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號[海蓮·漢芙所著小說]

查令十字街84號[海蓮·漢芙所著小說]
查令十字街84號[海蓮·漢芙所著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查令十字街84號》,作者:海蓮·漢芙,譯者:陳建銘;被譽為“愛書人聖經”的書信集,記錄了紐約女作家海蓮·漢芙和倫敦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的書商弗蘭克·德爾之間的書緣情緣;被譯成數十種文字流傳,廣播、舞台和銀幕也鍾情它,那家書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號已經成為全球愛書人之間的一個暗號,三十多年人們讀它、寫它、演它,在這段傳奇里彼此問候,相互取暖; 還有根據本書改編的同名電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故事很簡單,以書信體記錄了紐約女作家海蓮·漢芙和倫敦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經理弗蘭克·德爾跨越了20多年的傳奇書緣。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書迷到倫敦查令十字街朝聖,漸漸地,《查令十字街84號》成為全球愛書人之間的一個暗號,被稱為“愛書人的聖經”。

查令十字街84號 查令十字街84號

書本由作者海蓮和弗蘭克,以及其家人、書店員工的通信集組成。海蓮是個窮困潦倒的美國女作家,但嗜書如命。因為不堪忍受紐約昂貴、庸俗的新版本書,按照報紙廣告推薦,寫信到大洋彼岸的馬克恩與科恩書店,希望購買絕版舊書,很快獲得回音:對方找到了她想要的書,還很細心地隨信附上了英版和美版發票,並把找零附上。一切開始於1949年10月。

她愛書,他是個嚴肅古板但很專業的書商,她要的各類離奇古怪的絕版舊書他都能找到,而且細心地為她留意不同版本。信任和欣賞很快建立。於是,海蓮開始給書店的人郵寄整箱的雞蛋和大塊大塊的火腿。那時候,英國處於重建時期,物資匱乏。海蓮的善舉獲得了書店人和書店經理一家人的尊重。他們給她送了漂亮的手工桌布,那是弗蘭克的鄰居的作品。而書信往來也開始從海蓮和弗蘭克之間擴大到海蓮和書店員工以及弗蘭克一家人之間。通信頻率不一致,有時候一個月好幾封,有時候一年幾封。對話內容從最初的找書擴展到相互發牢騷扯家常。書店後來甚至為海蓮預先郵寄她想要但是暫時無力支付的書本。

作品目錄

序:書緣·情緣 愷蒂 /1附錄 /117
譯序:關乎書寫,更關乎距離 陳建銘 /1有這一道街,它比整個世界還要大唐諾 /117
查令十字街84號 /1愛情的另外一種譯法張立憲 /129
注釋 /99

作品影響

世間已無查令十字街84號的舊書店,但英國文學,古本圖書,倫敦巷陌,書中的這些話題仍不斷激起後來者的思念和共鳴。廣播、舞台和銀幕也鍾情於這本愛書人的掌上明珠,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書迷到倫敦查令十字街朝聖,漸漸地,《查令十字街84號》成為全球愛書人之間的一個暗號。

小說創作

這是一個讓英國人和世界愛書人瘋狂的故事。查令十字街84號,一個世界愛書人的接頭暗號。說到《查令十字街84號》的創作、出版與傳播,一切都要從1949年10月的某一個秋夜開始。這一天的晚上,33歲的紐約“剩女”海蓮·漢芙打開了《星期六文學評論》,偶然得知英國一家老書店出售古書。嗜書如命的她,立即給這家書店經理弗蘭克寫信,很快獲得回音。對方找到了她想要的書,還很細心地隨信附上了英版和美版發票,並把找零附上。書信飛越大洋,一寫就是20年,這本書也就是這些書信的合集。最初兩人的書信內容也不過是買賣海蓮鍾愛的英國文學,不久由於戰後的英國物資短缺,對許多商品實行配給,海蓮便從美國給書店的全體員工郵寄一些生活物品,從雞蛋到火腿,到各種各樣的禮物,當然,郵寄的不僅僅是這些現在看來微不足道的東西,也是一份難得的書緣,更是一段情緣,縱使未曾謀面,他們卻在另一個世界裡相互聆聽了20個春秋,也把彼此了解得甚是詳細 。

作者簡介

作者海蓮·漢芙,1916年4月15日出生在費城。絕大部分的歲月都在曼哈頓度過,一生潦倒。海蓮·漢芙生前從事最多的工作乃是為劇團修審劇本;並曾為若干電視劇集撰寫劇本。主要的著作有:日記體的紐約市導遊冊《我眼中的蘋果》、自傳《Q的遺產》、《紐約來鴻》、《布魯姆斯伯里的 女伯爵》以及一系列以少年為對象的美國歷史讀物。1997年4月9日因肺炎病逝於紐約市。

相關評價

《查令十字街84號》的作者是美國人漢芙,書中收錄了她向英國一家位於查令街84號的舊書店買書的過程中,和店員弗蘭克之間的通信。一位妙語連珠的美國女作家和一位正直、穩重的英國紳士之間的碰撞極有趣味,而那種因書而起的相知、相惜和若有若無的柏拉圖式的情愫,不事雕琢就能感人至深。然而,因為經濟原因,直到弗蘭克去世,漢芙都沒能去英國和他見上一面。等她終於到達心中的那塊聖地時,書店卻因為經營不善而面臨著拍賣。這本書給出的結局是遺憾的,淡淡的愁緒連綿不絕。 (《城市快報》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