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族譜起源篇

林氏族譜起源篇

林氏族譜起源篇是指林氏族起源的記錄。

林氏族譜起源篇

林氏族譜起源篇在摘星樓強諫三日不去,紂王怒而弒之,比干夫人媯氏甫孕三月,恐禍及,逃出朝歌,於長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後來周武王滅商建周,為比干封墓,賜比干之子泉為林姓,賜名為堅,封河清公,食采於博陵(今河北省安平縣一帶)。林堅為林姓的始祖,比干為林姓的太始祖。
林受姓始祖堅公公諱堅,字長思,殷太師比干公子。比干公面諫紂王,三日不去紂王怒,遂殺比干公。比干公被害後,暴紂竟下令株連其九族。比干公正妃有孕三月,恐禍及,即攜婢女四人避難於牧野,即長林石室,產下一男。因其地泉水叮咚,故取名泉。周武王十三年克商,征其太夫人陳氏方娘,寵其所生子泉,歸周,賜姓為林。改泉名堅,封博陵公爵。子孫世襲。其後自朝歌食采西河。夫人陳氏,生二子載、磋,襲封博陵公,出為冀州牧,領二百四十國。
林氏是典型的南方大姓。林姓在大陸人口為1416萬,排在第16位,南方排在第4位,福建全省約472萬,占全省總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廣東省約311萬,浙江省約184萬,台灣地區約200萬,韓國約100萬,其他地區約500萬,在全球約2千多萬;人口密度最高為閩南、粵東、台灣等。
林氏郡望堂號:西河堂濟南堂 九龍堂(九龍十德)問禮堂 下邳林(徐州林)晉安林 南安林唐九牧林 闕下林 宋九牧林等。

林氏正宗源流族譜序

林氏之先,出自黃帝高辛氏後。黃帝乃有熊國君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母曰附寶,視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有孕,二十五月而生帝於壽丘。長於姬水,有聖德,受國於有熊氏。納四妃,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有二。一曰云相,相生玄囂,囂生蟜極,極生帝嚳,為高辛氏。娶有娀氏女,名簡秋,從祀於禖,浴於玄丘之水,見玄鳥墮卵,取而吞之,遂孕而生契。及長賢,而舜用之,薦於堯,為司徒。佐禹治水有功,乃封國於商,賜姓子氏。契生昭明,明生相土,土生昌若,若生曹圉,圉生冥,冥生振,振生微,微生報丁,丁生報乙,乙生報丙,丙生主壬,壬生主癸。癸生天乙,謚曰成湯;伐夏無道,得天位,為殷國。傳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而生帝辛,為商紂。暴虐無道,殺害生民。比干,紂叔父,帝乙庶弟也。有賢德,佐紂為孤卿。見紂無道,微子去箕子囚,累諫不聽;乃嘆曰:『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諫而不從且死,忠之至也』。乃奉面而進,諫不去者三日。紂問何以自持,比干曰:『善行仁義,所自以持也』。紂怒曰:『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遂殺比干,刳視其心,焚其面,下令曰:『宗小師說妖言惑眾,故誅雲』。又剖比干次妃胎而視之。時正妃夫人陳氏有孕三月,恐禍及之,即將婢四人奔於牧野,避紂之難;逃於長林石室中,而生男名堅,字長恩。至周武王伐紂,夫人乃將堅歸周朝。武王以其居長林而生,遂因林而命氏,賜為林氏;以其殷湯之後、先王之冑,且能遠害避紂之難,以不絕其世。其智足以任政,遂拜堅為大夫,食邑博陵,受封爵焉。
夫人受姓,各有所因。或以生而得姓,或因功而命氏;有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是其義也。如黃帝生姬水,故姓姬。堯生伊耆,故姓伊耆。舜誕姚墟,故姓姚:此因生而得姓。因官,若司徒、司馬之類是也。官族者,若孟孫、叔孫之徒,食邑而姓。取地而姓者,各因其封;若蔡、管、宋、楚、齊、魏、韓、梁是也。故林之受姓氏者,實自堅始。堅之後居博陵,子孫遂成閥閱。歷周、秦及漢,玉鈕金繩,枝葉繁興,榮蔭當世。戰國以來,遇始皇焚書坑儒,譜牒散落。後漢之末,遭董卓遷都長安,墳籍失去。卓言林氏門宗強於河北,漢主受卓譖,收林氏宗族七百四十四人,同時流竄,昭穆失序。降及三方鼎立,天下凡為三國;生民惟習武功,莫知文藝。爰自晉氏失馭五馬浮江,衣冠避於南地,因以枝分葉散。前後紀牒,多所闕漏。自非建盛節、立奇功,可以著美一時、垂名千載,鮮有不墜者矣。以故大族帝王之裔、世家諸侯之胤,忠臣孝子、文德武功,各擅蘭芳,俱傳桂馥。著馬遷之「史記」,傳述殊名;見篇目之繁文,君臣異式。莫不世序相承,昭穆不紊。及觀受姓得封之因,源委可究。桑梓卜居,邱陵兆域。適時遷而南渡,遇世亂而北移;或受爵而西分,亦因居而東徙。雖復三江殊流,會出岷山;九河暫分,終歸滄海。綴集條貫,舉宏綱目;派系雖別於九州島,星羅實同於五緯。上自博陵受封,下及貴賤無殊,具題緘對,名曰「宗譜」。惟夫命代奇績,載在茂陵之書;冠世高勛,先紀邱明之史。各隨事實,欲其傳信。庶幾來代哲人,尚有所考雲。
唐貞觀六年四月朔,中書令西河公并州溫彥博譔。

