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嬋

對設計熱烈追求的林美嬋,早在1976年就與造紙機上的關鍵部件流漿箱結下情緣。 休會後,他專程趕到杭州看望林美嬋,並熱情地對她傳授有關流漿箱的設計、製造方面的理論知識。 1993年,林美嬋校友創辦了聞名於全國造紙業的專業設計、製造流漿箱的美辰紙業技術有限公司。

杭州市美辰紙業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簡介:

她說:“我的人生追求和事業理想是為中國造紙業的發展多做貢獻!”
林美嬋是一位平凡而又極具人格魅力的女性科技工作者。正是出於對造紙事業的鐘愛,數十年來,她不辭勞苦地為造紙機械的設計事業奉獻了智慧和青春。十年磨一劍。經過十年奮戰,杭州美辰紙業技術有限公司在有著30年設計研究製造流漿箱經驗的高級工程師林美嬋的帶領下,最初投資的50萬元,現已發展為固定資金800多萬元,並匯集了一批有著過硬技術和開拓進取精神的專業技術人員的隊伍;擁有獨立的生產基地、專業試驗室、專門的設計室;含設計、研發、製造於一體的專業流漿箱公司。如今,美辰公司已走出了一條“創名牌、求發展”的道路,以其先進的技術,開發一流的產品,並獲得了多項專利,在全國造紙行業內享有盛譽。
1957年,林美嬋考上了華南理工大學造紙機械專業。5年的大學生活中,她擔任過團支部書記和省大學生舞蹈團演員。開朗活潑、能歌善舞、品學兼優、善解人意、善待他人的林美嬋於1962年大學畢業後,滿懷激情地跨進了國家高科技領域——輕工部北京設計院造紙設備室從事造紙機械的研究設計。
1963年,她積極回響設計院下基層鍛鍊的號召,到四川宜賓造紙廠跟班勞動。在三班倒勞動的一年多時間裡,她不僅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造紙實踐知識,而且也學到了工人老師傅的真才實學和他們的“愛崗敬業”的思想品質。
1965年,林美嬋從基層回到單位便接受設計電容器中的分切機設計任務。當時,這項設計屬軍工絕密產品,無圖紙、難度大、要求高。在困難面前,她沒有打退堂鼓。林美嬋帶著設計任務南下到嘉興民豐造紙廠,白天在車間跟班勞動,晚上在燈下翻閱書刊,節假日帶上幾個饅頭整天泡在情報室里尋找參考資料,摸索機器的特性、操作要求,認真鑽研,反覆探索分切機的結構原理、工藝流程,並在蘇制的分切機上逐一對照、熟悉部件,然後根據掌握的知識進行大膽獨創,終於使新一代中國式的分切機自行設計成功。此後,在樂山廠投產使用後證明:該機突破了輕工部在蘇制分切機成品率20%的基礎上再提高10%的要求,林美嬋設計的分切機的生產成品率達到85%。
在1960年以前,中國造紙廠使用塗布機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價格昂貴,還要花費大量外匯,無法滿足紙廠的需求。1966年,國家要求國產化。林美嬋承擔了塗布機塗布頭的設計,塗布頭是塗布機的核心,要求很高,為了完成這一重任,新婚剛6個月的她,又滿腔熱情地深入到天津造紙四廠的塗布機車間跟師傅邊勞動,邊熟悉進口塗布機的製造原理,聽取工人的實際操作體會,了解和掌握工藝流程,經過一年多認真實踐和反覆設計終於設計出了中國第一台塗布機,為我國造紙領域填補了空白。
一次次的設計,又一次次的成功。林美嬋說,成功的秘訣是實踐——帶著設計項目下紙廠勞動、學習和實踐的結果。即使在動亂歲月,她下放在西安造紙機械廠勞動13年的日子裡,她也沒有一天放棄過科研。如今,林美嬋回憶她那段下基層實踐的日子,深有感觸地說:“實踐出真知。知識是從實踐中來的,我們知識分子只要勇於實踐,一定比外國人聰明、能幹。”
對設計熱烈追求的林美嬋,早在1976年就與造紙機上的關鍵部件流漿箱結下情緣。那年領導派她去宜賓造紙廠參與流漿箱開機現場服務。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服務中,好學求知的林美嬋發現這台流漿箱有兩點問題:首先,生產的52克新聞紙的橫幅定量有7~8克的誤差;其次,箱內上唇板嚴重附漿、積漿。對此,林美嬋虛心地請教原設計師,可他白了她一眼說:“我們是根據瑞典KMWS圖示樣本放大設計、製造的,我想不會有問題吧!”
