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翠庵

柏翠庵

柏翠庵位於福建省霞浦縣城星街培德巷(舊稱典井巷),古稱「六禪巷」,屬萬安里,建築年代無考。據《宋淳熙三山志》載:「觀音堂建於萬安里」。據明萬曆二十一年和四十四年版《福寧州志》分別載:觀音堂「建於州西北」和「建於城西」,「按西城既拓,庵址皆在城中矣,今東隅尚稱六禪巷,或以此乎」,故疑舊觀音堂為今所。清乾隆四十一年(一七七六年)重修,始稱為「柏翠庵」。民國初比丘尼若觀法師重修。

柏翠庵位於福建省霞浦縣城星街培德巷(舊稱典井巷),古稱「六禪巷」,屬萬安里,建築年代無考。
據《宋淳熙三山志》載:「觀音堂建於萬安里」。據明萬曆二十一年和四十四年版《福寧州志》分別載:觀音堂「建於州西北」和「建於城西」,「按西城既拓,庵址皆在城中矣,今東隅尚稱六禪巷,或以此乎」,故疑舊觀音堂為今所。清乾隆四十一年(一七七六年)重修,始稱為「柏翠庵」。民國初比丘尼若觀法師重修。
一九五二年,在全國農業生產合作化高潮時,明參法師等十五名沙彌尼組織並成立「佛教手工業福利生產組」於庵內。一九八一年住持清沁法師竭力募化,三度擴建,並為縣佛教協會第一屆會址。一九八四年三月一日,會長簇山法師首次接待以靜慈圓為團長的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空海入唐之道」訪華團一行八人,並互贈「赤岸風光」貝雕和「日中友好」錦旗。本邑福建師範大學副校長、教授黃壽祺書:「一九八四年三月一日以靜慈圓為團長的日本空海赴長安之道訪華團首訪柏翠庵」鐫碑立於柏翠庵內。繼後,日本高野山真言宗佛教界友人前後多次蒞庵能訪。
該庵居於霞浦縣城民宅之中,坐北朝南,其主體建築布局為六扇、二進磚木結構之重檐懸山頂式院落,並列兩座,建築面積一千零十三平方米。西座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東座為齊堂、寮房、客堂等,殿堂潔淨,香火旺盛,庵內有康熙年間造的銅鐘一隻,高一.二米,直徑七十五公分,重約一百五十公斤。
現任住持比丘尼清沁法師,法號惟春,生於一九一六年二月三日,沙江鎮江村人。一九四六年四月依柏翠庵慧元法師披剃出家。一九四八年受具足戒於福州鼓山湧泉寺圓瑛和尚,歷主臥雲庵、柏翠庵,兼任縣佛教協會一至四屆常務理事。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年為崇福寺尼眾傳戒遵證師,師性謙虛誠實,廣結人緣與法緣,在佛教界中是一位聲望頗高的大德,深受四眾敬仰。
地址:福建省霞浦縣俊星街培德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