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翰[民國議會議員]

林翰(1878—1925),號西園,福建莆田城內田尾(今城廂區太平街)人,生於清光緒四年。17歲應縣試,獲冠軍。19歲考取鄉闈副貢。24歲中壬寅科第五名舉人,被稱為莆田的才子。但他兩次赴京應試,都未考上進士。林翰適應潮流,有維新思想。

簡介

林翰(1878—1925),號西園,福建莆田城內田尾(今城廂區太平街)人,生於清光緒四年。17歲應縣試,獲冠軍。19歲考取鄉闈副貢。24歲中壬寅科第五名舉人,被稱為莆田的才子。但他兩次赴京應試,都未考上進士。林翰適應潮流,有維新思想。

創辦私立學校

林翰失意離京後,常與塗開榘、陳乃元、陳樵過從,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清明節在城內頂務巷租用蕭家祠堂創辦莆田第一所講授新學的私立學校——興化礪青國小堂,旨在磨礪青年,培養人才,科學救國。

赴日留學

林翰被推為堂長。不久,林翰以官費赴日留學,入經緯學校,攻讀法律。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再廢科舉,是年夏季,林翰恰由日本學成回莆,礪青國小正與官立國小合併,遷址鳳山寺(今東大路),定名“莆田官立礪青國小堂”,又推林翰為堂長。林翰後來再度赴日,入明治大學,攻讀政治。

宣統三年(1911年),清教育部會試留日學生,他成績突出,名列優等。同年10月,辛亥革命成功,礪小自後改稱“莆田縣立礪青國小”。

當選議員

1912年,福建成立臨時議會,林翰當選為議員,在福州兼任公立法政學校講師。時同盟會的《僑南日報》編輯遇害,林翰被推為臨時議會赴京請願的代表之一。

民國2年(1913年),福建省議會正式成立,林翰當選為議長。

民國11年(1922),北軍途經莆田,強拉民夫數百名,挑運物資到福州後,被集中關禁於榕城營地,準備強令他們繼續負重北上。林翰聞訊,即向北軍當局交涉,費盡口舌,數百名民夫得以全部獲釋。

民國14年(1925)夏,林翰在福州病逝,終年47歲。

著作

他的遺詩千百首,經“說詩社”發起人陳衍(石遺)精選作序,遵照他的生前意願,定名《山與樓詩集》,由邑人陳翼才等集次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