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中國內地作家]

林希[中國內地作家]

林希,原名侯紅鵝,中國現代作家,1935年生於天津,法國歸僑,天津人。中篇小說《小的兒》獲第一屆魯迅文學獎。

人物簡介

祖輩在天津辦洋務,父親在一家日企公司供職。1955年被定為“胡風分子”,1957年又被劃為右派分子。從此跌入人間地獄,以超重勞動換取微薄收入養家活命。

作家林希出席活動的照片 作家林希出席活動的照片

回國幾十年來,始終把黨、祖國、人民的權益放在第一位。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刻苦鑽研,70年如一日,勤奮地學習、工作。先後參加黨代會、政協大會的翻譯定搞工作。工作一絲不苟,認真仔細推敲每一句譯文。70年代以來參加了毛、劉、周、鄧、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著作翻譯定稿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好評。負責文獻部的職稱評定,年終考核,計算機管理等工作,責任心強,管理嚴格認真很 有條理。經常幫助年輕同志提高業務水平,為年輕同志上翻譯課,還在政治思想上教導年輕人如何做人。多次被評為局優秀黨員,近年來連續年終考核評為優秀。

林希作品 林希作品

林希是筆名。本名侯紅鵝。十幾歲就開始寫詩,並因天資聰穎而被老詩人阿壠發現和賞識,從此這一老一少開始交往。1955年,一場全國性的胡風文藝思想批判運動全面展開,被牽連審查的達兩千多人。詩人阿壠被定為“胡風分子”,小小的侯紅鵝因與阿壠交好,也被定為胡風分子,並被當做“罪證”,證明胡風集團“腐蝕青年”。1957年,儘管這時侯紅鵝已改名林希,在天津《新港》雜誌當編輯,但還是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從此林希被送到農場、工廠、農村參加體力勞動,此間種地、挖河、打磚、清掃馬路、清理廁所、蹬三輪、拉板車、在工廠做雜工,以超重勞動力換取微薄收入養家活命。文化大革命時,林希又被打成牛鬼蛇神。1980年林希平反,重新回到文學工作崗位,成了真正的詩人。在文學圈只要提到他的名字,準把他歸到艾青、公劉、邵燕祥、昌耀、流沙河、梁南等人中。這期間他出版有詩集四部,其中《無名河》獲全國新詩獎。 1989年,林希隨著詩人棄詩從文的大流改行寫小說,已經出版長篇小說5部,其中近著為《天津百年》之第一部《買辦之家》,長篇小說《桃兒杏兒》、《天津屯的金枝玉葉》等。還發表中篇小說40餘篇,其代表作有《醜末寅初》《小的兒》《蛐蛐四爺》《相士無非子》《高買》,《小的兒》獲第一屆魯迅文學獎。近期出版有《林希小說精品選》、《天津閒人》及英、法文版的《林希小說選》。

侯姓在天津算是大戶人家,加之林希(侯紅鵝)的長輩們,又都是跟洋商人大官員打交道,先別說他們之間的那些故事,就是老天津衛的生活景象,恐怕就很能讓讀者大開眼界。《百年記憶》這部紀實文字,既寫侯家的百年興衰,更寫林希個人的半世沉浮,完完整整地構成了一部近代史。跟真正的史書所不同的是,《百年記憶》更生動更具像更好看,當然就更富有事物原始本色。任何官方的歷史書都是加工過的,而且是按照一定的政治觀點闡述,唯有百姓個人家史會少些功利,因為普通人的優劣影響不了社會,何必非要粉飾、整容和化妝呢?留其原始生態反而更讓人信服。

人物經歷

林希 林希

祖輩在天津辦洋務開洋行,父親在一家日企公司供職,母親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隨母親識字讀書,開蒙較早,對後來人生產生重要影響。1947年母親去世,失去家庭溫暖,只能一心讀書,努力為自己創造未來。1952年師範學校畢業,並參加工作,曾經做過教師,後來調天津作家協會工作。1955年受胡風反革命集團冤案株連,被定為胡風分子。1957年又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從此被送到農場、工廠、農村參加體力勞動,此間種地、挖河、打磚、清掃馬路、清理廁所、蹬三輪、拉板車,在工廠做雜工,以超重勞動換取微薄收入養家活命。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打成牛鬼蛇神。1980年平反,重新回到文學工作崗位。出版有詩集4部,其中《無名河》獲全國新詩獎。1989年後改寫小說。已經出版長篇小說5部,其中近著為《天津百年》之第一部《買辦之家》、長篇小說《桃兒杏兒》、《天津屯的金枝玉葉》等,發表中篇小說約40餘篇,其代表作有《蛐蛐四爺》、《醜末寅初》、《高買》、《相士無非子》。其中中篇小說《小的兒》獲第一屆魯迅文學獎。作品被譯成英文、法文介紹到國外。

主要作品

出版有詩集4部,其中《無名河》獲全國新詩獎。1989年後改寫小說,已經出版有《買辦之家》等長篇小說5部。發表中篇小說約40餘篇,其中《醜末寅初》、《高買》先後獲《中國作家》優秀作品獎,中篇小說《“小的兒”》獲第一屆魯迅文學獎。近期出版有《林希小說精品選》、《天津閒人》及英、法文版的《林希小說選》。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一篇哲理性散文《石縫間的生命》已被編入國中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百年記憶

《百年記憶》 《百年記憶》

《百年記憶》記憶是人類最珍貴的精神財富,人們在審視歷史中創造未來。記憶積澱下了太多太多悲壯的故事,以致誤導後人以為唯驚天動地的豪傑才有權利走進歷史,千萬年來只默默走著自己人生道路的凡人、甚或至於失意於命運的弱者,只能扮演歷史過客的角色,他們的記憶慘遭遺忘。