林氏太始祖比干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衛輝市北)。生於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曆四月初四日),卒於公元前1029年。一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士志於道。”為殷商貴族商王太丁之子,名乾。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乾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股,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商末帝辛紂王暴虐荒淫,橫徵暴斂,比干嘆曰:“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樓強諫三日不去。紂問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遂殺比干剖視其心,終年63歲。比干夫人媯氏甫孕三月,恐禍及,逃出朝歌,於長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比干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氏後人在各個領域內,成績非凡。
後來周武王為比干封墓,賜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廟宇;唐太宗下詔封謚“忠烈公”、“太師”;宋仁宗為《林氏家譜》題詩、元仁宗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題詩、清宣宗修複比乾廟正殿等等。民間都把比干尊為文財神。
太始祖:比干
生辰:農曆四月初四
仙位:文財神
爵位:殷商少師

林姓來歷:

周武王滅商建周,為比干封墓,賜比干之子泉為林姓,賜名為堅,封河清公,食采於博陵(今河北省安平縣一帶)。林堅為林姓的始祖,比干為林姓的太始祖。
林姓在大陸人口為1416萬,排在第16位,南方排在第4位,福建省全約472萬,占全省總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廣東省約311萬,浙江省約184萬,台灣地區約200萬,韓國約100萬,其他地區約500萬,在全球約2千多萬;人口密度最高為閩南、粵東。
林氏郡望堂號:西河 濟南 九龍(九龍十德) 問禮 下邳(徐州林) 晉安 南安唐九牧 闕下 宋九牧
比干: 殷商時期沫邑(今河南淇縣)人,是商朝第16代王帝乙的弟弟,按照商朝的繼承法,長子繼位,次子分封。比干既是封王,又是當時商朝最高的政務官“少師”。周武王滅商建周后,為少師比干封墓,賜其子堅林姓,封河清公,食采於博陵(今河北安平一帶)。即林堅為林姓始祖,比干為林姓太始祖。
林堅子孫在博陵一帶發展繁衍。至林載時,子孫也在這一廣大範圍中生活,甚至遷徙、移居。西周末年,林萇、林材等人遷徙而來到東周國都。秦漢時代,在魯國林雍後人,遷到齊郡縣居住,後因齊郡更名濟南郡,故稱為濟南郡人或者稱為“濟南林”。林懋任下邳郡太守,遷居下邳郡。任滿後,便在郡中的梓桐鄉定居下來。後來,這支從“濟南林”分衍而出的林姓人便被稱為“徐州林”或“下邳林”,而林穎或林懋就是開基祖。 閩林始祖林祿孫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職。他先後娶三妻,三夫人生了九子,9人後皆做了州刺史。由於州刺史又稱州。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林姓另一來源,周平王有 庶子名開,字林。子孫以其字為姓,姓林。後又生子英,英生茂、慶等。因周平王建都洛陽,這支林姓也起源於今洛陽所在的南郡,譜書也因此稱他們為河南林姓。另北魏時,鮮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運動中改姓林,並注籍為河南洛陽人。以上三支林姓是當今林姓的主要血統所出。

堂號:

  林姓歷史上,出現了很多郡望堂號,其中的“西河”、“濟南”、“下邳”、“南安”、“晉安”、“九龍”、“十德”、“九”等都有較大影響。
林/中華民族姓氏/比干/家譜/譜牒研究/華人交流/愛國華僑/圖片/戰神林彪將軍/“天上聖母,人間*”林默娘/林語堂京華煙雲/林祥謙/林志玲/林俊傑/林丹/林夕/林心如/林青霞/林志穎/林熙蕾/林嘉欣/林憶蓮/林黛玉/林毅夫/林志炫/林依*/林士弘農民起義/林覺民/虎門硝煙林則徐/清朝‘七君子’林旭/林放問子禮之本/國民政府主席林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