這一句話不禁令林美嬋覺得失望,同時她也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問題查清。林美嬋從宜賓回所後就情迷於流漿箱研究。她潛心查閱資料,學習流體力學和相關文章,但不得其解。經常自問:“流漿箱應該怎么設計呢?為什麼外國人能設計、製造流漿箱,中國人就不行呢?”
從1976年到1986年的整整十年內,她一直在研究、探索、設計流漿箱的結構、原理和工藝等,終於在1986年,才解開了製造流漿箱的“謎團”。那時,她愛人張展鶴被邀請赴瑞典林業產品研究所學習一年,那裡正有一台試驗用的造紙機投產。這台試驗紙機有四個不同型式的成型器、有四種不同型式的流漿箱,是當今世界上研究造紙最先進的試驗裝置,成為當時學習造紙設備的廣闊天地。更值得高興的是張展鶴所跟的導師正是瑞典皇家工學院的諾曼教授,他是國際上研究流漿箱最有權威的專家,對流漿箱的設計製造有很深的造詣。當諾曼得知林美嬋也在研究設計流漿箱時他非常高興,願意支持林美嬋,他把有關流漿箱的資料、圖紙、幻燈片提供給正在瑞典的張展鶴讓他儘快分批郵給林美嬋。1987年,諾曼教授參加上海國際造紙展覽會。休會後,他專程趕到杭州看望林美嬋,並熱情地對她傳授有關流漿箱的設計、製造方面的理論知識。他一語道破了流漿箱的設計是流速的設計,是按紙機車速和流量要求,設計各部具有正確流速的箱子,並強調指出流漿箱工作介質是流體,設計必須遵循流體力學原理。他的一席話使林美嬋茅塞頓開,解開了她對流漿箱設計的十年迷惑。從此,林美嬋在流漿箱的設計上從必然王國走到自由王國,從盲目的“抄計”測繪仿製升華到理性的設計。由此林美嬋想到我國生產的流漿箱還處於落後的狀態,要使用先進一點的流漿箱都要花大價錢進口。我國造紙機上使用的流漿箱,難道改變其落後都依賴進口嗎?在1987年輕工部剛好立下軍令狀:要改變流漿箱的落後面貌,並專項撥款給研究所搞試驗研究,林美嬋承擔此重任。她結合當時漠河一個紙廠要求設計的一台性能良好的水泥袋紙流漿箱的任務,在研究所領導的支持下建立了流漿箱模擬試驗室。通過試驗摸索和實踐設計、製造流漿箱的原理,取得了流漿箱設計的第一手資料,這是書本上都沒有記載的資料,是自己付出汗水與心血探索出來的資料。當她把這試驗的心得和成果撰寫成論文先後登在《輕工機械》、《中華紙業》、《中國造紙》等雜誌上後均獲得讚譽,並被評為優秀論文。此後,她結合自己數十年的研究、設計、製造流漿箱的實踐,撰寫了《湍流道流漿箱的開發套用》等十多篇論文先後發表在《輕工造紙》、《中國造紙》等雜誌上,尤其是她的經典力作《流漿箱的設計與選型》在《國外造紙》刊物上分三期刊出後,受到了專家和領導的高度評價。
老天不負苦心人,1990年,林美嬋終於夢想成真,她第一次用按諾曼教授的理論指導和在模擬試驗基礎上摸索出的設計流漿箱的方法,為黑龍江漠河紙廠設計了門幅1092毫米、車速250米/分的流漿箱圖紙,經送到製造廠試製成功流漿箱再送到造紙廠安裝、試車,直到生產出第一張紙,經有關部門測定;橫幅定量80克誤差僅在1克內,效果完全達到了國際標準。經用戶廠試用反映:新一代的流漿箱可操作性好、方便、靈活,一改舊流漿箱粗笨、性能差、用戶意見大的面貌。
