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頭蟲

柱頭蟲

柱頭蟲(acorn worm)動物界的1門,分類地位僅次於脊索動物門。以腸體腔法形成體腔,因口腔背側向前方吻部突出一個小盲管,有些學者稱它為口索認為相當於脊索構造而得名。全世界現生種不到100種,均為海生,營底棲生活。

基本信息

概述

半索動物門(Hemichordata)腸鰓綱(Enteropneusta)無脊椎動物。體柔軟,蠕蟲狀,前端有吻和齶,用於鑽泥沙,形似橡子,故得其英文名,有的囊舌蟲(Saccoglossus屬)的種長僅5公分(約2吋), 而巨柱頭蟲(Balanoglossus gigas)長度超過180公分(約6呎)。殖翼柱頭蟲科。體柔軟,呈長柱形,分吻、領和軀幹三部分。為半索動物門習見種類,

外形與習性

柱頭蟲(Balanoglossus)屬於腸鰓綱(Enteropneusta),體呈蠕蟲形,由吻(proboscis)、領(collar)和軀幹(trunk)三部分組成。軀幹部最長,又可分為鰓裂區、生殖區、肝囊區和腸,末端

柱頭蟲柱頭蟲

為肛門。蟲體內的各部均有空腔,即由體腔分化而成的吻腔、領腔和軀幹腔。體呈蠕蟲狀,長可達600毫米以上,由吻、領、軀幹3部分構成,內部均具腔,為體腔的一部分。吻位於體前端,可伸縮,呈柱狀,故名柱頭蟲。吻後為領,吻可縮入領內。最後為圓柱狀的軀幹。吻和領的伸縮,可掘泥沙作穴,進行運動。口位於吻基部腹面、領的前緣,當掘沙前進時,即可攝入含有機質的泥沙。消化管細長,無胃腸分化,後段背側有成對的突起,稱肝盲囊。體末端為肛門。軀幹前端背側有2條縱溝,溝內有成對的小孔,稱外鰓裂,與咽部的內鰓裂相通,內外鰓裂間有鰓囊。水由口進入,從鰓裂排出,從而完成呼吸作用。柱頭蟲為開管式循環,血液無色;背神經索和腹神經索組成神經系統。雌雄異體,個體發生中有一柱頭幼蟲期。全身黃色,極柔軟,容易切斷。多為穴棲,以藻類、原生動物等為食。以潮間帶或潮下帶種類較多。約有70餘種,中國已報導6種。

結構和功能的適應

1.生物體類型

體呈蠕蟲狀,或固著生活,後口式發育。

柱頭蟲,亦稱腸鰓蟲或櫟實柱頭蟲,亦稱腸鰓蟲或櫟實

半索動物曾經被分在脊索動物門中,也曾被視為無脊椎的脊索動物稱為原索動物(protochordata)。和脊索動物相似,它有由背部上皮發生而來且中空的背神經索。但現在認為其口索與脊索不是同源器官,因此將其從脊索動物中分出,獨立為半索動物。

2.身體結構

三胚層,兩側對稱,真體腔動物
身體不分節,只分為吻、領和軀幹三個部分。
通常咽上有鰓裂。
身體分為前體、中體和後體,每部分都有分隔的體腔。
軀幹部細長,前部兩側向外延伸形成翼狀板,內有生殖腺(生殖翼)。
肛門在軀幹部末端。

3.取食

羽鰓類用觸手冠樣器官濾食,腸鰓類取食沉積物,通過鰓裂排除剩餘的廢物。

4.運動

羽鰓類固著生活,而腸鰓類則穴居生活。

5.骨骼

羽鰓類在咽的前部盲囊腹面有一棒狀物,能夠變硬,過去稱為口索,曾經被認為是脊索的同源器官。

6.呼吸和循環系統

氣體交換可以通過鰓裂完成(由於纖毛作用,水由口進入咽,經咽裂、鰓囊及鰓孔流出,在這一過程中完成氣體交換),其下有血管分布集中的區域,還可以通過體

柱頭蟲柱頭蟲

表完成。循環系統有可收縮的背血管和腹血管,之間以開放的血竇相連,因此,在循環方式上屬於開放式循環。前體有可搏動的“心臟”驅動血液循環。

7.滲透壓調節和排泄

含氮廢物通過體表擴散排泄。

8.動作協調

神經系統原始而特殊(身體表皮細胞基部的一層神經纖維網分別在背中線和腹中線加厚形成神經索,兩神經索在軀幹的前端相連形成一神經環再和位於表皮下的神經網相
連)。
中背神經索在領內形成領索,領索可能是動物的神經中樞,有巨大的神經細胞。

9.繁殖

雌雄異體,異體受精。
受精卵經過輻射卵裂,以後口式發育。
腸鰓類形成柱頭幼蟲,或直接形成亞成體。有時也發生裂殖。羽鰓類行有性生殖及無性生殖

柱頭蟲的分類

半索動物門可分成兩個綱:腸鰓綱(通常稱做柱頭蟲)和羽鰓綱(或許也包括筆石綱,已滅絕)。第三個綱-浮球綱,是基於只知道其幼蟲的單一物種而提出的。半索動物門包括大約一百種現存物種,其在分類上的精確位置和此一類群是否為單系群,仍然存在著許多爭議。其中有一種猜想為,羽鰓綱其實是更基層的後口動物,而腸鰓綱則是由一個最後導致脊索動物門的支系在早期所分出來的分支。

進化地位

半索動物的胚胎髮育與棘皮動物相似,鰓裂及中空的背神經索又與脊索動物相似,說明半索動物與棘皮動物和脊索動物均有親緣關係。
根據對半索動物組織與胚胎的研究,證明口索與脊索既不同功、又不同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