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參1號

品種類別

其他
品種名稱:柘參1號
審定編號:閩認藥2003001
品種來源:柘榮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從農家種中篩選育成

特徵特性

從出苗到枯苗,生育期為120天左右,植株直立無分枝,莖基部近方形,上部圓,節部略膨大,節間有2行短柔毛,株高10-13厘米,葉片卵形、全緣、無波狀,葉寬4.0-5.2厘米,葉長6.7-10.5厘米。莖下部花腋生、花小、紫色、萼片4片,無花冠,雄蕊2枚,雌蕊1枚;莖頂端花腋生,花大,白色,萼片5片,有花冠含5片段預告瓣,雄蕊10枚,雌蕊1枚。蒴果卵形,含種子6-8粒。種子長橢圓形,褐色,千粒重5.4克。塊根紡錘形,長6-10厘米,寬0.4-0.7厘米,淡黃色,品質經吉林農業大學測試中心測定,生曬參灰分1.24%,水分8.74%,皂甙含量1.08%。經柘榮縣植保站自然誘發鑑定,該品種中感葉斑病。抗寒性強,抗旱性中,耐澇性弱,耐熱性弱。
產量表現:經柘榮縣多年多點試驗,平均每畝產乾品138.4公斤。

栽培要點

1、選地整地。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以丘陵坡地與地勢較高的平地或新墾過兩年的“二道荒”種植,不宜連作;作成寬120厘米,高20厘米的畦面,略呈弓背形;開好排水溝;基肥以腐熟的廄肥、堆肥、人糞尿、草木灰為主。2、栽種。選擇芽頭完整、參體肥大、整體無傷、無病蟲害的塊根作種參。一般在11月進行栽種。在畦面上開設直行條溝,溝深13厘米,開溝後將腐熟的基肥撒入溝中,用少量土覆蓋後將種參斜擺於溝的側邊,種參芽頭朝上,芽頭位置一律平齊,種植深度7—9厘米,株距5—7厘米,然後按行距13—17厘米再開第二溝,依次類推,畝用種量40公斤。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遲效肥為主),以滿足植株生育需要。在植株生長良好時,一般不追肥,如缺肥,可追肥1—2次,追肥不超過5月初。太子參怕澇,一旦積水,易發生腐爛死亡,雨後必須及時清溝排水。4、病蟲害防治。太子參生產過程主要病害有葉斑病、花葉病,防治應採取“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方針,以綠色食品用藥標準為原則。5、採收和加工。6月下旬(夏至)前後,植株倒苗、塊根生長停止,此時參根飽滿,有效成分含量高,應及時收穫。宜選擇晴天收穫,挖掘時要細心翻土,挖的深度一般在13厘米,挖出塊根,去掉莖葉,運回加工。鮮參用清水洗淨攤曬至八成乾時,搓去鬚根,再曬至足乾為止,為生曬參。

種植區域

柘參1號生育期為120天左右,植株直立無分枝,芽白色,塊根紡錘型,豐產性較好,品質優,中感葉斑病。抗寒性強,抗旱性中,耐澇、耐熱性弱。適宜我省太子參產區海拔600米以上的壤土種植。經審核,該品種符合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