新一代流漿箱的設計成功了。對此,她不僅沒有狂喜和陶醉,反而感到不滿足,尤其是對製造水平、加工精度方面很不滿意。林美嬋意識到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要有自己的製造基地。因此,她毅然在2000年籌集了50萬元註冊成立了杭州美辰紙業技術公司,並採用借雞生蛋的招術,在朋友的介紹下和象山新華動力設備廠精誠合作。她出設計圖紙,新華廠負責製造。為發展中國造紙業,他們在“天時、地利、人和”的象山港聯手打造中國一流的流漿箱產品。
當時的動力設備廠只有十來個工人,在依山傍水的村子裡的幾間簡陋的廠房內僅有幾台陳舊的工具機。就這樣,開始了他們的艱苦創業。為保證設計製造質量,林美嬋在圖紙進車間加工那一天起就一直堅守在現場,從加工立法到成品檢測,每一件、每一個環節都從嚴,不達要求決不驗收。當圖紙變成一台台漂亮的流漿箱時,她激動得自言自語:“今天我終於實現了輕工部裝備司的要求,達到打造流漿箱的‘設計、製造、使用’聯成一條龍的目標。”她舒心地笑了,笑得如此開懷、如此甜蜜……
員工的素質也決定著產品的質量。林美嬋從創業伊始,就堅持教育員工樹立質量意識,提出了“創一流產品,樹品牌形象”的質量方針。她一到廠里便先走進車間,總是語重心長地對工人說:“一台上百萬美元的造紙機,是數百造紙工人的飯碗。要是因我們的流漿箱產品質量問題砸掉他們的飯碗,我們怎么能對得起人家呢?”工人們被她處處為他人著想的人格魅力和優雅的談吐所感染。進而,工人們都自覺地增強了質量第一的意識,人人把好質量關。工人在加工2米多長的不銹鋼勻漿輥時,要經過十道工序、花500多個工時,更艱巨的是在輥上用手工加工4000多個螺鏇形的孔洞,並要求內外拋光,工人們常常手上打起了血泡,但還是堅持精心加工,從來沒有出過一次廢品。
林美嬋對質量要求很嚴,機台內凡與漿料接觸的面均用棉花球擦得很光滑;機身所有板面要求鏡面光,能照出人面。有次,有位造紙廠老總來參觀時看到如此整潔、美觀的流漿箱產品,風趣而幽默地對林美嬋說:“你們製造的不是流漿箱,好像是工藝品。”
林美嬋文靜、睿智,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她又是一名出色的企業家,帶著美辰員工在商海中不斷拼搏,不斷發展壯大。她設計製造的流漿箱不僅在國內的上百台造紙機上使用,而且衝出國門,目前澳大利亞、德國和印度、越南等國家的造紙廠紛紛來電、來人與美辰公司聯繫並簽訂流漿箱的訂單。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自創業起,美辰公司生產的流漿箱產品在市場上十分暢銷,而且,“沒有回頭產品,只有回頭客戶”。林美嬋並不就此滿足,她立志要讓美辰的產品覆蓋全國紙廠並打入國際市場。為此,林美嬋提出了“售前服務---技術交流,售後服務---指導使用”的經營理念。“售前服務”並非“王婆賣瓜”,而是為美辰尋找客戶,擴大市場。去年初,林美嬋得知廣東東莞的一家紙業廠要更換流漿箱的信息後,便親自登門拜訪,以技術交流的形式介紹美辰流漿箱產品的性能、特點,還邀請對方廠的老總與技術人員到公司製造廠參觀。經過耳聞目睹後,東莞的蘆總很滿意美辰的產品,便當場拍板簽訂契約,並豪爽地對林美嬋說:“價格由你說,因為你是搞流漿箱的行家,我相信你!”