德育教育網路的建設,整合學校周邊的空軍部隊、消防部隊和交警部隊等德育教育資源,成立德育教育立體網路,形成了以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為主的德育教育特色。學校以信息技術教育內容為校本課程開發,以(金色童年)電子報刊作為突破口來創建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特色。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提高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學校組織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研究和科研課題研究,為信息技術與各學科實現整合提供長效的實踐平台。 幾分耕耘,幾分收穫,經過全體師生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學校先後獲得了自治區級“先進支教後援單位” 、“科普先進單位”、“十五規劃重點課題” 、“聽音想像作文”和“錄音聽算”實驗先進單位、動象教學及配套教材實驗”先進單位 、“廣西第二屆啦啦操大賽三等獎” 、柳州市文明單位、柳州市“柳州高衛生先進達標單位、柳州市無綴學學校,柳州市無毒學校稱號;在各級各類評比活動中,學校還獲得了“柳州市教育系統素質教育評估二、三等獎”,“柳州市小學生運動會象棋比賽團體第二名 、男子籃球第四名、羽毛球第四名” 、“優秀學校網站三等獎”“柳州市都樂網少年部落格網路大賽優秀組織獎”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柳州市小學生廣播操比賽組織獎”“柳州市國小廣播體操比賽團體三等獎” 、“柳州市校園文化藝術節舞蹈、合唱比賽二、三等獎”。“柳南區素質教育辦學評估二等獎”、“柳南區課改先進單位”等;此外,銀山國小的老師和同學們與在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各類比賽中取得許多優異成績。
今日學校面臨難得的機遇,更存在諸多的挑戰,銀山國小的全體師生將以“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的精神去創造更輝煌的明天。

校容校貌

我校認真貫徹課改精神,為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在全面發展中有特長作好充分的準備。為滿足每位同學都有一技之長的願望,舉辦了周末興趣班,開設的項目有計算機、書法、美術、民樂(包括琵琶、二胡、笛子),電子琴、體育舞蹈、小星星英語、小記者、數奧、聲樂班等,為辦出民樂特色,我校投資了一批資金購買了樂器,對家庭有困難的同學免費學習,使個別貧困生也如願以償地發揮了特長。
校園廣播是調節師生校園生活的精神食糧。每天清晨,師生們踩著音樂聲進入校園,輕輕鬆鬆地開始著一天的工作和學習。中午,校園廣播送出的一則則新人新事,讓師生們百聽不厭。最讓同學們喜歡的欄目是教師對個別同學心理諮詢的解答,使許許多多的同學從迷惘的困惑中走出,煥然一新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
每年一次的春遊、秋遊和夏令營是同學們最神往和最具有吸引力的。也是校園豐富的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走出校園,讓同學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了解大自然、了解社會,才會培養出“有尊嚴地立於天地之間”的學生。2001年4月,我校利用春遊時間,到市美陶廠開展科學實踐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此活動相繼在桂中電視台、廣西電視台得到播出。
我校的校園生活中,還有一道更亮麗的風景——勞動實踐基地。每班2平方米,地不大,卻具有較好的教育效果。它既可培養學生愛勞動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通過自身的種植活動,體驗勞動的艱辛和其帶來的快樂,同時,也豐富了課餘校園生活。
每年一次的藝術節,從96年開始至今,已舉辦了五屆,參與的學生越來越多,舉辦的項目也逐年增加,質量越辦越好,時間也從原來的為期一周到今年的為期半個月,大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每年一次的校運會,也是同學們喜歡參與的。同時,也決出了一
批人才。94屆的張頂在市小學生運動會中,獲得了三項全能第二,95屆的吳鴻飛在市跳高比賽中,獲男子組第一名,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還有學校各項設備的現代化,如漂亮的多媒體教室、二個計算機房、閱覽室、電子琴室、均為豐富師生的校園生活提供了較好的物質條件。

教學特色

校園一角校園一角
校園一角校園一角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我校重點抓住語、數、項基礎學科教學的研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學校一至六年級開設英語課程,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建立起自信心;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語言、語調基礎;使他們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運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構建英語課堂教學觀——讓英語課堂充滿交際活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家園。在教學中創設多種情景,給每個學生搭建一個“活動的舞台”,如:生活情景、體態情景、遊戲情景、創造情景。教師全情投入,使課堂洋溢著“情感的活力”。在語、數及其它學科中努力構建起創新教學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做到“一為”就是一切教學活動都為了學生,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努力做到“以學定教”,教要適應學, 教要利於學,教要促進學,教要發展學。教是為了讓學生自己“會學”。“兩計”就是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的精神,實施啟發式和討論合作式教學。課堂教學要抓準抓好每個學科、每個課時的知識點、能力點和德育點。處理好基礎知識教給學生,基本技能教會學生,基本思維要傳授給學生,基本規律要點拔給學生。教學中“五活”,引入含活勢——帶著興趣、帶著問題、帶著微笑;形式求活潑——方法多樣化、手段多樣化;氣氛要活躍——師生情感溝通,信息反饋暢通;探索有活力——思維有深廣度,見解有創新度。小結留活話——留著激情、縣念、探究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成,以思維為中心,以能力為目標,以育人為目的。教導處抓好教研活動,做到“四定”:定時、定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研究和學習最新的教改信息和教學方法,不斷完善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年級組集體備課推行:備->說->上->評->研的活動系列。把備課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和因材施教上;把教學設計的重點放在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上;把教學手段的重點放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運用上;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師生雙邊活動上;把課堂反饋的重點放在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把學習指導的重點放在學生思維的疏導上;把教學目標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五種能力上,即“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通過規範有針對性的開展教研構建起新型的、適宜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造就二十一世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材而努力。

歷屆英才

我校近六年來,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獲獎情況如下:獲市級“文明班級”的有:93(1)班(劉華英) 94(1)班(周 嵐) 96(1)班(2次 劉華)95(2)班(韋秋凌) 99(1)班(鞠英霞)獲市“雛鷹中隊”的有:98(1)班(梁冬蘭) 96(2)班(李 梅)學校獲獎的有:1999年獲柳南區“文明單位”和“愛國衛生先進單位”。2000年度獲市“文明單位”、“愛國衛生先進單位”、“無毒學校”、“雛鷹大隊”稱號。藝術類獲獎情況:1998年5月,合唱、舞蹈分別獲市三等獎。賴雨佳獲繪畫一等獎,李媛君獲二等獎。體育類獲獎情況:吳鴻飛獲市跳高第一名;羽毛球團體第四名。個人獲獎情況:97年、98年、99年,李梅、梁冬蘭、謝志文分別獲市“優秀教師”稱號。98年、2000年,梁冬蘭、鞠英霞分別獲市“優秀輔導員”稱號。黃冬冬、廖小珠、李梅、陳國山分別獲市級、區級優秀團員和團乾。周雪新獲“工會積極分子”稱號。2000至2001學年度,52名學生獲市級“三好學生”,26名學生獲市級“優秀隊乾”,51名隊員獲市級“優秀隊員”。教學類:謝敏京獲市英語賽教課二等獎,黃海英老師獲柳南區數學賽教課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