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輪紋病

果實輪紋病

果實輪紋病枝幹發病,以皮孔為中心形成暗褐色、水漬狀或小潰瘍斑,稍隆起呈疣狀,圓形。 ⑤果實套袋疏果後噴38%惡霜菌酯1000倍液,然後進行果實套袋,可有效防止果實發病。 (3)幼果期防治。

概述

輪紋病是蘋果、梨、柑橘、柿子等枝幹和果實重要病害之一。常與軟腐病裂果爛果病、潰瘍病、炭疽病等混合發生,為果品生產的重大威脅,近年有蔓延加重趨勢。

果實輪紋病果實輪紋病

症狀

枝幹發病,以皮孔為中心形成暗褐色、水漬狀或小潰瘍斑,稍隆起呈疣狀,圓形。後失水凹陷,邊緣開裂翹起,扁圓形,直徑達1厘米左右,青灰色。多個病斑密集,形成主幹大枝樹皮粗糙,故稱“粗皮病”。斑上有稀疏小黑點。果實受害初以果點為中心出現淺褐色的圓形斑,後變褐擴大,呈深淺相間的同心輪紋狀病斑,其外緣有明顯的淡色水漬圈,界線不清晰病斑擴展引起果實腐爛。爛果有酸腐氣味,有時滲出褐色粘液。

病原

Botryospu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 .t .sp .Piricola (Nose)Kogonezawa et Sukuma 該菌與乾腐病菌同屬1個種,但它是專化型。其小黑點是病菌的子座。1個子座含1個分生孢子器或子囊腔室。分生孢子無色,單胞,長橢圓形。

發病特點

1、枝幹染病 以皮孔為中心產生褐色突起的小斑點,隆起呈瘤狀,後逐漸下陷成為一個凹陷的圓圈。病部與健部交界處產生裂縫,逐漸翹起,連年擴展,形成不規則的輪紋狀。如果枝上病斑密集,則使樹皮表面極為粗糙,故稱粗皮病。2、果實染病 多在近成熟和貯藏期發病,以皮孔為中心發生水漬狀淺褐色至紅褐色圓形壞死斑,很快呈同心輪紋狀向四周擴散,病斑組織軟腐,但不凹陷,最後爛果乾縮成僵果,表面密生黑色小粒點。3、梨輪紋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殼在枝幹病部越冬,病組織中越冬後的菌絲體,在次年春季發芽時繼續擴展。翌年4~6月在病組織上產出孢子,經雨水飛濺傳播到其他部位,引起初次侵染。一般以5~6月上旬最多。病菌從落花後10天左右的幼果即可受到侵染,每有一次降雨,即有一次侵染,可一直持續到採收。被侵染幼果不馬上發病,待果實近成熟期或貯藏期生活力衰退時,才不斷地蔓延擴展開。品種間抗病差異明顯。果實輪紋病與生長前期的降雨早晚、次數、雨量等關係十分密切。

植保管理

①增強樹勢 輪紋病菌是一種弱寄生菌,在樹體生活力旺盛情況下,病害程度明顯輕。梨樹進入結果期後,往往樹勢明顯下降。所以,結果期後應注意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料,適量掛果,促使樹體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②清除病源 結合冬季清園,刮除枝幹老翹皮,剪除病枯枝,集中燒毀。發芽前將枝幹上有輪紋病斑的變色組織徹底刮乾淨,然後噴施或塗抹剷除劑多菌靈油膏(即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份+果寶1000倍液)。除刮除病斑外,清掃果園的病枝、葉、果,剪掉樹上的病死枯枝,集中燒毀。③培育無病壯苗 新建果園在栽樹前,應對苗木進行嚴格檢查,剔除帶病苗木。④生長期噴藥保護果實 噴藥時間是以落花後15天左右開始,到果實膨大期為止。噴藥要根據當年病情、藥劑殘效期長短及降雨情況而定,早期噴藥保護最重要。一般年份可噴藥4~5次,每隔15天1次,如果早期乾旱無雨,第一次藥可晚噴,每一次降雨,即有1次侵染。因此,雨前保護和雨後噴藥殺菌保護十分關鍵。花後至套袋前間隔15天,連噴2次果寶、蕓薹素內酯鈣加硒1000倍液,並適時套袋是預防梨果輪紋病有效的措施。⑤果實套袋 疏果後噴38%惡霜菌酯1000倍液,然後進行果實套袋,可有效防止果實發病。

防治技術

1、在發病前,按38%惡霜菌酯800倍液或20%氟矽唑咪鮮胺稀釋噴灑,15天用藥一次。

鈣加硒鈣加硒
2、治療方案:輕微發病時,按38%惡霜菌酯800倍液稀釋噴灑,10—15天用藥一次;病情嚴重時,38%惡霜菌酯800倍液按600倍液稀釋+鈣加硒1000倍液營養調節,7—10天噴施一次。
(1)清除侵染源。晚秋、早春刮除粗皮,集中銷毀,並噴福美胂可濕性粉劑100倍或75%五氯酚鈉粉100~200倍液,如噴3度石硫合劑以3月下旬至4月初噴為宜。
(2)果實套袋。落花後1個月內套完,每果1袋。紅色品種採收前1個星期拆除即可。
(3)幼果期防治。落花後10天採收,應定期噴藥,每半月至20天1次同乾腐病防治方法,注意藥劑交替施用。也可用50%複方多菌靈懸浮劑1000倍,或2%氨基寡糖素1200倍液。
(4)生長期塗樹幹。8月份用福美砷30~50倍液塗刷粗皮病部。可加藥液1%的腐殖酸鈉鈣加硒,促進健皮生長。
(5)貯藏期管理。嚴格剔除病果,人工挑撿,注意控制溫濕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