經過一年使用後,東莞方面很滿意,在第二條生產線改造時又向美辰購買了一台流漿箱。又如2004年5月,林美嬋應新疆造紙廠的要求,為對方廠改造舊的流漿箱上門指導,她一到對方廠,卻隻字不談銷售之事,先為技術員上課。這位搞了四十多年研究、設計、製造流漿箱的行家對流漿箱的原理、結構、工藝和操作等系統理論不用講稿卻講得滴水不漏,滾瓜爛熟,令聽課的老總與技術員們折服、敬佩,從內心產生了使用美辰的流漿箱的欲望。當時該廠因資金困難,沒有馬上購買美辰的產品。半年後,經濟效益得到了回升,新疆造紙廠便派專人趕到杭州購買美辰的流漿箱。由此使林美嬋體會到在某種程度上“售前服務---技術交流”也是市場,只有讓客戶了解產品,才會對產品產生安全感、信任度,最後放心地買你的產品。
實踐使林美嬋深切地體會到:“售後服務——指導使用”是一個企業講誠信的具體體現,也是與客戶保持長期合作的最好途徑。生產文化用紙的山東龍口造紙廠於2002年購買美辰的一台流漿箱用得很好,後來發現車速變快,勻度不太好,便向美辰求援。儘管對方使用的保期已過,但林美嬋接電後急客戶所急,馬上放下手上的設計,進行分析研究,並找出了“病症”是流道板問題。於是,她立即對流道板的理論到工藝等系統進行了計算,為其設計、製造了一付新流道板。對方廠使用美辰寄去的分文不收的流道板後,結果車速、勻度都達到標準。廠方負責人十分感動,並表示要與美辰長期合作。浙江臨安的一家紙廠電告美辰:他們在2002年購買美辰的流漿箱產品原是生產薄型裝飾紙的,因市場需求,新近又改為生產裝飾紙。“薄”改“厚”,顯然機器不適應了。按理,這不是美辰的責任。但林美嬋不作任何解釋,只是與技術人員進行會診,最終發現問題在孔棍。為不影響對方廠的生產,林美嬋又馬上組織力量突擊加工,並親自帶領技術人員上門安裝。當第一張裝飾紙出“爐”時,廠長動情地說:“感謝美辰無償為我們解決生產上的‘燃眉之急’。”
1993年,林美嬋校友創辦了聞名於全國造紙業的專業設計、製造流漿箱的美辰紙業技術有限公司。為追求屬於她自己的事業,充分展示她自己的抱負,她一如既往地高效地工作,無休止地策劃,頻繁地出差,她每一分鐘都安排得滿滿的,但她有一股超人的精力,她把為美辰發展而工作視為最大的快樂和最好的享受;她對事業的渴望超越了對物質的追求,一杯清茶、兩隻饅頭或一包速食麵常是她一份簡單的午餐。林美嬋總是以一種年輕心理、精力充沛的狀態奔跑在科研事業的大道上。美辰正在奮發拼搏、與時俱進,為打造中國自己的、具國際先進水平的流漿箱而通力作戰。
林美嬋說:“由於我國流漿箱裝備水平落後,特別是中小型紙廠改造資金不多,要引進不現實。所以我雖然不在研究所工作,退休了,但仍有很多紙廠來找我,要求幫助改造流漿箱,我感到自己的責任還未完成,經過長久的思考,實現自己的夢想還得“自主”,要創立一個專業生產流漿箱的公司,從試驗研究、設計、製造親自一手抓。這就是我為什麼在退休之後,創立美辰紙業技術公司的原因。”她以生活的磨礪和設計的實踐,終於為自己在造紙機械業的數十年的經歷與理想創造了最後的輝煌,也為她創辦的美辰公司的美好未來開闢了更加輝煌的前景!
林美嬋,人們欽佩你——一個默默無聞、奮鬥終生,甘為中國造紙業發展做出奉獻的知識女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