許多人活得就真似一隻螻蟻,匆匆地生,匆匆地奔忙,直到匆匆地死。他們於生存中得到快樂,又更要傷害時感受痛苦。可悲的是,他們的快樂不被人類分享。他們的痛苦也沒有向人類提示警戒。

人知有天,人知有地,人知有始於無,無始於太極,人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人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人更知每日三省吾身,人知有愛,人知有恨,人知有勝,人知有負,人知有榮,人知有辱,人能知已,人能知彼,人知生當有為,死也當有其所。不幸的是,唯任由英雄豪傑喜怒榮辱才溶匯為歷史,芸芸眾生只能生生死死,逝者如斯。

嗚呼,切莫因生命的平凡而放棄神聖的記憶權利,惟千千萬萬樸實的生命記憶,才能融鑄成不可塗改的歷史真實,春天既屬於高樹名花,更屬於所有的綠色,連同那些被遺忘在山間的荊棘,春天是一切生命共有的節日。

不幸的事實卻是,多少年來過於嚴酷的思維模式,誤導人們畏懼歷史,歷史成了只屬於豪傑的生命金字塔,堆砌在這座金字塔里的每一方石塊,都刻鑄著不朽的真理,解讀真理的權利更成了一種政治霸權。於是人類因自身的懦弱為自己製造了精神災難,人類也由此將自己變成了永遠的罪人。

本書記錄的是著名作家林希作為中國赫赫有名的買辦家庭出生,其家庭自1900年的天津義和團運動開始,面對開埠通商和扶清滅洋這兩難境地所做出的應變選擇,以及新中國成立後,林希這名全國最年輕的“胡風分子”,乃至後來劃成右派、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百年記憶和另類人生經歷。

中國社會的每一次巨大變遷都是光明和黑暗並行,更是正面、負面共存的格局,如此才造就出中國人的睿智,也造就了中國人的乖巧。追憶歷史,分享記憶,是為了開啟人們對於未來的美好嚮往。

作家軼事

林希 林希

由作者姜戎創作的小說《狼圖騰》自出版以來一直暢銷,其所宣揚的追求自由與獨立的精神也為讀者稱道。不料,作家林希日前發表文章稱,以《狼圖騰》為代表的“狼文化”,開宗明義為狼性高唱讚歌,其所宣揚的狼的品性正是一切市儈哲學的生存表現,至於它提出的將“華夏羊”改造為“現代中華文明狼”的口號,則更是荒謬之極。該書策劃人安波舜認為,《狼圖騰》所宣揚的“狼性”,是號召現代人追求自由和獨立的精神,強調個人在群體中的作用,林希此舉勢必曲解了《狼圖騰》的創作本意。

林希在文中說,他在國外看到出版社給《狼圖騰》的推薦語:“我們是龍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頓時五雷轟頂,萬沒想到中國人原來是狼子狼孫。“當我讀過以《狼圖騰》等作品後,終於明白原來所謂的‘狼文化’,就是市儈哲學的大雜燴。”林希認為,以《狼圖騰》為代表的“狼文化”,將狼所有的勇敢、強悍、智慧、狂妄、野心、機敏等品性歸結為狼戰而常勝的優點,所歷數的有關狼的兇殘品性,正是一切市儈哲學的生存表現。

針對林希的質疑,《狼圖騰》策劃人安波舜說,林希的說法極端情緒化,“他將市儈化與狼的某些特性對位,然後對立起來一一批駁,很不客觀。”安波舜解釋說,《狼圖騰》中所宣揚的“狼文化”,是號召現代人張揚狼的追求自由和獨立、協作與奮進的精神,狼族為了自由生存所凝聚的團隊精神,同樣是經濟一體化和改革開放的企業和個體所呼喚的精神,而不是有人單純所理解的,“狼文化”就是告訴人類,為了生存必須發揚狼性不擇手段。

個人影響

林希 林希

為紀念天津建城600年,由天津市著名作家林希撰寫的《畫說天津話》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現已在全國各地新華書店與讀者見面。

天津話的語調與淮南話相近,加上齒音字較多,形成了天津方言的獨特魅力。

《畫說天津話》用幽默風趣的文字向讀者介紹天津話中一百多個特殊的辭彙,例如:打鑔、棒槌、窮白話、捯飭、大梨……等等都是“嘛意思”。不僅讓您領略了天津話的生動和俏皮,幽默和瀟灑,而且也凸現出天津人的豪邁和直爽。

林希的文字都是“一水兒新”的內容,用他書里的天津話講,這本書特有“意思”,絕不是“窮白話”,保“你了”“學東西”解“膩味”。另外,天津市畫家王志恆特意為該書畫了插圖。

自我評價

林希(右) 林希(右)

都70多歲了,追求還是那句話,把人字寫的端正,過去這個人字沒寫歪,可是在市場經濟的大潮衝擊之下,這個人字容易寫歪了,在困難的時間可能,不是說你不能寫歪,它不讓你走歪道,我們這些人打人不行,抄家也不讓我們去,我們去挨打,給你規定一個,只能老老實實做人,不去出賣他人,不做壞事,這個人字就算寫正了。

在市場經濟大潮面前,這個人字有一點風就把這個人字吹歪了。我自己70歲了,面對著經濟危機大潮,我很感欣慰沒有走歪道,沒有為錢不擇手段,文化界為了錢什麼不是人做的事都可以做來,從小到70、80歲大家都會有一個理解做壞事,錢,你可以有錢,我也可以有錢,我不貪污受賄,一切都是合法所得,但是在合法所得的掩蓋下,有多少事情是不光明的,是不乾淨的。所以我就希望我自己如果說有一點追求就是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之下,還把人字寫端正,說的這是唱高調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